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實秋 > 雅舍談吃 | 上頁 下頁 |
鍋巴 |
|
抗戰時期後方餐館有一道菜名為「轟炸東京」,實在就是蝦仁鍋巴湯。侍者一手端著一大碗油炸鍋巴,一手端著一小碗燴蝦仁,鍋巴放在桌上之後立即把燴蝦仁澆上去,滋拉一聲響,食客大悅,認為這一聲響彷佛就是東京被轟炸了,心裡一高興,食欲頓開。有人說這個菜名取得無聊,取快一時,形同兒戲。也有人說,抗戰時期一切都該與抗戰有關,與抗戰無關的東西也要加上與抗戰有關的名義。這蝦仁鍋巴湯,命名為轟炸東京,可以提高士氣,有什麼不好?難道你不想轟炸東京麼?聽說後來我們以德報怨結束抗戰之後,還有人一度改轟炸東京為轟炸莫斯科呢。這且不談。鍋巴一定要炸得滾燙,燴蝦仁要同時做好,趁熱上桌。廚房和食桌不能距離太遠,侍者不能邁方步,要爭取時間,否則燴蝦仁澆上去悶無聲響,那就很洩氣了,事實上洩氣的場面較為常見。 鍋巴,一稱鍋底飯。北人煮米半熟輒撈出置籠屜中蒸而食之,無所謂鍋巴。南人率皆用鍋煮米至熟為止,因此鍋底有一層焦飯。焦飯特別香。《南史·潘綜傳》:「宋初,吳郡人陳遺,少為郡吏,母好食鍋底飯,遺在役,恒帶一囊,每煮食,輒錄其焦以奉母。」以焦飯奉母,人稱為純孝。鍋巴本身確是別有滋味,不必油炸。現在店肆出售的鍋巴乃大量製造,雪白的,炸得酥脆,包裝起來當做一種零食點心,非複往昔之鐺底飯了。 鍋巴湯不一定要澆以燴蝦仁,以我所知,口蘑鍋巴湯味乃更勝一籌。所謂口蘑是指張家口一帶出產的蘑菇,形狀與味道和香蕈冬菇不同。有人說,蒙古人吃牛羊肉,剩下的湯湯水水潑在樹根朽木之上,長出來的菌類便是口蘑,味道當然不同。但是也有人說,口蘑是牛馬糞溺滋養出來的。果如後說,口蘑豈非類似北平俗語所謂的「狗尿台」?我相信口蘑還是人工培植出來的,上什麼肥料就不得而知了。口蘑有大有小,愈小味愈濃,頂小的一種號稱口蘑丁,大小略如鈕扣,細小齊整,上面還帶著一層白霜,美觀極了。抗戰前夕,平綏路局長以專車邀我們幾個學界的朋友(有顧毓誘、吳景超夫婦、莊前鼎、楊伯屏及下走)遊大同雲岡,歸途經張家口小停,我以三十餘元買了半斤上好的地道的口蘑丁,那時候三十余元就是小學教師一月的薪給。蘑菇丁很容易發開,用以制口蘑鍋巴湯或打鹵作湯麵都是無上妙品。 時下常吃到的蝦仁鍋巴湯,往往鍋巴既不夠脆,蝦仁複加大量西紅柿醬,稠糊糊的一大碗,根本不像是湯,樣子惡劣。此地無口蘑,從外國來的朋友偶爾帶一包口蘑相贈,相當珍貴,但還不是口蘑丁,而且附帶著的細沙,洗十次八次也洗不乾淨,吃到嘴裡牙磣,味道也不夠濃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