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 | 上頁 下頁 |
隨感錄三則① |
|
敬告遺老 自稱清室舉人的林紓,近來大發議論,要維護中華民國的名教綱常。這本可由他「自語」,於我無涉②。但看他氣鬧哄哄,很是可憐。所以有一句話奉勸:「你老既不是敞國的人,何苦來多管閒事,多淘閒氣。近來公理戰勝③,小國都主張民族自決,就是東鄰的強國,也屢次宣言不干涉中國的內政。你老人家可以省事一點,安安靜靜的做個寓公,不要再干涉敝國的事情罷。」 孔教與皇帝 報上載清廷賞衍聖公孔令貽「騎朝馬」④,孔令貽上摺謝恩。原來他也是個遺老!我從前聽人說,孔教與帝制及復辟,都極有關係,這事雖然有籌安君子和南海聖人的著作作證⑤,但終覺得還未十分確實。現在有這位至聖先師⑥的嫡孫證明,當然毫無可疑了。 舊戲的威力 前次北京大學的謠言⑦,可算是近來一大事件了。我當初也以為是迷頑可憐的老輩所為,豈知事實竟大謬不然,全是因為罵了舊戲惹出來的。主動的人,只是荊生小說裡的一個李四,聽說還是什麼劇評家哩⑧。我想不到舊戲竟有這樣威力,是這樣可怕。以前許多報章做了評論,多以為是新舊思想的衝突,真教鬼蜮暗中笑人!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每週評論》出版的第十五號「隨感欄」。原無總題,每則文末均署名「庚言」 ②林紓:(1919-1924):字琴南,號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他曾借助別人口述,翻譯歐美文學作品一百七十餘種,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五四」時期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守舊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19年3月18日北京《公言報》發表《致蔡鶴卿太史》(按:蔡鶴卿即蔡元培),指著提倡新文化是「覆孔孟,鏟倫常」「叛宗篾倫」「人頭畜鳴」「拾取李卓吾之餘唾」等;並說:「公為民國宣力,弟仍清室舉人」「今篤老尚抱守殘缺,至死不易其操」。他還在1919年2月17日、18日上海《新申報》發表文言小說《荊主》,影射攻擊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說他們是「禽獸自語,于人胡涉」。 ③公理戰勝: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宣揚他們打敗德、奧等同盟國是「公理戰勝了強權」。 ④衍聖公:從宋仁宗開始的對孔子嫡裔的封號。孔令貽,山東曲阜人,是孔子七十六代孫,襲封「衍聖公」。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他們積極參與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活動。1919年春,他又入京向清廢帝溥儀「祝嘏」,得賞紫禁城騎馬。據同年3月3日《順天時報》載:「衍聖公孔令貽,昨於一號上午,進東華門,乘坐二人肩輿,進內覲見。清帝在乾清宮招見,並在南書房賜宴,有世續及各師傅等作陪雲」。 ⑤籌安君子:指1915年8月發起成立籌安會的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六君子」。他們主張君主立憲,擁戴袁世凱稱帝。其中劉師培寫有《君政復古論》,發表於1916年1、2月的《中國學報》第一、第二期。 南海聖人:指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他反對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民國後參加袁、張的帝制復辟活動,被當時的遺老遺少尊為「文聖」。文載1918年1月《不忍》雜誌第九、十期合刊。 ⑥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的略稱,清朝順治二年(1625)給予孔子的封諡. ⑦北京大學的謠言:指林紓、張厚載等對當時北京大學任教的《新青年》編者所造的謠言。據1919年3月4日《申報》載:「北京電:北京大學有教員陳獨秀、胡適等四人驅逐出校,聞與出版物有關。」 ⑧指當時北京大學法科學生張厚載,字豂子,中學時曾為林紓的學生,入大學後常在《晨報》第七版「劇評」欄發表舊劇評論文章。林紓在小說《荊生》末尾說:所編故事「聞之門人李生。李生似不滿意於此三人,故矯為快樂之言以告餘」。李生,即指張厚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