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蒙古民族的解放運動


  (一九二五年三月)

  蒙古民族,在辛亥以前,與漢、回、藏各民族,同受壓迫于滿洲民族宰製之下。滿洲以一民族專制的政府,外既不能抵抗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全中國,內複以種種手段防制境內各民族的政治自由。其對蒙古民族,純用藩屬政策,以籠絡其王公及喇嘛,淪蒙古民族於外國的帝國主義、中國的帝國主義、蒙古王公的封建制度、喇嘛教的愚民剝削四重壓迫之下,而末由解脫。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國民黨雖曾努力于國內諸民族平等的結合,終以國際帝國主義者與國內專制餘孽的軍閥相勾結,妨害中國國民革命的發展,國內軍閥遂得把持政權,複燃中國舊日帝國主義的死灰,於是蒙古民族,仍不免受與前日相同的壓迫,或且更甚。民國十年頃,俄白党餘孽謝米諾夫及思琴等為赤衛軍所擊敗,一部分逃入蒙古境內,與志圖侵略滿蒙的帝國主義者相勾結,蒙古民族又大遭其蹂躪。嗣後俄國赤衛軍為肅清危害俄國革命政府的白黨,不得不派兵入蒙,驅逐白黨,蒙古國民黨因得乘此機會,建立民族的政治機關。三年以來,基礎漸臻鞏固,更因活佛的逝世,把王公制度根本剷除,至是蒙古民族的解放運動,遂與中國國民革命的潮流相接。

  中國國民革命的領袖孫中山先生遺留給我們的手寫國民政府《建國大綱》裡說:「其三為民族。故對於國內之弱小民族,政府當扶植之,使之能自決自治。對於國外之侵略強權,政府當抵禦之,並同時修改各國條約,以恢復我國際平等,國家獨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裡說:「今國民黨在宣傳主義之時,正欲積集其勢力,自當隨國內革命勢力之伸張,而漸與諸民族為有組織的聯絡,及講求種種具體的解決民族問題之方法矣。國民黨敢鄭重宣言,承認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於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之革命獲得勝利以後,當組織自由統一的(各民族自由聯合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蒙古民族結合,即以此數語為樞紐。中國國民革命運動與蒙古民族解放運動的潮流,即以此數語為匯歸。憶當去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蒙古國民黨代表耶邦丹藏先生,特至廣東,以中國國民革命與蒙古民族解放間的關係諸問題,與中山先生為同志的商榷的時候,中山先生早已誠坦的把他的民族主義表現於上述兩個重要文件中的精義,亦就是中國民族對於蒙古民族真實的友誼與誠意,經由蒙古國民黨代表陳布于蒙古全民族之前了。這樣看來,中蒙兩民族間的自由聯合,兄弟似的協和輯睦,早已建立在中山先生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民族主義與蒙古國民黨所領導的蒙古民族解放運動的歸趨一致的一點。

  本月六日,蘇聯大使照會北京執政府,聲明已得蒙古當局之同意,先撤蒙古境內的赤軍,希望中國與蒙古人民,藉和平的瞭解解決兩兄弟民族互相關係的問題。吾中國民眾於感謝並諒解蘇聯之尊重中蒙兩民族的自主自決,渴望中蒙兩民族的自由聯合外,並宜認明此為兩民族在國民革命旗幟之下提攜共進的良機。而嚴密的監視頑暴軍閥之以舊日藩屬征服的手段,施之蒙古民族,以防誘起國內民族間的嫌怨與糾紛,而為虎視於旁的帝國主義者所利用。中國國民黨謹遵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遺訓,高舉國民革命的旗幟,願與蒙古國民黨共為兩民族作自由聯合的介紹。兩民族的民眾,盍興乎未!

  署名:李守常

  北京《民國日報》

  1925年3月

  [1]題解 此文由瞿光熙從個人舊剪報中發現,無日期,刊於1958年9月1日《光明日報·史學》第104期。據內容應寫於1925年3月下旬。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沙俄軍隊乘機進駐庫倫,支持哲布尊丹巴集團宣告蒙古獨立,成立大蒙古帝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先是白俄殘部竄入蒙古,後又紅軍追剿進入。蒙古問題,遂成為中俄建交談判中的一個障礙。1925年3月6日,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照會北京政府外交部,謂1921年出兵蒙古,是為平定白匪。現「業得蒙古當局之同意,開始由外蒙撤兵,目前業已撤盡」,希望中國乘此機會,解決中蒙關係問題。接著,3月12日孫中山又在京逝世。故此文一為響應蘇聯的外交舉措;二為悼念孫中山逝世,宣傳其遺訓;三為客觀形勢需要,為北方黨的活動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在直、奉聯合壓迫下,國民軍只能背靠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即內蒙。適應這種形勢,就在此文發表的同時,建立了這三個特別區的中共工作委員會。10月,在張家口成立內蒙人民革命黨,繼又成立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李大釗當選為執行委員會書記。蒙古民族的解放運動,由此匯入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運動與復興運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