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時論集 | 上頁 下頁 |
讀經平議 |
|
前幾年陳濟棠先生在廣東,何鍵先生在湖南,都提倡讀經。去年陳濟棠先生下野之後,現在提倡讀經的領袖,南方仍是何鍵先生,北方有宋哲元先生。何鍵先生本年在三中全會提出一個明令讀經的議案,他的辦法大致是要兒童從小學到中學十二年之間,讀《孝經》,《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到了大學,應選讀他經。冀察兩省也有提倡小學中學讀經的辦法。 學校讀經的問題,傅孟真先生在兩年前的《大公報》星期論文(二十四年四月七日)裡曾有很詳細的討論(轉載在《獨立評論》一四六號)。他先從歷史上考察,指出三項事實:(一)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朝代創業都不靠經學,而後來提倡經學之後,國力往往衰弱;漢唐宋明都是實例。(二)經學在過去的社會裡,有裝點門面之用,並沒有修齊治平的功效;五經的勢力在政治上遠不如《貞觀政要》,在宗教道德上遠不如《太上感應篇》。(三)各個時代所謂經學,其實都只是每個時代的哲學;漢宋學者都只是用經學來傅會他們自己的時代思想;我們在今日要想根據五經來造這時代哲學是辦不到的了。 傅先生又從現在事實上立論,指出兩點:(一)現在兒童的小學中學課程已太繁重了,決不可再加上難讀的經書了。(二)經過這三百年來的樸學時代,我們今日應該充分承認六經的難讀:「六經雖在專門家手中也是半懂半不懂的東西,一旦拿來給兒童,教者不是渾沌混過,便要自欺欺人。」 傅孟真先生是經史學根柢最深的人,他來討論這讀經問題,正是專家說內行話,句句值得提倡讀經的人仔細考慮。當時我十分贊同傅先生的議論,我也在《獨立評論》上(第一四六號)發表了一篇《我們今日還不配讀經》(收在《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裡),特別引申他的最後一段議論。我指出近幾十年來的「新經學」的教訓是要我們知道古代經書的難讀。博學如王國維先生,也不能不承認「以弟之愚暗,於《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於《詩》亦十之一二」。(《觀堂集林》卷一,《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我舉了許多例子,說明古經典在今日還正在開始受科學的整理的時期。我當時說: 《詩》,《書》,《易》,《儀禮》,固然有十之五是不能懂的,《春秋三傳》也都有從頭整理研究的必要,就是《論語》《孟子》也至少有十分之一二是必須經過新經學的整理的。最近一二十年中,學校廢止了讀經的工課,使得經書的講授完全脫離了村學究的胡說,漸漸歸到專門學者的手裡,這是使經學走上科學的路的最重要的條件。二三十年後,新經學的成績積聚的多了,也許可以稍稍減低那不可懂的部分,也許可以使幾部重要的經典都翻譯成人人可解的白話,充作一般成人的讀物。在今日妄談讀經,或提倡中小學讀經,都是無知之談,不值得通人的一笑。 這都是兩年前的老話。不幸我們說的話,提倡讀經的文武諸公都不肯垂聽。他們偏不肯服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古訓,很輕率的把幾百萬兒童的學校課程,體力腦力,都看作他們可以隨便逞胸臆支配的事。我們有言責的人,對於這種輕率的行為不能不指摘,對於這種重要問題不能不鄭重討論。 我現在用很簡單的語言,表明我個人對於學校讀經問題的見解: 第一,我們絕對的反對小學校讀經。這是三十多年來教育家久已有定論的問題,不待今日再仔細討論。小學一律用國語教本,這是國家的法令,任何區域內任何人強迫小學校用古文字的經典教學,就是違背國家法令,破壞教育統一,這是政府應該明令禁止的。何況今日的小學教員自己本來就沒有受過讀經的教育,如何能教兒童讀經? 第二,初中高中的選讀古文,本來沒有不許選讀古經傳文字的規定,所以中學教本中,不妨選讀古經傳中容易瞭解的文字。今日初中讀本往往選《孟子》《論語》《詩經》《左傳》《禮記》,高中讀本竟有選到《尚書》《小雅》《大雅》的。中學選讀古經傳,有幾點必須特別注意: (一)中學選古經傳,必須限於那些學者公認為可解的部分。今日有些選本實在選的不妥當,例如傅東華先生的高中國文第一冊就選了《小雅》的《六月》和大雅的《民勞》,這正是王國維先生一流學者認為不易解的部分(例如《民勞》的詩的「汔」字,「式」字,傅君皆無注。今年中央研究院丁聲樹先生發表專文釋「式」字,是為此字第一次得著科學的解釋)。 (二)中學選古經傳的文字,與其他子史集部的文學同等,都是把他們看作古人的好文字,都是選來代表一個時代的好文學,都不是「讀經」的功課。例如孟子《魚我所欲也》一章,是最懇切哀豔的美文,無論他是經是傳是文集,都應該選讀。我們把經史子集裡的一切好文章都一律平等看待,使青年學子知道古經傳裡也有悱惻哀豔的美文,這是引導青年讀古經最有效的法門。 (三)如果中學生被這些經傳美文引誘去讀《四書》《詩經》等書,教師應該鼓勵他們,指示他們的途徑,給他們充分的幫助。但我們絕對反對中學有「讀經」的專課,因為古經傳(包括《孝經》《四書》的大部分是不合現代生活的,是十二歲到十七八歲(中學年齡)的一般孩子們不能充分瞭解的。我們都是嘗過此中甘苦的人,試問我們十幾歲時對於「天命之謂性」「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一類的話作何瞭解!我們當時只須讀幾本官板經書,不妨糟蹋一點時間去猜古謎;現在的兒童應該學的東西太多了,他們的精力不可再浪費了! 最後,我有一個愚見,要奉勸今日提倡讀經文武諸公。諸公都是成年的人了,大可以讀經了,不妨多費一點工夫去讀讀諸公要小孩子讀的聖賢經傳。不但一讀再讀,還應該身體力行。諸公最應該讀的,第一是《孝經》的第十五章:聖人說: 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諸公試自省,諸公有幾個諍臣呢?第二應該讀的是《論語》第十三篇的「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一章,特別是那一章的下半截: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為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諸公試自省,諸公提一案,下一令,影響到幾百萬兒童的學業體力,而諸公屬下專司教育的廳長局長是不是都唯唯諾諾奉命唯謹呢?這是不是已到了「不善而莫之違」的程度呢?諸公讀的聖賢經傳,難道不記憶了嗎? 廿六,四,十四夜 (原載1937年4月18日天津《大公報》星期論文,又載1937年4月25日《獨立評論》第231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