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故事新編 | 上頁 下頁
采薇(5)


  「歸馬于華山之陽」和華山大王小窮奇,都使兩位義士對華山害怕,於是從新商量,轉身向北,討著飯,曉行夜宿,終於到了首陽山[25]

  這確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沒有大樹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強盜:是理想的幽棲之所。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裡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他們就滿心高興,用拄杖點著山徑,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頭,好像岩洞的處所,坐了下來,一面擦著汗,一面喘著氣。

  這時候,太陽已經西沉,倦鳥歸林,啾啾唧唧的叫著,沒有上山時候那麼清靜了,但他們倒覺得也還新鮮,有趣。在鋪好羊皮袍,準備就睡之前,叔齊取出兩個大飯團,和伯夷吃了一飽。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為兩人曾經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後開始實行,所以當晚把它吃完,從明天起,就要堅守主義,絕不通融了。

  他們一早就被烏老鴉鬧醒,後來重又睡去,醒來卻已是上午時分。伯夷說腰痛腿酸,簡直站不起;叔齊只得獨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東西。他走了一些時,竟發見這山的不高不深,沒有虎狼盜賊,固然是其所長,然而因此也有了缺點:下面就是首陽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並且有進來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類,一顆也找不出,大約早被他們摘去了。

  他自然就想到茯苓。但山上雖然有松樹,卻不是古松,都好像根上未必有茯苓;即使有,自己也不帶鋤頭,沒有法子想。接著又想到蒼術,然而他只見過蒼術的根,毫不知道那葉子的形狀,又不能把滿山的草都拔起來看一看,即使蒼術生在眼前,也不能認識。心裡一暴躁,滿臉發熱,就亂抓了一通頭皮。

  但是他立刻平靜了,似乎有了主意,接著就走到松樹旁邊,摘了一衣兜的松針,又往溪邊尋了兩塊石頭,砸下松針外面的青皮,洗過,又細細的砸得好像面餅,另尋一片很薄的石片,拿著回到石洞去了。

  「三弟,有什麼撈兒[26]沒有?我是肚子餓的咕嚕咕嚕響了好半天了。」伯夷一望見他,就問。

  「大哥,什麼也沒有。試試這玩意兒罷。」

  他就近拾了兩塊石頭,支起石片來,放上松針面,聚些枯枝,在下面生了火。實在是許多工夫,才聽得濕的松針面有些吱吱作響,可也發出一點清香,引得他們倆咽口水。叔齊高興得微笑起來了,這是姜太公做八十五歲生日的時候,他去拜夀,在壽筵上聽來的方法。

  發香之後,就發泡,眼見它漸漸的幹下去,正是一塊糕。叔齊用皮袍袖子裹著手,把石片笑嘻嘻的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終於拗下一角來,連忙塞進嘴裡去。

  他愈嚼,就愈皺眉,直著脖子咽了幾咽,倒哇的一聲吐出來了,訴苦似的看著叔齊道:

  「苦……粗……」

  這時候,叔齊真好像落在深潭裡,什麼希望也沒有了。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來,可真也毫沒有可吃的樣子:苦……粗……

  叔齊一下子失了銳氣,坐倒了,垂了頭。然而還在想,掙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個深潭去。爬著爬著,只向前。終於似乎自己變了孩子,還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這保姆是鄉下人,在和他講故事:黃帝打蚩尤,大禹捉無支祁,還有鄉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記得了自己問過薇菜的樣子,而且山上正見過這東西。他忽然覺得有了氣力,立刻站起身,跨進草叢,一路尋過去。

  果然,這東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裡路,就摘了半衣兜。他還是在溪水裡洗了一洗,這才拿回來;還是用那烙過松針面的石片,來烤薇菜。葉子變成暗綠,熟了。但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來,放在自己的嘴裡,閉著眼睛,只是嚼。

  「怎麼樣?」伯夷焦急的問。

  「鮮的!」

  兩人就笑嘻嘻的來嘗烤薇菜;伯夷多吃了兩撮,因為他是大哥。

  他們從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齊一個人去采,伯夷煮;後來伯夷覺得身體健壯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來:薇湯,薇羹,薇醬,清燉薇,原湯燜薇芽,生曬嫩薇葉……

  然而近地的薇菜,卻漸漸的采完,雖然留著根,一時也很難生長,每天非走遠路不可了。搬了幾回家,後來還是一樣的結果。而且新住處也逐漸的難找了起來,因為既要薇菜多,又要溪水近,這樣的便當之處,在首陽山上實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齊怕伯夷年紀太大了,一不小心會中風,便竭力勸他安坐在家裡,仍舊單是擔任煮,讓自己獨自去采薇。

