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變法通議 | 上頁 下頁
論師範


  善矣哉,日人之興學也。明治八年,國中普設大學校,而三年之前,為師範學校以先之。師範學校與小學校並立,小學校之教習,即師範學校之生徒也。數年以後,小學之生徒,升為中學、大學之生徒,小學之教習,即可升為中學、大學之教習,故師範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

  《書》曰:「作之君,作之師。」《記》曰:「人其父生而師教之。」是以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其重之也如此,非苟焉而已。古者學校皆國家所立,教師皆朝廷所庸,故《大戴》七屬,言學則任師;《周官》九兩,言以賢得民;而《學記》一篇乃專標誨人之術,以告天下之為人師者。然則師範學校之制,征之三代,雖書闕有間,若乃其意則可推而見矣。後世學校既廢,天子不復養士,於是教師之權散於下,岩穴鉅子,各以其學倡焉。及其衰也,乃至如叔孫通之講學,教以面諛;徐遵明之授徒,利其修脯,師道之弊,極于時矣。坐是謬種流傳,每下愈況,風氣日以下,學術日以壞,人才日以亡。故夫師也者,學子之根核也。師道不立,而欲學術之能善,是猶種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獲者也。

  今之府州縣學官,號稱冷宦,不復事事,固無論矣。此外握風氣之權者,為書院山長,為蒙館學究,車載斗量,趾踵相接,其六藝未卒業,四史未上口,五洲之勿知,八星之勿辨者,殆十而八九也。然而此百數十萬之學子,方將帝之天之、圭之臬之,以是為學問之極則,相率而踵襲之。今夫山木有擇,必待大匠,美錦在禦,不使學制,懼其有棄才也。中人之家,聘師誨子,周詳審慎,必擇其良,懼子弟之失學也。若夫士人者,帝王之所與共天下也,其貴也匪直大木美錦,其重大過於中人之家之子弟萬萬也,今乃一舉而付之不通六藝,不讀四史,不知五洲,不識八星之人,使之圭之、臬之、刓琢之,欲於此間焉求人才,烏可得也?是故先王患人才之寡,後世患人才之多。患才寡,故立為學校,定其教法以成就之;患才多,故設為不待學、不待教之帖括,以籠絡天下士。而士之教焉、學焉於其間者,亦終身盤旋於胯下,而不復知有天地之大,師範之不立,自數百年以來矣。

  今天下之變日亟,教學之法亦日新,於是立為同文館,水師學堂等,皆略效西制,思講實學。然一切教習多用西人,西人言語不通,每發一言,必俟翻譯展轉口述,強半失真,其不相宜一也。西人幼學異於中土,故教法亦每不同,往往有華文一二語可明,而西人衍至數十言者,亦有西人自以為明曉,而華文猶不能解者,其不相宜二也。西人於中土學問,向無所知,其所以為教者專在西學,故吾國之就學其間者,亦每撥棄本原,幾成左衽,其不相宜三也。所聘西人不專一國,各用所習,事雜言龐,嘗見某水師學堂之教習,其操兵所用口號,英將官教者用英語,法將官教者用法語,德將官教者用德語。徒視其一隊,非不號令嚴肅,步伐整齊也,不知溝而通之,各不相習,且臨陣之號令隨時變化,萬有不齊者也。今惟尋常操練之數口號,習聞之而習知之,一旦前敵,或進退起伏,偶有一二事為平時所未習者,則統帥雖大聲疾呼,而士卒且罔聞知,則安往而不僨事也,其不相宜四也。西人教習既不適於用,而所領薪俸又恒倍于華人,其不相宜五也。夫有此五端,而此諸館諸學堂猶然用之,若有重不得已者,則豈不以中國之人,克任此職者之寡也。夫以四萬萬之大眾,方領成帷,逢掖如鯽,而才任教習者,乃至乏人,天下事之可傷可恥,孰過此矣!

  今之識時務者,其策中國也,必曰興學校。雖然,若同文館、水陸師學堂等,固不得謂之非學校焉矣,然其成效也若彼。今使但如論者之意,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遍設學校,復古法,采西制以教多士,則其總教習當以數百,分教習當以數千,試問海內之士,其足以與斯選者,為何等人也?欲求之今日所謂耆學名宿,則彼方袌其所學,率天下士而為蠹魚為文鳥,是欲開民智而適以愚之,欲使民強而適以弱之也。若一如今日諸館諸學堂之舊例,則為之師者,固不知聖教之為何物,六籍之為何言,是驅人而焚毀詩書,閣束傳記,率天下士而為一至粗極陋之西人,夫國家歲費巨萬之帑,而養無量數至粗極陋之西人,果何取也?今夫由前之說,此吾國數百年積弱之根原;由後之說,則數十年來變法之所以無效也。

  故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學堂為第一義。日本尋常師範學校之制(日本凡學校皆分二種:一高等,二尋常),其所教者有十七事:一修身,二教育,三國語(謂日本文語),四漢文,五史志,六地理,七數學,八物理化學(兼聲光熱力等),九博物(指全體學動植物學),十習字,十一圖畫,十二音樂,十三體操,十四西文,十五農業,十六商業,十七工藝。今請略依其制而損益之,一須通習六經大義,二須講求歷朝掌故,三須通達文字源流,四須周知列國情狀,五須分學格致專門,六須仞習諸國言語。以上諸事,皆以深知其意,能以授人為主義,至其所以為教之道,則微言妙義,略具於《學記》之篇,循而用之,殆庶幾矣。

  是故居今日而言變法,其無遽立大學堂而已,其必自小學堂始。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小學,而輔之以師範學堂,以師範學堂之生徒為小學之教習,而別設師範學堂之教習,使課之以教術。即以小學堂生徒之成就,驗師範學堂生徒之成就,三年之後,其可以中教習之選者,每縣必有一人。於是薈而大試之,擇其尤異者為大學堂、中學堂總教習,其稍次者為分教習,或小學堂教習,則天下之士必爭自鼓舞,而後起之秀有所稟式,以底于成,十年之間,奇才異能遍行省矣。不由此道,時曰無本,本之既撥,而日灌溉其枝葉以求華實,時曰下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