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戊戌政變記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新政詔書恭跋(8)


  二十五日上諭:前經降旨撤詹事府等衙門,並諭令大學士六部及各直省督撫,將其餘京外應裁文武各缺,及一切裁減歸併各事宜,分別詳議籌辦,迅速具奏。現在已裁各衙門歸併事宜,業由各該衙門遵照辦理,其餘各衙門應裁文武各缺,尚未據將籌辦情形具奏。再申諭該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及各省督撫等凜遵前旨,將在京各衙門冗閒員缺,何者應裁,何者應並,速即切實籌議。外省道員以及同通佐貳等官,及候補分發捐納勞績等項人員,認真裁併,嚴加甄別沙汰。其各局所冗員,一律裁撒淨盡。本日據戶部代遞主事吳錫寯條陳內稱,漕督所轄衛所各官既系武職,並無管帶漕標之兵,名實殊不相符,所有軍田可以撥歸府州縣徵收等語。此項人員本在應行裁併之列,即著該督撫等妥速議奏,並漕督一缺,究竟是否應裁,亦著兩江總督、江蘇巡撫一併詳議具奏。至京外已裁實缺,候補各員,應如何分別錄用,及飭令回籍候缺,均著妥議條款,請旨辦理。該大學士、尚書、侍郎、督撫等務當從速籌辦,不准稍事遷延。尤須破除積習,毋得瞻徇情面,用副朝廷綜核名實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中國舉國幾半冗員也,蠹民實甚,然大臣親友姻婭,遍滿中外,誰敢為之?非聖主雷厲風行,豈能及此?漕運一官至今尤為無用,泰西各國皆無之。以運米乃一商人之事耳,裁省此官,清江津通各倉搬丁,運船衛丁,漕米種種浮蠹所省實多。蓋漕運當國初時四百余萬石,近尚百余萬石,劉權之謂每石運費十八兩,聚而食於漕者,官吏兵丁十數萬人,但折漕裁官,變此一事,歲可千萬。光緒十四年康有為曾代某禦史上折,請裁漕督,以其折費築鐵路,若早行之,至今十年有萬萬之款,得萬里之鐵路矣。上知而決行之,然宦豎旗人,多食於此。雖以上之聖武,終不能斷然廢漕,則以無權故也。

  二十六日上諭:刑部奏代遞主事蕭文昭條陳一折。中國出口貨以絲茶為大宗,自通商以來,洋貨進口日多,漏卮巨萬,恃此二項,尚堪抵制。乃近來出口之數頓減,若非亟為整頓,恐愈趨愈下,益無以保此利權。蕭文昭所請設立茶務學堂及蠶桑公院,不為無見。著已開通商口岸,及出產絲茶省份各督撫迅速籌議開辦,以阜民生而固利源。欽此。

  【謹按】日本於煙草一事至微末,猶設專官專會,況我絲茶之大乎?近年日益凋敝,故上特諭行茶務學堂、蠶業公院也。

  二十七日上諭:國家振興庶政,兼采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較勤,故可以補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觀者,幾若彼中全無條教,不知西國政治之學千端萬緒,主於為民開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者乃能美人性質,延人壽命。凡生人應得之利益,務令其推廣無遺。朕夙夜孜孜,改圖百度,豈為崇尚新奇?乃眷懷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遺,非悉使之康樂和親,朕躬未為盡職。加以各國環交淩迫,非取人之所長,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之苦,而黎庶猶有未知,職由不肖官吏,與守舊之士夫,不能廣宣朕意,乃反胥動浮言,使小民搖惑驚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獲聞新政者,朕實為歎恨。今將變法之意佈告天下,務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強中國,朕不勝厚望。著察照四月二十三日以後所有關乎新政之諭旨,各省督撫均迅速照錄,刊刻譽黃,切實開導。著各州縣教官詳切宣講,務令家喻戶曉。各省藩臬道府,飭令上書言事,毋得隱默顧忌。其州縣官應由督撫代遞者,即由督撫將原封呈遞,不得稍有阻格,總期民隱能上達,督撫無從營私作弊為要。此次諭旨,並著懸掛各省督撫衙門大堂,俾眾共觀,庶無壅隔。欽此。

  【謹按】于時守舊諸臣,謠謗紛紜,不止攻擊康有為,且多直詆聖上者,上更為諄諄教戒,複下此諭。嗚呼!上愛民之心,救中國之勇,施行新政之決,通達西人政學之深如此,其所務乃在於開民智,裕民身,美性質,延壽命。試問士大夫閉關守舊者,能知此乎?即言西人軍兵炮械之精奇者,亦豈能知此乎?至於使百姓咸喻聖心,教誨愛養之意,古今詔書所未見。海外商民讀此詔莫不感泣,則人人當有同心矣。先是疊經割削,民有離心,至是四萬萬人皆知國有聖主,人人翹首企足,複望自強矣。請以新政刊刻譽黃,乃從康有為之請,俾民人家喻戶曉,不致為吏所抑遏也。上旁采人言,無所不至。先是藩臬官尊,例得上折言事,然遏於督撫,自嘉道後無敢上折者,上乃命下及道府州縣,皆准上折。所以旁求俊義,博知四海,通下情而達民隱者,國朝未之有也。此詔為國朝第一詔書,惻怛愛民,饑溺自任,以變中國二千年之弊政。定開懋勤殿,選通才入直之旨,為譚嗣同所草。二十八日即詣頤和園,而旋下「不保位」之密詔,然則此詔亦為新政之殿矣。嗚呼痛哉!

