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國慶紀念


  (一九一六年十月十日)

  黃花燦爛,五彩旗飛,民國五年之新秋,挾其肅清之氣,擁茲憲法紀元之國慶日以俱至。吾儕躬逢盛典,追念前勳,蓋不勝今昔之感矣!

  間嘗論之,憲法者自由之保證書,而須以國民之血鈐印,始生效力者也。法蘭西憲法[1],苟無法蘭西國民數十年革命[2]之血,為之鈐印,則必等於虛文。美利堅憲法,苟無美利堅十三州市民獨立戰爭[3]之血,為之鈐印,則必等於空白。其他各立憲國民所獲自由之量,亦罔不准其流血之量而為損益。蓋歷史者譬如田畝,自由者譬如華木,而國民犧牲之血,乃當其灌溉沃潤之用。灌潤豐者,收穫亦豐;嗇者,收穫亦嗇。斯殆無所逃於因果之律矣。

  吾國自革政以還,黃花崗上七二英魂[4]之芳骨,固已孕伏自由之胚苗。厥後辛亥之役,癸醜之役,乃至今茲西南之役,其間義烈踵殉寧止千萬,而後共和之華,始克暢育茁發於血光之中,而後觥觥[5]議士,始得於今日從容談辯商榷憲法於一堂。稽其憲法之成,雖成于議士諸公,而其實議士諸公之任,乃在尋現代國民斑斕之血跡,而如量彰之於憲典。正如美術家描寫宇宙自然之美,而顯之于圖畫文章也。

  憲法之形式雖備于今朝,而憲法之精神則釀於革命旗翻、諸先民斷頭絕脰之日也。無識莽夫,以為憲法之根蒂,僅存於一紙空文之約法,何在不可以一人之任意摧殘之。抑知取消約法,是無異于取消國民屢經痛創之血痕,是胡可得!卒至護國軍[6]興,義聲四播,國民不惜更出其莊嚴之血,以增益其靈光,摧之實以榮之。使吾億兆國民,于此艱難締造之第五國慶日,猶得歡欣鼓舞於神聖議會制憲之聲中,恍若對先烈淋漓之血跡,而奮其痛定思痛之心,保茲憲典於無窮。吾儕不敏,乃亦不敢不勉盡棉[綿]薄,以《憲法公言》之創刊貢之當世,而以今日之國慶紀念,為吾憲法史上創一新紀元也。

  署名:李大釗

  《憲法公言》第1期

  1916年10月10日

  【注釋】

  [1]法蘭西憲法 法國自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之後,曾頒佈三部重要的憲法,即:法國督政府時期(1795—1799)的共和制憲法——《法國1795年憲法》;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1848—1852)的憲法——《法國1848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憲法——《法國1875年憲法》。所有這些憲法都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共和制度。最後一部憲法,即1875年憲法,標誌著法國共和政體的真正確立。

  [2]法蘭西國民數十年革命 法國近現代史上,資產階級曾發動過多次革命。重要的有:1789—1794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9月巴黎再次發生革命。

  [3]美利堅十三州市民獨立戰爭 即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戰爭。經過8年戰爭,終以英國戰敗結束。1783年9月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史稱該戰爭為美國獨立戰爭。

  [4]黃花崗上七二英魂 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1911年(宣統三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喻培倫、林時塽等八十多人(一說一百余人)英勇犧牲,其中華僑29人。後由善堂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于城郊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5]觥觥 亦作「觵觵」。觥,音ɡōnɡ。剛直貌。唐張說《贈郭君碑》:「觥觥將軍,雄略冠群。」

  [6]護國軍 1915年12月,蔡鍔由北京潛返昆明,策動討伐袁世凱,在護國寺召開動員大會,原定組織「共和軍」討袁,為避免與「共和黨」之名雷同,即就護國寺取名「護國」。護國軍組織三個軍。次年,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出兵四川,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進軍兩廣,第三軍總司令由雲南都督唐繼堯兼任,坐鎮雲南。6月袁世凱死後,護國軍之名因而撤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