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今與古


  ——在北京孔德學校的演講(一九二二年一月八日)

  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今與古》。今是現在,古是過去的時代。我們現在把今與古來對講,是要考查現在的人與古來的人有什麼不同之點?現在的人與古來的人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對於我們生活很是重要,所以來大略說一說。有人在文章上發表他的意思,常說:「世道人心,今不如昔」;「人心不古」;「現在的風俗、道德、人心,不如古來的風俗、道德、人心」。講這些話(的)人,大半都是「前輩」「長者」。他不滿意于青年,也不滿意現在的一般人,於是發為感歎,而動其懷古的思想,但是我們想想,是不是今人真不如古人?是不是發這樣感想的人錯誤?這是個很有趣味的問題。我們先考究他們所以懷古的原因:

  (1)發此種感想的人,對於現在的人心、風俗、政治、道德,都不滿意,感覺苦痛,因而厭倦現在,認為現在都是黑暗的,沒有光明的。這種厭倦現在的感想,並不是壞的感想,因為有了這種感想,對於各種事務,才都希望改進。有了希望改進的思想,才能向前進步,才能創造將來。若是不滿意現在,而欲退回,把現在的世界回到百年千年以至萬年前的世界,這不光是觀念錯誤,並且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這是傷時之人厭惡現在,而觸動他懷舊之心的一個原因。

  (2)人大半是羡慕古人之心太盛,如古人在當時不過是一斤八兩的分量,到現在人看來就有了千斤萬斤的分量,這是受時間距離太遠的影響,因而在心理上發生一種暗示,這種暗示可以把古人變成過於實在的偉大,如同拿顯微鏡看物一樣。例如火在人類史上有極大的關係,因自有火的發明,而人類生活遂發生很大的變動;又如農業,也是人類史上一個很大的發明。不過火同農業的發明,是社會的進化,並不是所謂神農、燧人一二人的功德,而舊史卻不認為是社會的進步,而認為是少數神聖的發明,這是年代距離太遠,傳聞失實所致。又如黃帝,古代有無其人,尚不敢必,但是世人尊敬他的心,比他本人值得我們尊敬他的分量,高的多多。又如某校請一位本國教員,並不見得學生怎樣信仰,怎樣歡迎,要請一位有與本國教員同等學問的外國教員,就非常的尊敬歡迎,就是出洋留學的,也覺得比不出洋留學的好些。諺雲「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是普通的心理。推想起來,這又是因為受了空間距離太遠的影響。過分的崇敬古人,其理亦與此同。我們的子孫對於我們,或現在一般的人,所發生的尊崇心,是我們想不到的高厚,也未可知。

  (3)社會進化,是循環的,歷史的演進,常是一盛一衰,一治一亂,一起一落。人若生當衰落時代,每易回思過去的昌明。其實人類歷史演進,一盛之後,有一衰,一衰之後,尚可複盛,一起之後,有一落,一落之後,尚可複起,而且一盛一衰,一起一落之中,已經含著進步,如螺旋式的循環。世運每由昌明時代,轉為衰落時代,甚而至於澌滅,因而許多人以為今不如昔,就發生懷古的思想,那裡知道衰落之後,還有將來的昌明哩!

  (4)隨著家族制度,發生崇祀祖先之思想,也可以引起崇拜古人的觀念。故崇拜祖先的禮俗,亦是使人發生懷古思想的一個原因。

  (5)現在也有不如古來的,如藝術。藝術乃是有創造天才的人所造成的。藝術不分新舊,反有歷時愈久,而愈見其好者,因此也可以使人發生懷古的觀念。

  懷古的思想,多發生於老年人之腦際,青年人正與相反。一派以為今不如古,總打算恢復三代以上的文物制度,一派以為古不如今,因此在學術史上就發生了爭論。在十七世紀初期文藝復興後,法蘭西、意大利就有今古之爭,於文藝(詩歌文學)上,此爭尤烈。崇古派則崇拜荷馬,崇今派則攻擊荷馬。這種爭論,大眾以為不過是文學上的枝葉問題。自孔德出,才以為這種爭論,不光是在文學上如此,各種知識,都不能免,才把這種爭論的關係,看得很大。這種爭論,起於意大利,傳至法蘭西、英吉利,前後凡百餘年。

