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歐遊心影錄 | 上頁 下頁
三 和會中重要人物


  這出平和劇的頭等名腳,人人都知道是那「三巨頭」:美國總統威爾遜君、法國首相克列曼梭君、英國首相勞特·佐治君。今請把他們簡單的歷史敘一敘,跟著還下幾句批評。

  一、威爾遜(Wilson Princeton)。

  菩陵斯頓大學校長威爾遜教授。他著的《政治泛論》,我們早經讀過的。二十多年前,他學問的價值已為世界所公認。1911年被選做紐霞斯州(New Jersey)的州長,世人才曉得他還有政治的天才。幾十年失勢的民主黨黨魁白裡安(Bryam)四度競爭選舉,四度失敗。1912年戴了這位老學究做候選人,便得絕對多數,做了美國第二十八代的大總統,1916年再選連任。大戰期內美國由中立而絕交,而參戰,而戰勝,而議和,都是他一手辦理。現在的威爾遜,不是美國的威爾遜,早成了世界的威爾遜了。他這回到歐洲議和,雖然是受全世界歡迎,在本國國會卻著著碰著反對。他明知國會中敵多友少,卻始終孤行己志,不管成敗,這一點有些令人不可解。其實據他平素主張的學說看來,便知道毫不足奇了。原來美國憲法采絕對三權分立主義,那立法精神本是防一機關專橫,立個制限均衡的原則。威爾遜以為權限分配固是應該,責任牽掣和諉卸卻要不得。大總統不獨是行政首長,他既已受國民選舉,做議會多數党的領袖,就兼要指導議會,令立法行政步武諧協。質而言之,他是主張美國大總統要和英國首相有同一權力。他二十三歲做了一篇《議院政治論》(The ParliamentaryGovernment)就是發明此議,後來還有許多著作,大略相同。

  他當州長時,州會上院也是共和黨多數(和現在國會一樣),下院民主黨雖多幾名,黨中卻還分派,對於他的意見不甚贊成。他提了幾回突飛改革的議案,兩院議員大多數不以為然。他一面要求議員開茶話會,自己親自出席,懇婉說明(美國國會、州會向無行政首長列席之例,即茶話會亦然。威氏此舉,實創新例)。一面到處演說,向全州選舉民求後援,脅迫議員,要他從我。所以議員裡頭很有人恨他,反對黨甚至罵他專制。雖然,這話說得通嗎?他脅迫議員,不是像克林威爾、拿破崙、袁世凱一般濫用威權,他的武器是國民輿論。國民是最高主權,輿論是最高命令,他只要弄到輿論傾向于他,議員不畏輿論,儘管抵抗,若還畏憚,只得服從。就是他向來成功的秘訣。再複講一句,萬事直接訴諸國民,便是威爾遜唯一的政治手腕。本年來忽而渡歐,忽而歸美,到處演說,日不暇給,都是如此。這回成功失敗雖未可知(我執筆時已知道和約全文上院否決),但這種方法,最能發揮民主主義真精神,雖失敗也是可敬哩!他是個「學者的政治家」,常要把他的理想現到實際。對於國內,直接的民主主義是他理想;對於國際,國民的互助是他理想。就令這回國際聯盟立刻生不出什麼效果,總不能不算人類社會組織進了一步,這便是理想實現的好處了。他和別的政治家有最不相同的一點,向來政治家最講究社會交際,二六時中,見客不斷(羅斯福、勞特·佐治輩都如此);他卻最喜歡孤獨生活,每日總有好幾點鐘在白宮裡頭杜門謝客,或構思,或著述,依然像在書齋一樣。他的公文多親自動筆,歷任大總統親筆文件之多,未有其比。他用人的本事卻甚平常,這是世間有定評的。就論這回用的幾位和會全權,我便不敢十分佩服。要而論之,他一面雖做政治生涯,一面還是書生本色。我這回在巴黎曾和他會過一次,說完山東問題之後,他還談起世界政治趨勢已變易,他的名著《政治泛論》有許多要改正,還告訴我,指導國民最要緊的是給他高遠的理想。後來他關於山東問題為德不卒,我自然不免缺望。至對於他的人格和他的事業,我是始終崇拜的。

