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 | 上頁 下頁
書苑折枝﹙三﹚


  明陸容《菽園雜記》四:僧慧暕涉獵儒書而有戒行,永樂中嘗預修《大典》,歸老太倉興福寺。……嘗語坐客云:「此等秀才,皆是討債者。」客問其故,曰:「洪武間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驚怕,與朝廷出多少心力,到頭來小有過犯,輕則充軍,重則刑戮,善終者十二三耳。其時士大夫無負國家,國家負士大夫多矣。這便是還債的。近來聖恩寬大,法網疏闊,秀才做官,飲食衣服輿馬宮室子女妻妾,多少好受用,幹得幾許好事來?到頭全無一些罪過。今日國家無負士大夫,天下士大夫負國家多矣。這便是討債者。」……

  案:無論什麼局面,當開創之際,必靠許多「還債的」;創業既定,即發生許多「討債者」。此「討債者」發生遲,局面好;發生早,局面糟;與「還債的」同時發生,局面完。嗚呼「還債的」也!

  元人《東南紀聞》一:劉平國宰,京口人。(中略)有《漫塘集》,文挾偉氣。其尺牘有云:「今之所謂豪傑士者,古之所謂破落戶者也。」意有所指,知者以為名言。(下略)

  案:也可以說:豪傑士者,破落戶之已闊者也。破落戶者,豪傑士之未闊或終於不闊者也。

  清陳祖範《掌錄》上:行事之顛倒者:三國時孫吳立制,奔親喪者罪大辟;北齊敕道士剃髮為沙門;宋宣和中,敕沙門著冠為道士;……元綁焚《史記》于國子;……政和間著令,士庶習詩賦者杖一百!

  案:知道古來做過如許顛倒事,當時也並不為奇,便可以消去對於時事的詫異心不少。

  【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六日《北新》週刊第五十一、五十二期合刊,署名楮冠。

   陸容(1436─1494):字文量,號式齋,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菽園雜記》,筆記集,十五卷,本段引文見卷二。

   《東南紀聞》:元人筆記集,不著撰人,原書已佚。現存三卷,系從《永樂大典》錄出,主要記載宋代故事傳聞。

   陳祖範(1675-1753):字亦韓,清代江蘇常熟人。乾隆時官國子監司業。《掌錄》,筆記集,二卷。按:關於焚《史記》于國子,宋代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卷下有這樣的記載:「崇寧間立三舍法,雖崇經術,亦未嘗廢史。而學校為之師長者本自間出,自知非所學,亦幸時好以倡其徒,故凡言史皆力詆之。尹天民為南京教授,至之日,悉取《史記》而下至歐陽文忠集焚講堂下,物論喧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