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社會主義釋疑


  ——在上海大學的演講(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今天是蘇維埃俄羅斯革命成功的六周(年)紀念日,又是本校的「社會問題研究會」的成立日,所以我在此要與諸位作幾句談話。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對於社會主義不明白,有許多懷疑地方。這種懷疑,實在是社會主義進行上之極大障礙。現在所要說的,就是要解釋這幾種懷疑。

  一、社會上有些人,以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是窮苦的,不是享福的,因此他起來反對社會主義。不知道在資本制度之下,我們永遠不會享福,不會安逸,能夠安逸享福的,惟獨那少數的資本家。資本主義制度能使社會破產,使經濟恐慌和貧乏,能使大多數的人民變為勞動無產階級,而供奉那少數的資本家。社會上到了大多數是窮的,而那少數的富人也就不能永久保有他的富了。

  社會主義就是應運而生的起來改造這樣社會,而實現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社會主義是使生產品為有計劃的增殖,為極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產的方法。這樣一來,能夠使我們人人都能安逸享福,過那一種很好的精神和物質的生活。

  照這樣看來,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是整理生產的,不是破壞生產的。

  二、有些人以為社會主義制度成立之後,人民就要發生怠工的現象,因此他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不能施行。他不知道在社會主義制度底下做工,是很愉快的,很舒服的,並不像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作,非常勞苦,同那牛馬一樣,得不到一點人生的樂趣。從前烏托邦派托莫斯·莫阿[2],他描寫了一種理想的社會,他認勞動是最苦而可怕的,所以主張強迫工作,因他目睹資本主義制度底下的勞動者的生活狀況,是那樣黑暗,所以發生這種觀念。一般人以為工作是苦事,亦是拿現在生活下的眼光,去觀察那將來的社會。其實社會主義實行後的社會的勞動,已和現在的社會的勞動不同了。

  如莫理斯[3]所主張的社會主義,是一種美感的社會主義。他常說:工作能使精神感覺愉快,這就是「工作的喜悅」。即我們日常生活上的喜悅,也多從工作中來。比如烹調,自己弄的東西,總覺比別的好吃,倍覺津津有味,這都是因為自己經過一番工作,含有一分愉快之故。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是永享不到工作的愉快的。

  莫理斯最讚美的,是歐洲十四世紀的藝術品,而最鄙視的是現代的藝術品,因為十四世紀的藝術品,都是那時代能感覺著「工作的喜悅」的工匠作出來的。藝術家最希望發表的是特殊的個性的藝術美,而最忌的是平凡。所以現在有一班藝術家很懷疑社會主義實行後,社會必然愈趨平凡化,在平凡化的社會裡必不能望藝術的發達。其實在資本主義下,那種惡俗的氣氛,商賈的傾向,亦何能容藝術的發展呢?又何能表現純正的美呢?那麼我們想發表藝術的美,更不能不去推翻現代的資本制度,去建設那社會主義制度的了。不過實行社會主義的時候,要注意保存藝術的個性發展的機會就是了。

  由以上所說的看來,我們的工作是要免除工作的苦痛,發揚工作的喜悅的,那裡有像現在勞動的勞苦,有怠工的現象發生!

  三、又有一般人,以為在社會主義制度底下是不自由的。他不曉得經濟上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現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底下,那裡有勞動者的自由,只有少數的資本家的自由,高樓、大廈、汽車、馬車全為他們所佔據,我們如牛馬的勞苦終身,而衣食住反得不著適當的供養。所以我們想得到真的自由,極平等的自由,更該實現那「社會主義的制度」,而打倒現在的「資本主義的制度」。

  我們要改造這樣的社會,是尋快樂的,不是向那窮苦不自由的地方去,前邊已經說明白了。

  但是社會上人有一種惰性,這也是我們講社會主義的人,不可不先注意的!

  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下午於上大[4]

  署名:李守常先生講

  陳均、張湛明合記

  《民國日報》副刊《覺悟》

  1923年11月13日

  【注釋】

  [1]題解 本篇發表時題注:「李守常先生在上大社會問題研究會講,陳鈞、張湛明合記。」「上大」,即上海大學,國共兩黨共同創辦,1 9 2 2年1 0月1 2日由上海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改組正式成立,于右任任校長,邵力子任副校長。《邵力子年表》載:「與校長于右任在四馬路同心樓邀李大釗、張繼午餐,李大釗即席介紹鄧中夏出任總務長,瞿秋白出任社會系主任。」此次李大釗到滬,是應孫中山電召。1 9 2 3年1 0月1 9日,孫中山致國民黨上海事務所電云:已委李大釗為國民黨改組委員,並「請孫伯蘭密電北京李大釗即來滬會商。」

  [2]托莫斯·莫阿 今譯托馬斯·莫爾(1477—1535),英國思想家、政治活動家、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曾就讀牛津大學,深受人文主義影響。後任律師、王室副財務大臣,英國下院議長,大法官(地位相當於首相)等職。1516年出版代表作《烏托邦》,描述一個虛構的烏托邦島(希臘文,意為沒有的地方)的理想社會,即消滅了私有制,實行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公有、按需分配和公民在一切方面徹底平等的社會,影響巨大。1535年7月,因拒絕承認亨利八世為英國教會首腦而被處死。

  [3]莫理斯 今譯威廉·莫理斯(1834—1896),英國作家、工藝美術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憎恨資本主義制度,推崇中世紀藝術與手工業,主張通過道德和審美教育改造現實社會。著有《社會主義詩歌集》、小說《約翰·保爾的夢想》等。

  [4]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下午於上大 「九月七日」,應為11月7日。此文《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於11月13日發表。據《北京週報》1923年80號報道:9月9日,李大釗出席在北京大學二院召開的歡迎加拉罕大會,故9月7日李不可能在「上大」講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