  二、克列曼梭(Clemenceau)。

  老雄克列曼梭今年七十八歲了,他是法國第三共和成始成終的一位元老,他是這回起死回生的醫國手,他是法國人,不是世界人L.Homme Lilve),後來被政府封禁了,他改一個名出版叫做《桎梏人》(L.Homme Enchaine),這還是戰爭期內的事。法國人最重虛榮,他卻不然,立了恁麼大功,連一個勳章也不肯受。除軍士外,也不曾拿一個勳章給人。就這一點,他的民主精神和他矯正國民缺點的用意,都是極可佩服哩!他意志力極頑強,無論什麼人都不肯遷就。威爾遜抱了十四條原則跑到歐洲,碰著這位母大蟲議長,把他的什麼不要割地咧,不要賠償咧,一筆勾消。那老學究亦只好從此不響了。社會黨人向來不喜歡克列曼梭,因為他的眼光只看見國家,不看見個人,也不看見世界,而且手段太辣,近於專制。就這點看來,他和維也納會議的議長梅特涅,柏林會議的議長俾士麥,倒有點相類哩。

  三、勞特·佐治(Lloyd George)。

  當英杜戰爭時,巴力門裡頭有一位由威而士(Wales)新選出來不滿三十歲的議員,堂堂正正主張非戰論,驟博盛名。這人是誰?就是現在大英軍事內閣首相主戰最力的勞特·佐治。勞特·佐治初入政界,即隸自由黨。1905年統一黨巴爾福(Belfour)內閣倒,自由党班拿門(Campbell Banermen)內閣成,勞特始入閣,為商務院總裁。班拿門薨逝,財政大臣愛斯葵(Asyquith)繼組內閣,他就補愛斯葵原缺。原來英國慣例,總是党中第一位領袖當首相,第二位領袖當財政。勞特·佐治當那時候在黨中的資格,可以想見了。他在財政任內,著實替自由黨吐出光焰萬丈。他提出那所得稅法、地價差增稅法、國立保險法、養老年金法等種種法案,都是采社會主義的精神,謀貧富階級的分配調劑。當時統一黨全力反抗,下院通過,上院否決。於是政爭焦點由財政問題移到憲法問題,政府兩次解散國會訴諸國民,連戰連捷,卒至限制上院權限。凡下院三度通過的法案,不管上院贊成反對,都生效力。這是英國憲政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和1832年的改革同一價值。這出大戲的正腳色,就是勞特·佐治。開戰時候,他依然是愛斯葵內閣的財政大臣,不獨在本國籌集軍費,調劑金融,卓著成效,而且對於友國的軍費物品,給他莫大的應援。1915年,愛斯葵內閣因力圖戰時舉國一致,招致統一黨領袖組成聯立內閣,新設軍需部。勞特·佐治調任該部大臣,對於軍器運輸等項,種種根本改良,都有很大的功績。到1916年年底,愛斯葵內閣倒。勞特·佐治襲了他的職,直到今日奏凱言和,他那如日中天的譽望,真成了時代驕兒了。但愛斯葵內閣之倒,內中還有一段秘密頗足耐人尋味。當那年秋冬間,戰事很有些不利,原因就在軍事計畫不統一,行動不敏捷。勞氏以為閣員二十多人,事事要協商,自然是散漫遲滯,主張要在大內閣裡頭別設一個小內閣(後來勞氏內閣中之五人軍事內閣,便是這個)。這主張誠然不錯,但他卻要愛斯葵專做大內閣總理,他自己來做小內閣總理,這分明是把愛斯葵排斥,不許他預聞軍國大計了。愛斯葵初時答應他,後來翻悔,他便拆愛斯葵的台,給他一封信,說自己要辭職,而且把這場秘密交涉宣佈。愛斯葵回他的信,說你不必著急,我自己要辭了。愛斯葵果然就辭,英皇挽留他,他觀望形勢,尚未答應。英皇照例召見統一黨首領般拿·羅(Bonar Law)和巴爾福,叫他組閣,這兩人卻推薦勞特·佐治,於是勞氏內閣遂成立。愛斯葵初以為勞氏和統一黨感情素未融洽,料他組織不成,哪裡知道他們早已有成謀了。愛、勞兩人秘密來往函件,不知怎麼樣會落到美國《大西洋雜誌》的主筆手裡,本年1月,該雜誌把他和盤托出,世人才知道愛斯葵為勞特·佐治所賣。勞特·佐治這番舉動,其中有何等不得已之苦衷,為國家起見,必要犧牲幾十年的老黨魁,可惜吾們不知道底細。但照表面看來,不能不說是英國憲政史上著些污點哩。自此以後,勞氏便和多年的政敵結合。新國會選舉,統一黨占了絕對多數,勞氏像也有些著急。近來(新國會開會的半年後),他的密友邱赤(Winston Churchill)(現任陸軍大臣)想組織一個「中黨」(The Centre Party),專擁護勞氏。但向來英國政黨,都是政見的結合,不是人的結合,這個恐怕不見得有什麼成效罷。總之,這三位巨頭中,勞特·佐治最聰明,最有手段,講到人格,卻和威爾遜、克列曼梭不同路數,我也不敢妄下批評了。

