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傅斯年 > 史學方法導論 | 上頁 下頁
第五節 不經意的記載對經意的記載


  記載時特別經意,固可使這記載信實,亦可使這記載格外不實,經意便難免於有作用,有作用便失史料之信實。即如韓退之的《平淮西碑》,所謂「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者,總算經意了罷;然而用那樣《詩》《書》的排場,那能記載出史實來?就史料論,簡直比段成式所作的碑不如。不經意的記載,固有時因不經意而亂七八糟,輕重不忖,然也有時因此保存了些原史料,不曾受「修改」之劫。

  例如《晉書》《宋史》,是大家以為詬病的。《晉書》中之小說,《宋史》中之紊亂,固是不可掩之事實;然而《晉書》卻保存了些晉人的風氣,《宋史》也保存了些宋人的傳狀。對於我們,每一書保存的原料越多越好,修理的越整齊越糟。反正二十四史都不合於近代史籍的要求的,我們要看的史料越生越好!然則此兩書保存的生材料最多,可謂最好。《新五代史記》及《明史》是最能鍛煉的,反而糟了。因為材料的原來面目被他的鍛煉而消滅了。班固引時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抄賬式的修史,還不失為中醫,因為雖未治病,亦未添病,歐陽《五代史記》的辦法,乃真不了,因為亂下藥,添了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