  同日上諭:日講起居注官黃思永奏籌款試辦速成學堂一折,京師大小學堂,業經先後降旨,諭令孫家鼐及五城禦史分別舉辦。茲據奏稱「小學堂收效尚緩,大學堂事屬創舉,開辦不易,欲速不能。請自行籌款設立速成學堂,以期收效」等語,用意殊屬可嘉。著即准如所請,籌款試辦,以為之倡,果有成效,再行擴充,並當予以獎厲。著俟開辦後,察看情形,隨時具奏。欽此。

  【謹按】皇上之從善如圜,臣工有奏,無不即從,有善舉無不獎厲。

  同日上諭:中書祁永膺奏請將各省教職改為中小學堂教習一折,著孫家鼐妥為具奏。欽此。

  【謹按】教官在宋時實司教導,元有山長,事勢潛移,馴至今日,將六百年,教官皆以老耄冗散之人,臥治充選,必應改作也。

  同日上諭:瑞洵奏請遍設報館實力勸辦一折。報館之設,原期開風氣而擴見聞。該學士所稱「現商約同志于京城,創設報館,翻譯新報,為上海官報之續」等語,即著瑞洵創辦以為之倡。此外官紳士民,並著順天府、五城禦史切實勸諭,以期一律舉行。欽此。

  【謹按】上鼓曆報館,至遍囑勸諭紳民舉行,凡臣工有所陳,上諭必有增入之語,所以開民智而裕民生者至矣。其與古之監謗禁語,何其反乎。

  同日上諭:前因振興庶務,首在革除壅蔽,當經諭令各衙門代遞事件,毋得拘牽忌諱。嗣因禮部阻格司員王照條陳,當將懷塔布等予以重懲,複先後諭令都察院及各衙門隨呈隨遞,不必拘定值日之期。誠以百度維新,必須明目達聰,始克收敷奏以言之效。第恐大小臣工,狃於積習,不能實力奉行,用再明白宣諭,以後各衙門有條陳事件者,次日即當呈進。承辦司員稍有抑格,該部院堂官立即嚴參懲辦,不得略予優容。所有六月十五日、七月十六日諭旨、七月十九日朱諭、七月十七日及二十四日交片諭旨,均令各衙門錄寫一通,同此件諭旨一併懸掛大堂。俾其觸目警心,不致複萌故態,以示朕力除壅蔽之至意。欽此。

  【謹按】中國之弊,既無議院以達下情,直省守令,閉處公署,蔽蒙已甚。況督撫藩臬,轄數千里之地,民情吏治,更盲閉無知。若夫九重之尊,除督撫卿貳台諫數十人外,無能遞折上言者,即叩閽亦不能遞。而所謂督撫卿貳,皆經累數十年資格而後至,禦史官卑,亦自十餘年郎官而後除,由翰林簡擢者最速矣,亦向不講時務,故入於上之耳者,皆守舊愚陋之談。中國之亡在於此。皇上嚴懲違旨壅蔽之大臣,更令懸掛大堂,觸目警心,以除壅蔽,然後能坐一室而觀四海,不窺戶牗而知天下也。然大臣之目無君上,積成風氣,皇上亦無如之何矣。

  同日上諭:瞿鴻機奏江陰南菁書院遵改學堂,並將沙田試辦農學一折。江陰南菁書院,經前學政黃體芳創設,考課通省舉貢生監。現既改為學堂,著准其照省會學堂之例,作為高等學堂,以資鼓舞。該書院原有自管沙田一頃,據稱擬參用西法樹藝五穀果蔬棉麻等項,將未經圍占之地先行試辦,如有實效,再行推廣。學堂、農會相輔而行,洵為一舉兩得之道。該學政此奏,俱見籌畫精詳,留心時務。即著照所議認真辦理,務收實效,毋托空言。欽此。

  【謹按】於是直省聞風爭言農商之學,爭譯農商之書,好事者爭捐地以為農會,蓋上行下效,風氣大開如此。

  二十八日奉旨,昨已明降諭旨令各省藩臬道府均得上書言事,其州縣條陳事件,應由督撫將原書代遞。即著各省督撫傳知藩臬道府,凡有條陳,均令其自行專折具奏,毋庸代遞。其州縣等官言事者,仍由督撫將原封呈遞。至士民有欲上書言事者,即徑由本省道府等隨時代奏,不准稍有抑格。如敢抗違,或別經發覺,將該地方官嚴行懲處。仍將遵辦情形,迅速電奏。欽此。

