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馬克思經濟學說


  ——在上海職工俱樂部的演講(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二日)

  從前正統派的經濟學說,以為生產有三要素:一土地,一資本,一勞力,三要素缺一不可。分配起來,當然也相同,就是地主得地租,勞動者得工銀,資本家得潤利。這話一時聽去,似乎很公平,其實是不對的,不過給資本家所利用而已。

  馬克思說,勞動不單是價值的標準,同理由,且也是價值的本體。

  有人說效用是價值的必要條件,馬克思雖不否認此說,但他以為說明效用的價值,雖是一個理由,然僅以效用來說明價值,理由究竟不十分充分。每做一個交易,兩樣物品必定要有共同的元素,一致的等級,但這個所謂一致,決不是效用的結果,因為每樣物品的效用等級必皆不同。因為效用不同,所以交易存在。性質不同的各種物品,所含的共同元素,就是這物品所含的勞動分量的多少。物品價值的多少,都隨著勞動分量的大小而定,譬如十小時工作所產生的煤,要與另一物品交換,也必要同是十小時工作產生出來的物品。資本家把工人生產的物品售脫,必按實在的價值,但他給勞動者工銀,則只有這實在價值的幾分之幾,只好給勞動者做他的必要的維持生活費。

  譬如十小時的工作,就得有十小時的價值,但他僅給工人五小時或者竟不抵五小時,給他維持一日的勞動力,還有五小時就是剩餘勞動,剩餘勞動所生產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這剩餘價值本來完全是勞動者所有的,現在資本家靠自己站在資本制度之下,便無形中都被掠奪了去。

  這剩餘價值說,是根據於他的《資本論》。他將資本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變的資本,一種是可變的資本。這種分法,同亞當·史密斯把資本分為固定的和流動的這種分法,好像是相同,其實是不同的。亞當·史密斯的固定資本是指形態不變,如機器等。馬克思的不變資本,是形態變價值不變。亞當·史密斯的流動資本,包含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不變的資本;一部分是用以維持勞動者的生活的,馬克思把這部分劃歸可變的資本。馬克思的意思,是不變資本在生產程序中,只能保持其原來的價值,必定要靠可變的資本才能產生新的價值。這新的價值就是勞動者的結果,所以也可說資本是勞動者產生出來的,不幸都被資本家奪了去,只給他自己所產生的一部分,而資本家還要用一種障眼法,說勞動者完全受他贍養的恩惠。

  有人說勞動是神聖,其實資本也是神聖。資本是勞動者產生出來,——資本神聖由勞動神聖而來。然而資本也不該為資本家所有,應當屬￿勞動者。

  資本家要得勞動者的剩餘價值,須得竭力增加時間。譬如八小時的工作,而三小時的價值已經足維持勞動力了,則其餘五小時的價值,盡為資本家所得。故由八時增加至十時、十二時,則能得七時、九時的剩餘價值,時間越增多,資本家所奪得也越厚。但勞動者則起而反抗,於是有減少工作時間的運動。英國當第一國際的初年有九時運動,現在的八時運動,差不多可說已經成功了。最近又有所謂六時制,這是資本家自己所提議的,但他的動機完全是自利的。他們從經驗而知八小時的人力,遠不及六小時的機器,因機器可以不必休息,每晝夜分為四班,用精神煥發的人輪流運用晝夜不停的機器,如是則工人精力不致疲乏,而資本家所得也越多。資本家要多得剩餘價值,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減少工銀,把勞動者所必需的維持生活的分量竭力減少。利用婦女和小孩子作工,因為婦孺的工銀,比較成年的男子少。為防止這層起見,有的國家設工廠法去防止他。

