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 上頁 下頁
附論《大學》《中庸》


  《大學》《中庸》本《小戴禮記》中之兩篇。《禮記》為七十子後學者所記,其著作年代,或在戰國末或在西漢不等,其價值本遠在《論》《孟》下。自宋程正叔抽出此二篇特別提倡,朱晦庵乃創為四子書之名,其次序:一、《大學》,二、《論語》,三、《孟子》,四、《中庸》。於是近七八百年來,此二篇之地位驟高,幾駕群經而上之。斯大奇矣!

  區區《大學》一篇,本不知誰氏作,而朱晦庵以意分為經、傳兩項。其言曰:「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然而皆屬意度,羌無實證。晦庵又因其書有與自己理想不盡合者,乃指為有錯簡,以意顛倒其次序;又指為有脫漏,而自作《補格致傳》一章。此甚非學者態度所宜出也。而明清兩朝,非惟以《大學》儕諸經,且幾將朱氏《補傳》與孔子之言同視矣。中間王陽明主張「大學古本」,對於朱氏所改所補而倡異議,然重視《大學》之觀念,迄未稍變。惟清初有陳乾初(確)者,著《大學辨》一篇,力言此書非孔子、曾子作,且謂其「專言知不言行,與孔門教法相戾」。此論甫出,攻擊蜂起,共指為非聖無法,後亦無人過問。自此書列於《四書》之首,其篇中「致知格物」四字,惹起無數異說,辨難之作,可汗十牛,然以此為孔子教人入德之門,非求得其說不可。由吾儕觀之,此篇不過秦、漢間一儒生之言,原不值如此之尊重而固守也。

  《中庸》篇,朱晦庵謂「子思作之以授孟子」,其言亦無據。篇中有一章襲孟子語而略有改竄。據崔東壁所考證,則其書決出孟子後也。此篇論心論性,精語頗多,在哲學史上極有價值。

  要而論之,《大學》《中庸》不失為儒門兩篇名著,讀之甚有益於修養,且既已人人誦習垂千年,形成國民常識一部分,故今之學者,亦不可以不一讀。但不必尊仰太過,反失其相當之位置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