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王安石傳 | 上頁 下頁
執政前的王安石(上)(2)


  孫侔,字正之,王安石在揚州時的朋友。後來,他要隨父母、兄長到溫州去,臨行前,王安石寫了這篇《送孫正之序》,相互勉勵。

  他在《李通叔哀辭》中說:

  「我的先天才華和品性,都在古人之下,後天又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得不到朋友之間的相互砥礪和切磋,我也許只是一個走在歸途中的人而已。……自從我得到通叔這個朋友之後才知道聖人的境界也是可以達到的。與李通叔的交往,不僅從他所說的話中得到啟發,也從他的為人和做事方面獲益匪淺。」

  他在《上張太傅書》中說:

  「我這個人很愚蠢,不瞭解事物的變化,唯一相信的就是古人。我聽說古時候有堯和舜,他們的行為都是合乎正道,中規中矩的,講的都是自然常理。我得到記述他們言行的書,在家閉門閱讀,一點不知道疲倦。我的思想貫穿歷史,在其中漸漸地擴展,小到沒有縫隙,大到沒有邊際,就是要窮盡聖賢的道理啊。」

  他在《答曾子固書》中說:

  「當今迷惑世人的不是佛教,而是那些士大夫沉溺于個人的私欲,喜歡互相吹捧,不知道自我約束罷了。」

  他在《答李資深書》中說:

  「天下事物突然發生變故的情況是很多的,而古代的君子,或者拒絕這種變故,或者接受這種變故,他們的態度並不一樣,但他們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應對所發生的變化,並不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自己。不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自己,所以,他們的行為有時好像就很可疑;而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應對所發生的變化,他們的心裡從來沒有後悔過。像這種人,他們怎能把世俗的詆毀和讚譽放在心上呢?而我這個人,雖然做不到像古代君子那樣,然而,卻有這樣的志向,但如果不是我們經常往來,討論這些問題,我的這些話也不會這麼坦率地說出來。」

  他在《答史諷書》中說:

  「學習可以使自己充實,所學知識,不是服務於國家,就是造福于百姓;不是傳誦於當今,就是流傳於後世。不幸,你的所學既不能得到國家、百姓的賞識,又不能在當今或後世流傳,古代的人好像也並不感到遺憾。真正瞭解我的不是『天』嗎?這就是《易》所說的『知命』吧。命這個東西並不僅僅關係著個人的貴賤生死,天下萬物的興盛與衰亡,都是命啊!孟子說,君子只是遵行法度等候命運的降臨罷了。」

  他在《與王逢原書》中說:

  「君子對於學習,一定要有胸懷天下的大志向。然而,先要搞好自身的修養,然後才能在治理別人方面有所作為。我的自身修養搞好了,而能否在治理人民方面有所作為,就要看我的志向能否得以實現。我的身體似乎是被『命』管著的,天下的治理與否,難道就不由『命』來決定嗎?孔子說:不瞭解『命』就做不了君子。又說,他的『道』能夠通行,是『命』,不能通行,也是『命』。孔子的學說就是這樣,有人以為孔子學說是為了入世做官而表現出急切的、憂心忡忡的樣子,錯了,錯在把孔子的學說當作了做官入世的敲門磚,像這種不瞭解孔子學說的人還是有的。……我個人認為,孔子的心思不是為了入世做官而憂心忡忡。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們說,難道聖人忘了天下嗎?我回答,這不能說是忘了天下。《易》中否卦的『象』說:君子應該用崇尚儉樸的道德來逃避災難,他是不能被利祿所誘惑的。其中的『倒數第一陰爻』又說:拔茜草應該按照它的種類來拔,占問是吉。『象』又說:拔茅貞吉(占卜的一種方式),立志在為君主。為君主,就是不忘天下呀。不能被利祿所誘惑的人,是瞭解『命』的人。我雖然心憂天下,而『命』卻未必與你的志向是一致的,你雖然很想實現你的理想,但能夠要求『命』和你一致嗎?……孔子所以極力主張君子要瞭解『命』,不用為此擔憂,就是想讓人知道治世和亂世都是有『命』的,君子的入世做官不應該太馬虎,這樣,先王的道才能夠得到伸張。世界上有這樣的人,他們明白應該瞭解『命』的道理,卻不能謹慎地對待進退,由此看來,他們還是不能堅守這樣的道理呀。最初得到您的文章,特別珍惜您的才華。看到您衣衫不整的樣子,坐下來談話,卻不談自己的窮困,離開的時候詢問您的情況,您一年到頭都吃不上肉,卻不肯輕易地向別人出售自己。這個世界上像您這樣自尊自立的人有幾個呀?我認為,真正瞭解孔子的學說又能自覺堅守這種學說的人,就是您啊。所以,我很願意用我學到的知識來報效您。」

  《臨川集》中的言論,與上面所引類似的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全部抄錄了,只選擇其中比較有特點的,可以借此瞭解王安石一生中自我完善,服務國家的來龍去脈。他的入世依據理法,他的隱退也不違背社會通行的道義,他的幼年貧困交加,歷盡磨難,但從來沒有因為這種情況擾亂他的心胸,他以卓越的才華自立於這個世界,把古今的學問鑽研得很透徹並致力於實際應用。他得到皇帝的支持,以道來治理天下,使得「命」能眷顧他,讓他的志向得以實現,他沒有什麼可以懊悔的。等到他以臣子的身份請求辭官回家時,又能淡然處之好像忘了世事的紛爭。《禮記·中庸》曾說,只做自己職位之內的事,不做自己職位之外的事,不要因為某個職位而委曲求全,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王安石就是這樣的人。讀了他的這些文章,從而瞭解到他的學問,是大有來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在於對「命」的理解,而又歸結為按照理法行事等候「命」的到來,所以,他平生高風亮節,特立獨行,做事情總是順其自然,並不刻意強求。他的功名事業,也被看做他的本性要求他這樣做的,並不將一絲一毫的成敗得失摻雜在裡面。這就是王安石所以為王安石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