  根據馬克思的學說研究起來,現在一種趨勢,就是:現在科學藝術的進步很速,大規模的生產組織也天天加多。資本的勢力越大,而小資本小產業越加不能生存,漸漸為大資本所併吞。勞動者既大受壓迫,就是小資本小產業從前能夠獨立營業的,也漸漸流為無產,只得寄住於大資本之下。許多無產階級群起而要求工作,因此社會也顯然分成兩大階級:資本階級和勞動階級,即無產階級,幾成階級之大戰。但工廠的發達並非都於無產階級無利,就是他們在工廠中有聯絡的機會,聚集的機關,可以促進階級的自覺,準備和資本家奮鬥。社會主義是由資本主義中發育完全的,好像一個雞蛋,蛋裡面本有新的生機,等到孵養成熟,小雞自然破殼而出。階級鬥爭的新生機,原動力就是社會主義。推翻資本制度的力量,完全在資本主義的積威之下,隨著進化的程序自然而然養成的,這是我們要承認進化論的地方。但到了時機成熟,新生命已經發育完全,就是資本家勢力發達到極點,非採用社會主義去推翻資本制度不可的時候,那就必定要用革命的手段——無論如何,革命總是必須的,必經的,無可避免的。

  馬克思的學說的要點,大體言之,從理論講,生產全靠不變的和可變的資本混合起來,才能有經濟的價值。現在不變資本固已為資本家所佔有,就是可變的資本,也被資本家用障眼法,欺哄工人,說是他的恩惠。生產完全是勞動的結果。生產不是完全創造的自然間沒有的東西,勞動者如何創造得出來?不過藉勞力為之變地或變形,所謂生產就是如此。不過生產雖全由勞動者的力,而分配的時候,則全為資本家奪去,只分出一小部分僅足以維持勞動力的給與勞動者。

  從事實講,則資本主義發達的結果,就引起勞動者的反抗,適足以自製其死命。

  勞動階級在這種狀態之下,乃有世界的階級覺悟。近來有人說中國沒有資本階級,馬克思的學說與中國沒有關係。這話實在不對。中國因為實業不發達,勞動者雖受壓迫,而沒有相當場所容他們工作,所以沒有團結的機會,適外國工人有反抗資本家之舉動,於是便以廉價招中國工人出去工作,中國工人無階級的覺悟,應募而往。這樣,外國的資本家雖然很合意,但將他們有組織的與資本家對抗的團體破壞了,勞動者很不歡迎,懷恨在心,便有排斥黃人之事。中國勞動者受間接的壓迫,既沒有工作可做,又沒有團體的結合,真是流離失所。所以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上說過,全世界的勞工都該團結起來,須要有國際的組織。全世界無產階級大聯合,其惟一的最大的武器,便是同盟罷工。但資本家能利用勞動者無國際的組織,憑你怎樣罷工,遇必要時就得雇別國勞工而去,歐美的資本政府,往往這樣。

  因此,所以勞動者有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的組織。現在第一國際早就消滅了,第二國際也無形中同消滅一樣,最後才有第三國際的繼起,承繼馬克思的精神,自俄國革命成功後,就以莫斯科為大本營。英國的共產黨也受了第三國際的命令加入勞動黨。世界的革命一天快似一天了,全都受了馬克思學說的影響,中國人豈能單獨除外。

  研究馬克思的學說,須得先把他的重要著作《資本論》有系統的研究起來。曾有德國人說:人若不到五十歲,而研究馬克思的學說,說是完全懂得,總是騙人的,因為單獨讀完他的著作,便須二三十年的工夫哩!所以我們所講的,也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署名:李守常先生講

  孫席珍筆記

  《時事新報》附張,上海職工俱樂部特刊《合作》週刊第52期

  1923年3月12日

  【注釋】

  [1]題解 李大釗於1923年2月上旬在武漢講學後到上海。上海《時事新報》於3月5日刊登「北大旅滬同學會啟事」,通知旅滬北大同仁地址,其中李大釗為法界環龍路44號張春木轉。張春木,即張太雷。這個地址,又是《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即中共中央的一個通訊聯絡點。此篇為李大釗在滬的一篇講演,發表時題注:「李守常先生講,孫席珍筆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