  伯夷遜讓了一番之後,倒也應允了,從此就較為安閒自在,然而首陽山上是有人跡的,他沒事做,脾氣又有些改變,從沉默成了多話,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訕,和樵夫去扳談。也許是因為一時高興,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緣故罷,他竟說出了他們倆原是遼西的孤竹君的兒子,他老大,那一個是老三。父親在日原是說要傳位給老三的,一到死後,老三卻一定向他讓。他遵父命,省得麻煩,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兩人在路上遇見,便一同來找西伯——文王,進了養老堂。又不料現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來,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陽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齊知道,怪他多嘴的時候,已經傳播開去,沒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麼埋怨他;只在心裡想:父親不肯把位傳給他,可也不能不說很有些眼力。

  叔齊的預料也並不錯:這結果壞得很,不但村裡時常講到他們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來看他們的人。有的當他們名人,有的當他們怪物,有的當他們古董。甚至於跟著看怎樣采,圍著看怎樣吃,指手畫腳,問長問短,令人頭昏。而且對付還須謙虛,倘使略不小心,皺一皺眉,就難免有人說是「發脾氣」。

  不過輿論還是好的方面多。後來連小姐太太,也有幾個人來看了,回家去都搖頭,說是「不好看」,上了一個大當。

  終於還引動了首陽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27]。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幹女婿,做著祭酒[28],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可惜已在會師盟津的前幾天,兵馬事忙,來不及好好的安插,便留下他四十車貨物和七百五十個奴婢,另外給子兩頃首陽山下的肥田,叫他在村裡研究八卦學。他也喜歡弄文學,村中都是文盲,不懂得文學概論,氣悶已久,便叫家丁打轎,找那兩個老頭子,談談文學去了;尤其是詩歌,因為他也是詩人,已經做好一本詩集子。

  然而談過之後,他一上轎就搖頭,回了家,竟至於很有些氣憤。他以為那兩個傢伙是談不來詩歌的。第一、是窮:謀生之不暇,怎麼做得出好詩?第二、是「有所為」,失了詩的「敦厚」;第三、是有議論,失了詩的「溫柔」。[29]尤其可議的是他們的品格,通體都是矛盾。於是他大義凜然的斬釘截鐵的說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0],難道他們在吃的薇,不是我們聖上的嗎!」

  這時候,伯夷和叔齊也在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這並非為了忙於應酬,因為參觀者倒在逐漸的減少。所苦的是薇菜也已經逐漸的減少,每天要找一捧,總得費許多力,走許多路。

  然而禍不單行。掉在井裡面的時候,上面偏又來了一塊大石頭。

  有一天,他們倆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來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女人,先前是沒有見過的,看她模樣,好像是闊人家裡的婢女。

  「您吃飯嗎?」她問。

  叔齊仰起臉來,連忙陪笑,點點頭。

  「這是什麼玩意兒呀?」她又問。

  「薇。」伯夷說。

  「怎麼吃著這樣的玩意兒的呀?」

  「因為我們是不食周粟……」

  伯夷剛剛說出口,叔齊趕緊使一個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聰明得很,已經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於是大義凜然的斬釘截鐵的說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聖上的嗎!」[31]

  伯夷和叔齊聽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個大霹靂,震得他們發昏;待到清醒過來,那鴉頭已經不見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連看看也害羞,連要去搬開它,也抬不起手來,覺得仿佛有好幾百斤重。

  【注釋】

  [25]首陽山:據《史記·伯夷列傳》裴駰《集解》引後漢馬融說:「首陽山在河(黃河)東蒲阪,華山之北,河曲之中。」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濟縣境。

  [26]撈兒也作落兒。北方方言,意為物質收益。這裡指可吃的東西。

  [27]小丙君:作者虛擬的人名。

  [28]祭酒:古代會宴時,先由一個年長的人以酒沃地祭神,故尊稱年高有德者為祭酒。漢魏以後,用為官名,如博士祭酒、國子祭酒等。

  [29]「敦厚」「溫柔」語出《禮記·經解》:「孔子曰:溫柔敦厚,詩教也。」據孔穎達疏說,所謂「溫柔敦厚」就是「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的意思;這一直成為我國封建時代文學創作和批評的一種準則。

  [3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語見《詩經·小雅·北山》,「普」原作「溥」。

  [31]關於伯夷、叔齊由於一個女人的話而最後餓死的事,蜀漢譙周《古史考》中記有如下的傳說:「伯夷、叔齊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於是餓死。」(按《古史考》今不傳,這裡是根據清代章宗源輯本,在清代孫星衍所編《平津館叢書》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