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劉半農 > 劉半農序跋集 | 上頁 下頁 |
影印貫華堂原本《水滸傳》敘 |
|
《水滸傳》的本子很多:有一百二十四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有一百十五回本,有一百回本,最通行的是金聖歎批改的七十一回本,就文學上的價值說,最好的也是這七十一回本;其餘諸本,只是學者們考究《水滸》史有些用處,為一般讀者及文學家的閱讀與欣賞計,有了金聖歎的七十一回本,也就很夠的了。 從金聖歎到現在,三百年中,這七十一回本《水滸》不知道翻刻過了多少次,可都是刻得不大好。因為這是我生平最喜歡的書中之一種,我在近二十年中,各處探訪,很想買到一部精刻本;即使不能買到,若能見到一部,借此開開眼,也就不失為有了「屠門大嚼」的幸福了。無如事實上竟不容我有這幸福。求其比較差強人意的,只是民國八年時,在豈明案頭見到一部東洋小板精刻本而已。 前年冬季,聽說北平圖書館藏有金聖歎貫華堂原刻本一部,我連忙去借看,果然是原刻。可是,這部書已經是「半身不遂」,甚而至於可以說是「全身不遂」的了!因為全書的紙張,都已酥了,脆了,簡直不能閱看了。要是在閱看的時候咳一聲嗽,或者是窗外來一陣小風,保可把書卷吹作一小片一小片的碎紙,蝴蝶般的隨風飛去!金聖歎原刻本的面目是看見了,可仍給了我相當的失望。 可是,到了去年三月,琉璃廠松筠閣書店,居然替我找到了一部完整的,廿載尋求,得於一旦。這一樂,真是非同小可!在去年上半年平津大局如此兇險之中,若說我個人還能有什麼賞心快意的事,亦許就只是這一件罷。 傅孟真也是要想找一部精本七十一回《水滸》而沒有能找到的,我把我買到這一部書的消息告訴了他,他急得直跳起來,一把揪住了我,非要我讓給他不可。當然,我若要讓,也就不必買了。孟真的失望,我是不能負責的!後來他又到松筠閣,找住了掌櫃的大打麻煩,責問他為什麼有了好書不賣給他而賣給我! 亦許世界上還有同我和孟真一樣的癡人,正在尋找這部書而找不到,所以我趕緊想法把它影印出來。因為恐怕賣價太貴,影印時不得不酌量縮小。但縮小到幾乎近于一半,印出來仍舊是字大行疏,便於閱讀,這就是這一個本子的第一種好處。 此外,我取坊間通行的翻印本和此本對比,其中顯然不同之處,約有數點: 一、此本分全書為七十五卷,序占四卷,楔子占一卷,正書七十回每回各占一卷;坊本或分全書為二十卷,序及楔子並為第一卷,正書七十回分作十九卷。 二、此本只每回之前有聖歎外書,每回之末並無別人的評語;坊本或於每回之末,加入王望如評語一二則,同時在全書之首,有「王望如先生評論出像《水滸傳》總論」一篇;或更有順治丁酉桐庵老人「五才子《水滸》序」一篇。 三、此本間有眉批,坊本或刪去。 四、此本本文中有謹嚴的圈點,坊本或完全刪去,或胡亂改過。 五、此本於雙行夾批中亦斷句,坊本都把點子刪去。 至於坊本之多錯字,更是必然的事實。除清儒精校的經籍而外,普通書大都是每翻印一次,錯字跟著增加一次。 金聖歎對於《水滸》之功,第一在於刪改;他把舊本中要不得的部分削去了,把不大好的部分改好了。第二在於圈點和批語。有許多人以為圈點和批語很討厭,大可削去。對於已有文學涵養的人,這話原是不錯。對於初學,我卻以為正當的圈點和批語,是很有幫助的。譬如我們向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說:《水滸》的文章很好,你去看。他看了一遍,亦許完全沒有見到文學上的好處,只把宋江、武松、李逵、魯智深的故事記熟了!原因是他看《水滸》時,心思全被故事的興趣吸收去了,文章的好處,全在眼中滑過去了。你若叮囑他看故事時必須注意圈點,必須兼看批語,而且要看得很用心,到全書看完,他的談論就一定大不相同了。 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金聖歎的《水滸》,他的刪改,亦許可以說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他的圈點和批語,亦許還有些地方過於酸溜溜。但他畢竟是個才子。就全體而論,他對於《水滸》只是有功,不是有罪,他的《水滸》總比其餘一切的《水滸》都好。 水滸圖我看見的不下十多種,都不十分好。只有清光緒間粵東臧堂所刻,相傳是明朝杜堇所畫的一種比較好一點,今亦影印,以廣流傳。原圖得於琉璃廠邃雅齋,有葉德輝跋語,亦附入。 民國廿三年六月十四日,半農劉複識于平寓 (原載1934年7月中華書局初版《貫華堂原本聖聖歎七十一回本水滸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