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戊戌政變記 | 上頁 下頁 |
附錄三 光緒聖德記(3) |
|
第十一章 儉德謹行 皇上向來儉德,歲費數萬金,禦案破而不修,案上黃布舊而不換,地或無氈。西後之宮,日興土木,而上禦之殿,破壞不少修,即文華殿常見外國使臣,而塵舊不堪,不加塗黝。內務府惟知媚西後,不顧上之服禦,上亦不問也。西後日縱嗜欲,日日傳戲。上雅不好妃嬪,僅珍、瑾二妃,瑾妃死矣,今僅珍妃一人,太監寥寥。上絕無他嗜,目不邪視,足不妄行,口無妄語,惟好讀書。間及西國新式精奇器物,以考其製造之奇而已。蓋儉德端行,出自天性也。 第十二章 好學強記 皇上聖德睿明,學問淵深。樞臣某公曾語予曰:「上性強記,閱奏摺極敏速,偶有奏摺稍少之日,即端坐追思舊折。有及數月前數年前者,樞臣皆忘之,上猶能指出某人所奏某事,故樞臣多以此被譴責。」梁啟超所著《變法通議》,進呈兩日,梁啟超召見,上發出其書,令訂正漏誤,皆粘出片紙,其精細勤敏如此。有為進呈之《日本變政考》,連日被促,一冊甫上,閱日即催。蓋讀書之敏可見,蓋所從之師傅,學問深博,故上之文學本源極厚,書法鐘顏,端厚渾樸,詩文極雅(今上諭多上親筆,丙戌會試,傳誦齋宮禦制詩已極雅,外論疑上之文學,或言及遊戲之事,皆李聯英欲傾上,造謠以散人心,無是事也)。上退朝之暇,手不釋卷,絕無嗜好,既無權則惟以讀書為事,故讀書極多。昔歲無事,旁及宋元版本,皆置懋勤殿左右,以及漢學經說,並加瀏覽。及膠、旅變後,上怒甚,謂此皆無用之物,命左右焚之,太監跪請,不許。大購西人政書覽之,遂決變政(上焚宋元版書事,多有議上之太過激者,太監多走告西後,以上講西書,又謂上入西教者,謠謗紛紜。然從古英主剛決多如此,焚雉襲以戒奢,破釜舟以作勇,豈能議其暴殄天物乎?偶一舉事以著其發憤之心,正以見蹈厲之意也,守舊者以常例訾之,何足算哉)。 第十三章 養晦潛藏 自歸政後十日,上不甚決政事,大臣或謂上性質弱,明而不英,多誤信之。及觀新政之行,督責大臣,推布新政,日新月盛。及黜權奸壅蔽之罪,擢通達英勇之士,施破格之賞罰,若雷動而雨注。於是知昔者不決政事,蓋以事權不屬,養晦待時也。今以英明一露,即被廢立,然後知上十年來之忍辱養晦,為不可及也。 第十四章 特善外交 中國夷夏之戒,從古極嚴。自宋人敗割于金,汴京屢破,二帝蒙塵,飲恨吞聲,胡安國之傳《春秋》,專發此義。而大地未通,未知萬國別有文明一例,以匈奴、突厥視之,此守舊諸人之心識,所以不肯變法,而傲侮強鄰,不通外交者也。上博覽西書,深通萬國,意存平等,親視友邦,其文明之國,尤能重視,獨明大局,破棄小嫌。日本新有割臺灣之事,國人鹹疏惡之,而上知其變法文明,昔急自立,今欲親好,于黃遵憲之東來,親以朱筆改定國書,為同洲「至親至愛之國」六字。德主之弟親王軒利來覲,群臣斤斤爭典禮,上獨曰:「不必爭小節,失大局。」許賜之坐,起立見之,親與握手。此國朝所未有。非德人所爭,而上自定之者。暨日相伊藤博文來遊,請覲,上亦賜之坐。朝鮮故吾屬國,經東事後,聽其自立,然以舊體不肯與通國書,上亦慨然許之。廷臣擬國書猶靳其稱,稱為朝鮮國主,上親改之,還其帝號。其不計小節,能親外交,破舊日疏傲之虛文,而務行保國愛民之新政,以國之自立,在此不在彼也。 第十五章 愛民忘位 中國以孔學教士夫,以老學治國,二者相持二千年。其務施仁政,除苛虐以惠民生者,諸儒日持經義,爭之於朝,而積久曆漸,以有寬政及今日之民者也。然自韓非倡督責術、私國愚民術,而秦用之,漢人從之,後世帝王皆以私國愚民、督責術為傳子孫秘策,外雖間施孔學大義以結民心,實皆欲固權位以鉗制其下,故雖知有開民智、聽民議之善政而不欲行。夫以四萬萬之民,二萬里之地,而弱至此,惟愚民之故。皇上蒿目時艱,殷憂危亡,亟亟變法,群臣言者除大乖謬,無不立從。大學士孫家鼐病之,諫曰:「方今外患殷迫,誠不可不變法,然臣恐變法後,君權從此替矣。」時各報多有言民權者,上又欲開議院,故孫家鼐言及此,上曰:「吾變法但欲救民耳,苟能救民,君權之替不替何計焉。」嗚呼!皇上無私其位之心,但有救民之志。雖堯舜之聖,豈有加諸?又議院者皆各國之民以死爭之而後得,俄羅斯之民以死爭之百年而不能得者,而我皇上乃自欲開之,好善如不及,而無一絲毫之私心。上諭:「有一民不被澤,朕躬未為盡職。」又有「使天下知其君之可恃」語。嗚呼!至公至仁,孰有若我皇上者乎?後以臣下言民智未開,守舊太多,開議院則益阻撓新政,上乃悟曰:「待後數年乃行之。」然命眾至庭,謀及庶人,辟門籲俊,合宮總章,明堂之良法美意,上固已躬先之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