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飲冰室合集 | 上頁 下頁 |
古議院考 |
|
清光緒二十二年 問:泰西各國何以強?曰:議院哉!議院哉!問:議院之立其意何在?曰:君權與民權合,則情易通;議法與行法分,則事易就;二者斯強矣。問:子言西政,必推本于古,以求其從同之跡。敢問議院,于古有征乎?曰:法先王者法其意,議院之名,古雖無之,若其意則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其在《易》曰:「上下交,泰;上下不交,否。」其在《書》曰:「詢謀僉同。」又曰:「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其在《周官》曰:「詢事之朝,小司寇掌其政,以致萬人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以眾輔志而蔽謀。」其在《記》曰:「與國人交止於信。」又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好民之所惡,惡民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乎身。」其在《孟子》曰:「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國人皆曰可殺,然後殺之。」《洪範》之卿士,《孟子》之諸大夫,上議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國人,下議院也。苟不由此,何以能詢?苟不由此,何以能交?苟不由此,何以能見民之所好惡?故雖無議院之名而有其實也。漢制議員之職有三 :一曰諫大夫,二曰博士,三曰議郎。《通典》云:「諫大夫掌議論,無常員,多至數十人。」《漢舊儀》云:「博士國有疑事則承問,有大事則與中二千石會議。」(《史記·三王世家》言「臣謹與列侯臣嬰齊、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諫大夫博士臣安等議」云云,又言「臣青翟等與列侯吏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慶等議」云云,又言「臣青翟、臣湯博士、臣將行等伏聞」云云,又言「臣謹與中二千石、二千石諫大夫、博士臣慶等昧死請」云云;《儒林傳》言「謹與太常臧、博士平等議」云云。蓋漢世有事,無不與諫大夫、博士會議者,而博士為尤重,每一議必列其官且列其名。《史》《漢》中多不具征,蓋博士實議員之常職也)中世以後,博士多加給事中,入中朝,備顧問,稱為腹心,上所折中定疑。《漢官解詁》云:「議郎不屬署,不直事,國有大政大獄大禮,則與中二千石、博士會議。」夫曰「多至數十人」,則其數與西國同。曰「不屬署,不直事」,則其職與西國同。「國有大事,乃承問會議」,則其開院之例與西國同。或制書征(《史記·儒林傳》:「伏生,孝文時征為博士。」),或大臣舉(《漢書·孝成本紀》:「陽朔二年,詔丞相、禦史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則其舉人之例,亦與西國略同。雖法之精密有未逮,而規模條理,亦略具矣。《史記·叔孫通傳》稱秦二世時,陳涉反,召博士與公卿會議。然則博士主議論,其制不始於漢。《鹽鐵論》云:「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於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蓋亦與議郎之不屬署、不直事等。然則國家有議論之官,其制又不始于秦。齊、秦、漢挽近力征之邦,此良法美意,豈能特創?蓋必于三代明王遺制,有所受之矣。滕文公欲行三年之喪,而父兄百官皆不悅,此上議院之公案也。周厲無道,國人流之於彘,此下議院之公案也。鄭人游於鄉校,以議執政,子產弗禁。漢昭帝始元六年,詔公卿問賢良文學,民所疾苦,遂以鹽鐵事相爭議,辨論數萬言,其後卒以此罷鹽鐵,是雖非國家特設之議員,而亦陰許行其權也。至於漢官之制,丞相有議曹,見《翟方進傳》;大司馬有議曹,見《匡衡傳》;車騎將軍有議曹史,見《匡衡傳》;行軍有軍正議郎,見《衛青傳》;其制尚足以補西法所未及。又郡國皆有議曹,門下議史,見《北海相景君碑陰》;議曹、議曹史,見《倉頡廟碑陰》(多不具征)。《漢書·朱博傳》云:「博不愛諸生,所至輒去議曹。曰:豈可複用謀曹邪?」是前此各郡皆有議曹矣。西國每邦(謂合盟國之各邦)每城皆有議會,亦即此意也。問:古議院之亡,自何時乎?曰:議院者,民賊所最不利也。如朱博之徒,悍然以敗壞古制為事者,蓋不知幾何人矣。問:今日欲強中國,宜莫亟於覆議院?曰:未也。凡國必風氣已開,文學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設議院,今日而開議院,取亂之道也。故強國以議院為本,議院以學校為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