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師培 > 劉師培文選 | 上頁 下頁
《晏子春秋斠補》自序


  《晏子春秋》元本已多訛捝,孫刻略依沈啟南本,又較元本為遜。以今考之,有佚文,(如《書鈔》二十七、三十二引《晏子春秋》有「知之者昌,不知者亡」二語,各本均捝。)有錯簡,(如第七篇「堂上生藜藿」節,當作「七年而家無積,公自治國,權輕諸侯,身弱高國,燕魯分爭,百姓惛亂」。)兼有捝,(如第二篇「明君不屈民財者」數語,合以《治要》所引,當作「明君不屈民財,不窮民力,君屈民財者」云云。第七篇「公曰勿殺」下,證以《御覽》所引,及《說苑·辨物篇》當補「而謝之」三字。卷五「夜移于晏子」,證以《說苑》,「子」下當補「家」字。又第一篇「今有之家」,「有」下捝「車百乘」三字。

  第八篇「善乎晏子之願也,晏子對曰」,「也」下捝「載一願」三字。「吾詳問子何為,對曰」,「對」下捝「晏子對」三字是也。)衍、(如第一篇「以隨百官之吏民饑餓、窮約而無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吏」當作「使」,與下對文。「之」為衍字。第五篇「此北郭子為國故死」,「此」字不可通。《呂氏春秋·士節篇》《說苑·複恩篇》均無「此」字。「此」乃「北」字訛文。又第三篇「問之裡人其故」,證以《韓詩外傳》七,「之」為衍字。第六篇「而順乎神」,證以《說苑·辨物篇》,「而」為衍文是也。)誤訛(如第四篇「不以眾彊兼人之地」,證以前文「地博不兼小」,則「彊」即「疆」。第三篇「國有義勞」,證以前文「上羨獲」,「義」當作「羨」,「守則而不虧,立法儀而不犯」,證以後文「守於民財,無虧之以利」四語,「則」當作「財」。又第一篇「故曰送楚巫於東」,「曰」當作「因」。

  第三篇「佞不吐愚」,「吐」當作「杜」。第七篇「貪味」,「味」當作「昧」,即《左傳·文十八年》之「貪冒」是也。)之字,而盧、王、俞、黃諸家或未及審正,因以孫、徐二刻為主,旁考唐宋類書所引,兼及明刊各本,凡諸子之文與互同者,亦互相勘正,疑義奧詞,間加發正,(如第二篇「怨者滿朝」及第三篇「怨業」,各「怨」字均與「菀」同。第二篇「若其衣服節儉」,「若」當訓「善」。第六篇「近而結」,「結」當訓「詘」。又本書「傲」恒訓「輕」,「華」均「侈」義是也。)成《晏子春秋斠補》二卷。惟第二篇「謂於民」與「節於身」對言,以第三篇「民有加利」及「厚民饒下」證之,「謂」疑「譄 」誤。(《說文》:譄,加也。)第四篇「君饗寡君」,誼不可通,疑「饗」為「貺」「慶」諸字假音,亦並存其說,以俟折衷。其所不知,則從缺如之例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