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自由書 | 上頁 下頁 |
無欲與多欲 |
|
頃讀日本《國民新聞》,有德富蘇峰氏所著論,題曰《無欲與多欲》,其論頗有精深透拔者,故錄之而演其義。 蘇峰子曰:人無無欲者。或好色,或好貨,或好名,或好學,要之無有無欲者。即如禪寂之徒,以槁木死灰自命,然終不免有槁木死灰之欲。淺見者流,往往謂彼多欲也,此無欲也,皆妄生差別相而已。 近世之豪傑,如西鄉南洲者,殆可謂無欲人矣。其詩云:「吾家遺法君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世俗之欲,殆皆淨盡。雖然,彼一旦聞薩兒之暴發,忽犧牲其一身,甘與其子弟為情死,遂歌曰:「白髮衰顏非所意,壯心橫劍愧無勳。」蓋彼視其一身輕如鴻毛,而以不能立蓋世之功為一生大憾事。果然,則南洲可謂全無欲乎? 吾以為世俗之所謂無欲者,未必無欲;所謂多欲者,未必多欲。要而論之,則欲之有無多少,惟視其所欲之性質與種類何如耳。彼西鄉南洲之眼中,或以平沼專藏輩為無欲之極,亦未可知也。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哲人徇道。其趨向不同,則其欲念之所生亦自不同耳。 人莫不欲其最上之物。若以美人為最上之物,則美人以外,一切屏棄以求之,不惜焉;若以金錢為最上之物,則金錢以外,一切屏棄以求之,不惜焉。以至他物他事,莫不例是。是故吾人不必求無欲,無欲者決非吾人之所能及也。無寧先自審擇決定,以何物為最上,而集注一切之欲念以向之。究之無欲雲者,無世俗之欲雲爾。彼之所欲者,視世俗之欲,有加高焉,有加大焉。以此之故,故無暇日以顧俗欲。然則無欲雲者,雖謂之以大欲克小欲,以高欲克卑欲,以清欲克濁欲焉,可也。 飲冰子曰:《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荀子》曰:「凡人所欲多,其可用必多。」斯二者各明一義,有並行而不相悖者焉。物質上之欲,惟患其多;精神上之欲,惟患其少。而欲求減物質上之欲,則非增精神上之欲,不能為功。其消息之間,殆有一定之比例。釋迦所以舍淨飯太子之貴而苦行六年,摩西所以棄埃及職官之安而漂流萬里,路得所以辭教皇不次之賞而對簿大廷,哥侖布所以拋裡井優遊之樂而投身遙海,曰惟有欲之故。燕雀烏知鴻鵠志?陳涉莽夫,猶能為此言,而況于亙古萬國之聖賢豪傑乎! 孔子不雲乎:「我欲仁,斯仁至矣。」今試問孔子有欲乎?曰:孔子天下之多欲而大欲者也。故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之於救天下利生民也,視之如流俗人之好飲食、好男女、好金錢、好名譽。豈惟孔子,凡古今來之聖賢豪傑,彼其畢生之所經營所貫注,旁觀人觀之為驚天動地,能人所難,百世之下,震駭之,膜拜之;而返諸彼聖賢豪傑之本心,亦不過視為縱欲之具而已。人見有男女之為情而死者,輒笑之曰:嘻!抑何其癡!而不知聖賢豪傑之為道而死、為國而死、為民而死,其與彼情死者,分量之大小,關係之重輕,雖有不同,至其專注一欲而斷棄他欲,則一而已。夫是之謂至誠。嗚呼!安得有以寶玉、黛玉之癡情癡欲以餉于國民者乎?吾將執鞭以從之。 佛弟子問佛曰:「何謂如來種?」佛言:「無明有愛,是如來種。」無明有愛者,多欲之謂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