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 上頁 下頁 |
《孟子》之編纂者及篇數 |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云:「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趙岐《孟子題辭》云:「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公孫醜、萬章之徒,難疑問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據此則漢儒傳說,皆謂此書為孟子自撰,然書中稱時君皆舉其諡,如梁惠王、襄王、齊宣王、魯平公、鄒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皆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稱其諡?又書中于孟子門人多以「子」稱之,樂正子、公都子、屋廬子、徐子、陳子皆然,不稱子者無幾,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稱其門人皆曰子。細玩此書,蓋孟子門人萬章、公孫醜等所追述,故所記二子問答之言最多,而二子在書中亦不以子稱也。其成書年代雖不可確指,然最早總在周赧王十九年(西紀前二九六)梁襄王卒之後,上距孔子卒一百八十餘年,下距秦始皇並六國七十餘年也。 今本《孟子》七篇,而《漢書·藝文志·儒家》云:「孟子十一篇。」應劭《風俗通·窮通篇》亦雲然。趙岐題辭云:「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辯文》《說孝經》《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與內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後人依放而托也。」據此,知漢時所流傳者,尚有外書四篇,與今七篇混為一本。趙邠卿(岐)鑒定為贗品,故所作《孟子章句》,惟釋七篇。此後趙注獨行,而外篇遂廢。後人或以為惜,但吾儕頗信邠卿鑒別力不謬,其排斥外篇,不使珷玞亂玉,殆可稱孟子功臣。今外篇佚文,見於《法言》《鹽鐵論》《顏氏家訓》、李善《文選注》……等書有若干條,經近人輯出,誠有如邠卿所謂「不能宏深,不與內篇相似」也。至明季姚士粦所傳《孟子外書》四篇,則又偽中出偽,並非漢時之舊,更不足道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