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華蓋集 | 上頁 下頁
咬文嚼字(二)


  古時候,咱們學化學,在書上很看見許多「金」旁和非「金」旁的古怪字,據說是原質名目,偏旁是表明「金屬」或「非金屬」的,那一邊大概是譯音。但是,鏭,鎴,錫,錯,矽,連化學先生也講得很費力,總須附加道:「這回是熟悉的悉。

  這回是休息的息了。這回是常見的錫。」而學生們為要記得符號,仍須另外記住臘丁字。現在漸漸譯起有機化學來,因此這類怪字就更多了,也更難了,幾個字拼合起來,像貼在商人帳桌面前的將「黃金萬兩」拼成一個的怪字一樣。中國的化學家多能兼做新倉頡。我想,倘若就用原文,省下造字的功夫來,一定於本職的化學上更其大有成績,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是決不在白種人之下的。

  在北京常看見各樣好地名:辟才胡同,乃茲府,丞相胡同,協資廟,高義伯胡同,貴人關。但探起底細來,據說原是劈柴胡同,奶子府,繩匠胡同,蠍子廟,狗尾巴胡同,鬼門關。字面雖然改了,涵義還依舊。這很使我失望;否則,我將鼓吹改奴隸二字為「弩理」,或是「努禮」,使大家可以永遠放心打盹兒,不必再愁什麼了。但好在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人愁著,爆竹畢畢剝剝地都祀過財神了。

  二月十日。

  【注釋】

  原質:元素的舊稱。

  鏭,鎴,錫,錯,矽:化學元素的舊譯名。其中除錫外,其他四種的今譯名順序為銫、鍶、鈰、矽。

  「黃金萬兩」拼成的怪字,其形如「驀」。

  倉頡:亦作「蒼頡」,相傳是黃帝的史官,漢字最初的創造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