  以上把三人的歷史和性格大略一敘,至於他們在和會上所做的事,到第十篇再行詳述。

  四、其他各國要人。

  這回和會,世界名士咸集。但因萬事決於「三人會議」,別的人卻沒甚表見。今把次要人物,再說幾個。

  意大利首相阿蘭德(Orlando)。他是個學者出身,向任大學憲法教授。開戰前一年,在薩倫特拉內閣任司法大臣。開戰後轉內務,1917年意軍大敗,受命組織內閣。他是四巨頭之一,列他一個名。

  英國國際聯盟委員會委員羅拔·雪絲爾(Lord Robert Cecile)。前統一黨黨魁沙士勃雷侯第三子,在他老太爺手下當秘書多年,曾在巴爾福內閣當外交次長。戰爭中當封鎖部長,算統一黨新進中最優秀人物。多人說他將來要裘父職當黨魁。英國人最熱心國際聯盟的,自由黨中有前外相格雷,統一黨中算是他。國際聯組委員會,他做英國代表。他最近主張設立國際海軍,由英美共同擔任。

  法國國際聯盟委員會委員蒲游阿(Leon Boruegeois)。法國老輩政治家,年已六十八,曾歷任首相。他的政見:對於社會問題主張互助,對於國際關係主張公斷及聯盟。兩次海牙保和會,都是他當法國全權。現任海牙常設公斷委員。1910年他曾著一書論國際聯盟,當威爾遜未提倡以前,他早已極力鼓吹。和會中國際聯盟委員會,他代表法國。

  南非洲殖民地代表史墨士(General Smuts)。南非戰爭時,他當杜蘭斯哇大將,與英力戰。南非聯邦自治告成,他當殖民部總長。1916年率兵攻東非洲德殖民地,立大功。1917年,入英國軍事內閣。他素來抱民族自決主義,和議前曾著書論國際聯盟,現在和約中聯盟條款多采他書中所擬。英政府和過激派往來,靠他秘密通氣。匈牙利過激派政府成立時,他又曾親往察看。和議簽約後,他屢次在英演說,說正義人道的大目的並沒有達到,極為遺憾。

  希臘首相維尼柴羅(Venigelos)。他是希臘克裡島人,幼時便抱革命思想,1896年曾加入革命運動,1906年任首相。兩次巴爾幹戰爭,外交因應極敏妙。布加利亞將加入德軍,他便主張希臘加入協約,和希臘王意見不合。王免他的職,他跑回克裡島革起命來,拿革命政府加入協約。後來王被逼遜位,他複任首相至今。就這一段事蹟論,頗有點像我們的段芝泉。但他在希臘,算是個國民指導者。全國輿望,十多年來都集在他一身,和段氏卻相反了。現在巴爾幹政治家,公推他第一。有人說:可惜他生在小國,英國有了他,輪不到勞特·佐治了。他極注意聯絡中國,面勸我一遊希臘,我答應過他。現在情形,恐不能踐約,真是可惜。

  美國全權豪斯大佐(Colenel House)。他是威爾遜的張子房。英國話議院亦叫「豪斯」,下院叫「第一豪斯」,上院叫「第二豪斯」,他就得個綽號叫「第三豪斯」。民主黨推威爾遜當候補總統,是他出的主意。威爾遜和白裡安交歡,是他牽的線。威爾遜的閣員,多半他推薦。美國絕交參戰,都是他定策。他兩三年來常常來往歐洲,各國都因他一顰一笑生出憂喜。他卻專唱後臺戲,不肯出面。1917年充威爾賽軍事會議代表,這回當全權,算是直接當責任了,實際上還是當威爾遜的靈魂。山東問題,聽說就是他的主宰。他黃老之學算是到家了,不像美國人,倒像中國人。

  波蘭首相波狄留士奇(Paderewski)。出身之奇,奇不過他了。他是著名賣技的一位音樂家,我們往百代公司,就可以買得許多他的風琴盤子。他是波蘭一位中庸愛國者。波蘭兩年前在巴黎設一個委員會,那領袖是個貴族,新選的總統是個社會黨,兩邊相隔太遠,怕有衝突,所以舉他當總理,調和他們。他又親當和會代表,現在波蘭大局略定,聽說他就要拂衣長揖,仍舊去賣他的技了。

  日本全權西園寺公望。他是個舊華族,年輕時曾留學法國,回去很倡民權論,軍閥大不願意他。後來受伊藤之托,當政友會總裁,組織過內閣。因為他曾和克列曼梭同學,所以日本政府勞動他走這一趟。

  以上隨手舉出幾位。若論起和會中名士,真乃車載斗量,以後碰著機會,隨時批評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