  在歷史學上進化、退化的問題亦成爭論。崇古派主張黃金時代說,以為人類初有歷史的時期,叫做黃金時代,以後逐漸退落,而為銀時代,銅時代,鐵時代,世道人心,如江河之日下云云者以此。崇今派以為古代沒有黃金時代,古時的人,幾同禽獸,沒有什麼好的可說。現在是由那種狀態慢慢的進化而來的,如有黃金時代,亦必在將來,現在或是銀的時代,過去的時代,不過是鐵時代、銅時代罷了。其說正與崇古派相反。布丹[1]說:「崇古派說古來是黃金時代,全然錯誤。他們所說的黃金時代,還不如他們所說的鐵時代的現在,假使他們所說的黃金時代,可以召喚回來,和現在比一比,那個時代,反倒是鐵,現在反倒是金亦未可知」。中國唐虞時代,今人猶稱羨不置,一般崇古的人,總是懷想黃、農、虞、夏、文、武、周、孔之盛世,但此是偽造,亦與西洋所謂黃金時代相同。他們已經打破黃金時代之說,我們也須把中國偽造的黃金時代說打破,才能創造將來,力圖進步。這全靠我們的努力。這個責任我們都要負著。在中國古書裡面,亦可以尋出許多今古的比論,如「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2]」其語氣在古代,似有新的意味,且近似進化說。《書經》上說:「人惟求舊,器匪求舊,惟新」。[3]這又是人是舊的好,器是新的好的意思。

  中國人懷古的思想,比西洋人懷古的思想還要盛,因為西洋科學早已發明。科學是在自然界中找出一定的法則,有如何的因,便有如何的果。他們能用科學方法證其因果,又能就古來的,而發明古來所未有的。這樣,古人的發明,都有明瞭的法則,都遺留給後人,而今人卻能于古人的發明以外,用科學方法有所新發明。中國科學不發達,古人遺留下的多是藝術的,創造全靠個人特有的天才,非他人所能及。故中國人崇古的思想,格外的發達,中國人對於古人格外仰慕,對於古人的藝術格外愛戀。

  懷古思想發生之原因,及中外懷古思想不同之點,既如上述。現在我發表我對於這種思想的批評。

  古代自有古代相當之價值,但古雖好,也包含於今之內。人的生活,是不斷的生命(連續的生活),由古而今,是一線串聯的一個大生命。我們看古是舊,將來看今也是古。剛才說的話,移時便成過去,便是現在,也是一個假定的名詞。古人所創造的東西,都在今人生活之中包藏著,我們不要想他。例如現在的衣服,其形式、材料及製造的方法,極其精緻,古來次第發明的痕跡,都已包藏在內,像古人所取以蔽體禦寒的樹葉、獸皮,我們又何必去懷想他!

  黃金時代說是錯誤的,因為人與自然有關係,如太陽光、空氣等等。人離開自然,就不能生活。古時的自然產生孔子那樣的偉人,現在的自然亦可以產生孔子那樣的偉人。同一的太陽光,同一的空氣,在古能生的人,在今又何嘗不能生?古代生的人,如何能說是萬世師表!崇古派所認為黃金時代產生之人,現在也可以產生出來,我們不必去懷古。懷古的思想,固可打破,但我們不能不以現在為階梯,而向前追求,決不能認現在為天國。當時時有不滿意現在的思想,厭倦現在的思想,有了這種思想,再求所以改進之方。如現在中國國勢糟到此等地步,我們須要改造,不要學張勳因懷古而復辟,要拿新的來改造。他們是想過去的,我們只是想將來的。歷史是人創造的,古時是古人創造的,今世是今人創造的。古時的藝術,固不為壞,但是我們也可以創造我們的藝術。古人的藝術,是以古人特有的天才創造的,固有我們不能及的地方,但我們憑我們的天才創造的藝術,古人也不見得能趕上。古人有古人的藝術,我們有我們的藝術。要知道歷史是循環不斷的,我們承古人的生活,而我們的子孫,再接續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利用現在的生活,而加創造,使後世子孫得有黃金時代,這是我們的責任。

  署名:李守常講演

  吳前模、王淑周筆記

  《晨報副刊》

  1922年1月8日

  【注釋】

  [1]布丹 今譯博丹或波丹,參見《鮑丹的歷史思想》注①。

  [2]「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語出自《論語·子罕》。

  [3]「人惟求舊,器匪求舊,惟新。」 語出自《尚書·商書·盤庚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