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華蓋集 | 上頁 下頁 |
忽然想到(六) |
|
外國的考古學者們⑩聯翩而至了。 久矣夫,中國的學者們也早已口口聲聲的叫著「保古!保古!保古!……」 但是不能革新的人種,也不能保古的。 所以,外國的考古學者們便聯翩而至了。 長城久成廢物,弱水⑾也似乎不過是理想上的東西。老大的國民盡鑽在僵硬的傳統裡,不肯變革,衰朽到毫無精力了,還要自相殘殺。於是外面的生力軍很容易地進來了,真是「匪今斯今,振古如茲」⑿。至於他們的歷史,那自然都沒我們的那麼古。 可是我們的古也就難保,因為土地先已危險而不安全。土地給了別人,則「國寶」雖多,我覺得實在也無處陳列。 但保古家還在痛駡革新,力保舊物地幹:用玻璃板印些宋版書,每部定價幾十幾百元;「涅槃!涅槃!涅槃!⒀!」佛自漢時已入中國,其古色古香為何如哉!買集些舊書和金石,是劬古⒁愛國之士,略作考證,趕印目錄,就升為學者或高人。而外國人所得的古董,卻每從高人的高尚的袖底裡共清風一同流出。即不然,歸安陸氏的百百宋 ⒂,濰縣陳氏的十鐘 ⒃,其子孫尚能世守否? 現在,外國的考古學者們便聯翩而至了。 他們活有餘力,則以考古,但考古尚可,幫同保古就更可怕了。有些外人,很希望中國永是一個大古董以供他們的賞鑒,這雖然可惡,卻還不奇,因為他們究竟是外人。而中國竟也有自己還不夠,並且要率領了少年,赤子,共成一個大古董以供他們的賞鑒者,則真不知是生著怎樣的心肝。 中國廢止讀經了,教會學校不是還請腐儒做先生,教學生讀「四書」麼?民國廢去跪拜了,猶太學校⒄不是偏請遺老做先生,要學生磕頭拜夀麼?外國人辦給中國人看的報紙,不是最反對五四以來的小改革麼?而外國總主筆治下的中國小主筆,則倒是崇拜道學⒅,保存國粹的! 但是,無論如何,不革新,是生存也為難的,而況保古。 現狀就是鐵證,比保古家的萬言書有力得多。 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苟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⒆,百宋千元⒇,天球河圖[21],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保古家大概總讀過古書,「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22],該不能說是禽獸行為罷。那麼,棄赤子而抱千金之璧的是什麼? 四月十八日 【注釋】 ⑩外國的考古學者們:指借考古之名而來我國掠奪文物的帝國主義分子。如法國格萊那(F.Grenard)於一八九二年從和闐盜去梵文佛經殘本、士俑等;英國斯坦因(A.Stein)於一九〇一年在和闐盜掘漢晉木簡,又於一九〇七年、一九一四年先後從敦煌千佛洞盜走大批古代寫本及古畫、刺繡等藝術品;還有法國伯希和(P.Pelliot)也於一九〇八年從千佛洞盜走很多唐宋文物。到作者寫本文時,這種文物掠奪者更「聯翩而至」,如一九二四年美國瓦爾納(L.Warner)在千佛洞以特製膠布粘去壁畫二十六幅;一九二五年二月,美帝國主義又指使他組織了一個以哈佛大學旅行團為名義的團體,帶了大批膠布等材料,再次到千佛洞作有計劃的盜竊;後經敦煌人民的反對阻止,才未得逞。 ⑾弱水:我國古書中關於弱水的神話傳說很多。如《海內十洲記》說昆侖山有「弱水」「周回繞匝」;弱水「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⑿「匪今斯今,振古如茲」:語見《詩經·周頌·載芟》。意思是不但現在,從古以來就如此。 ⒀涅槃:佛家語,意為寂滅、解脫等,指佛和高僧的死亡,也叫圓寂。後來引伸作死的意思。 ⒁劬古:研究古代文化的意思。劬,勤勞。 ⒂歸安陸氏:指陸心源(1834—1894),字剛父,號存齋,浙江歸安(今吳興)人,清末藏書家。藏有宋版書約二百種,所以他的藏書處取名為百百宋樓。在他死後,這些書都由他的兒子陸樹藩於一九〇七年賣給日本岩崎蘭室(靜嘉堂文庫)。 ⒃濰縣陳氏:指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齋,山東濰縣人,清代古文物收藏家。藏有古代樂器鐘十口,所以他的書齋取名為十鐘山房。這些鐘後來在一九一七年賣給日本財閥住友家。 ⒄猶太學校:指大資本家猶太人哈同一九一五年在上海辦的倉聖明智大學及附屬中小學。哈同曾雇用清代遺老王國維等擔任教員,教學生讀經,習古禮。每年三月二十八日所謂倉頡生日時,要學生給倉頡磕頭拜夀。 ⒅道學:即理學,宋代程顥、程頤、朱熹等人闡釋儒家學說而形成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它認為「理」是宇宙的本體,把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說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 此後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它來維護反動統治。 ⒆《三墳》《五典》:相傳是三皇五帝時的遺書,現在已不可考。《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晉代杜預注:「皆古書名。」 ⒇百宋千元:指清代乾隆、嘉慶時的藏書家黃丕烈和吳騫的藏書。黃丕烈藏有宋版書一百餘部,他的書室名為「百宋一廛」,意思是一百部宋版書存放處;吳騫藏有元版書一千部,他的書室名為「千元十駕」,意思是元版書千部能抵宋版書百部,有如駑馬十駕能抵好馬一駕。 [21]天球河圖:天球相傳為古雍州(今陝、甘一帶)所產的美玉。河圖,相傳為伏羲時龍馬從黃河負出的圖。 [22]「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語見《莊子·山木》: 「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布,古代的錢幣;天屬,人的天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