  【謹按】上之明目達聰,求通下情而惡壅蔽至矣。州縣遞折,本朝已無,至於士民上書,由道府代遞,蓋猶恐詣闕太遠。士民不易,猶伏小人之箴,而野有遺賢也。古之命眾至庭,嘉石肺石,皆待伏闕,此則中國四千年堯舜禹湯文武所未有者矣。嗚呼!非聖主而能如是乎。

  二十九日上諭:軍機大臣等議複袁昶條陳,請籌八旗生計等語。旗丁生齒日繁,徒以格於定例,不得在外省經商貿易,遂致生計日艱。從前富俊、松筠、沈桂芬等均曾籌議及之。現當百度維新,允宜弛寬其禁,俾得各習四民之業,以資治生。著戶部詳查嘉慶、道光年間徙戶、開屯、計口、授田成案,切實訂立新章,會同八旗都統迅速奏明辦理。欽此。

  【謹按】八旗生計之苦,以坐食之故,然旗人狃于承平,故雖經富俊、松筠百年前經營,而仍不舉。然今更百年,生計更難,人亦無敢言者。皇上斷自聖心,將使悉為農工以安富之,所以為八旗計久遠者,莫有過是。

  八月一日上諭:翰林院奏代遞庶吉士丁惟魯請編歲入歲出表,頒行天下一折,戶部職掌度支,近年經用浩繁,左支右絀,現在力行新政,尤須寬籌經費,以備支用。朕惟古者塚宰製國用,量入為出,以審歲計之盈虛。近來泰西各國皆有豫籌用度之法,著戶部將每年出款入款,分門別類,列為一表,按月刊報,俾天下咸曉然於國家出入之大計,以期節用豐財,蔚成康阜。朕實有厚望焉。欽此。

  【謹按】我朝國計在戶部檔房數人,各司分職,已無從知其詳者,士大夫更無從知之,安能如各國統算豫計決算而理財用哉!蓋中飽之人多故也。康有為於進呈《日本變政考》,發明此事極詳,西學大開,此義大明。上皆採用,此戶部之所惡,而天下之所樂。然非上之剛決,則一宦寺之言,即不行矣。

  同日上諭:戶部奏代遞主事蔡鎮藩請審官定職,以成新政一折,朕詳加披閱,除禦史規複巡按舊制,各關監督改為關道兩節,應無庸議外,其餘所陳各條,具有條理,深得綜核名實之意,可以見諸施行。著軍機大臣會同大學士各部院並翰林科道各官,詳議具奏。欽此。

  【謹按】變法必先變官制,康有為正月之折已極言之。上無全權,為下所阻未能行。至是採用群臣之言,上蓋欲決行重定官制矣。然是時上已知位不保,猶從容用人言而行新政,聖度如天,豈可及哉?

  同日上諭:現在練兵緊要,直隸按察使袁世凱,辦事勤奮,校練認真,著開缺以侍郎候補,責成專辦練兵事務,所有應辦事宜,著隨時具奏。當此時局艱難,修明武備,實為第一要務。袁世凱惟當勉益加勉,切實講求訓練,俾成勁旅,用副朝廷整飭戎行之至意。欽此。

  【謹按】各國兵馬大權,皆其國主總之,稱大元帥。複置參謀本部,妙選人才,以籌軍事,法至善也。於是康有為草疏,請皇上親禦戎衣,自統六軍,仿日本例置參謀本部,選天下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皆拔置本部中。譚嗣同薦袁世凱之將才,上乃召袁世凱詢問兵事,欲以備參謀部之任,特加其官,令其將應辦事宜專折具奏,俾其獨將。又于時宮廷已有廢立之意,雖事秘難知,而先一日密詔已下,言「位幾不保」。上撫慰將才,欲待天津閱兵時資其保護也。榮祿素懷不軌,知事已急,即日造謠,三電總署云:英、俄開仗於琿春,英艦七艘泊於大沽,立調袁世凱出津防禦。時袁未謝恩,須待初五日。然是日楊崇伊自天津還,持榮祿書見慶親王請訓政,初二日楊崇伊即自到頤和園遞請訓政之折。當時士大夫見京津間,榮祿私人往來絡繹,多有知其密謀,將興晉陽之甲者。及聞外患,反以為可少紓內憂,不知皆榮祿之詭謀詐言也。榮祿先調聶士成軍于天津,袁世凱五日夕至津,榮祿複留之于天津,令護直隸總督。蓋袁之為人機詐反復,深知皇上無權,且大變將興,皇上將不能自保,故雖受皇上不次拔擢之大恩,終不肯為皇上之用,且與賊臣之逆謀,賣主以自保,而大變遂成於其手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