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 | 上頁 下頁
《奔流》編校後記(8)


  八

  這一本校完之後,自己覺得並沒有什麼話非說不可。

  單是,忽然想起,在中國的外人,譯經書,子書的是有的,但很少有認真地將現在的?化生活──無論高低,總還是文化生活──紹介給世界。有些學者,還要在載籍裡竭力尋出食人風俗的證據來。這一層,日本比中國幸福得多了,他們常有外客將日本的好的東西宣揚出去,一面又將外國的好的東西,循循善誘地輸運進來。在英文學方面,小泉八雲便是其一,他的講義[115],是多麼簡要清楚,為學生們設想。中國的研究英文,並不比日本遲,所接觸的,是英文書籍多,學校裡的外國語,又十之八九是英語,然而關於英文學的這樣講義,卻至今沒有出現。現在登載它幾篇,對於看看英文,而未曾留心到史底關係的青年,大約是很有意義的。

  先前的北京大學裡,教授俄,法文學的伊發爾(Ivanov)和鐵捷克(Tretiakov)[116]兩位先生,我覺得卻是善於誘掖的人,我們之有《蘇俄的文藝論戰》和《十二個》[117]的直接譯本而且是譯得可靠的,就出於他們的指點之賜。現在是,不但俄文學系早被「正人君子」們所擊散,連譯書的青年也不知所往了。

  大約是四五年前罷,伊發爾先生向我說過,「你們還在談 Sologub [118] 之類,以為新鮮,可是這些名字,從我們的耳朵聽起來,好像已經是一百來年以前的名字了。」我深信這是真的,在變動,進展的地方,十年的確可以抵得我們的一世紀或者還要多。然而雖然對於這些舊作家,我們也還是不過「談談」,他的作品的譯本,終於只有幾篇短篇,那比較長些的有名的《小鬼》,至今並沒有出版。

  這有名的《小鬼》的作者梭羅古勃,就於去年在列￿格勒去世了,活了六十五歲。十月革命時,許多文人都往外國跑;他卻並不走,但也沒有著作,那自然,他是出名的「死的讚美者」,在那樣的時代和環境裡,當然做不出東西來的,做了也無從發表。這回譯載了他的一篇短篇──也許先前有人譯過的──並非說這是他的代表作,不過借此作一點記念。那所描寫,我想,凡是不知道集團主義的饑餓者,恐怕多數是這樣的心情。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八日,魯迅

  【注釋】

  [115] 指小泉八雲的《十九前半世紀英國的小說》,侍桁譯,連載於《奔流》第一卷第八、九、十期。

  [116] 伊發爾(Ivanov):應作伊文(俄文:А.А.Иванов,1885—1942),蘇聯文學家。當時在北京大學教授法文、俄文,曾將《儒林外史》的一部分和彭湃的《紅色的海豐》和《彭湃手記》等書譯成俄文。

  鐵捷克,即特烈捷雅柯夫(1892—1939),蘇聯作家,在北京大學教授俄文

  [117] 《十二個》:蘇聯勃洛克(1880—1921)的長詩,胡成才譯,魯迅寫有《後記》(收入《集外集拾遺》),一九二六年北新書局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

  [118] Sologub:梭羅古勃(Sologub,俄文:Ф,Сoлoгyб,1863—1927),俄國作家。作品多寫頹廢變態心理,充滿悲觀情緒,歌頌死亡。著有長篇小說《小鬼》《死人的魔力》等。下文說譯載了他的一篇短篇,指《饑餓的光芒》,蓬子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