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傅斯年 > 東北史綱 | 上頁 下頁
第三節 毌丘儉平高句驪


  毌丘儉,字仲恭,河東聞喜人也(今山西西南境聞喜縣)。父興,魏黃初中有功西陲,封高陽鄉侯,儉襲父爵為平原侯。以其為明帝為太子時之舊人,即位後甚親用之,曆官中外。

  青龍中,帝將圖遼東,以儉有幹策,徙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左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率幽州諸軍至襄平,屯遼隧。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率眾王護留等,昔隨袁尚左遼東者,率眾五千餘人降。寇婁敦遣弟阿羅槃等詣闕朝貢,封其渠率二十余人為侯王,賜輿馬繒采各有差。公孫淵逆與儉戰,不利,引還。明年,帝遣太尉司馬懿統中軍及儉等眾數萬討淵,定遼東,儉以功進封安邑侯。

  正始中(公元240至249年),儉以高句驪數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梁口,宮連破走。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句驪沛者名得來,數諫宮,宮不從其言。得來歎曰:「立見此地將生蓬蒿。」遂不食而死,舉國賢之。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宮單將妻子逃竄,儉引軍還。六年(公元245年),複征之,宮遂奔買溝。儉遣玄菟太守王頎追之,過沃沮千有餘裡,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諸所誅納八千餘口,論功受賞,侯者百餘人。穿山溉灌,民賴其利。

  儉旋轉為鎮南將軍,以拒吳。其後司馬懿謀奪政權,以行纂代,儉遂於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起兵。事敗,被殺,事見《魏志·儉傳》。

  《魏志·本紀》系儉平句驪於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其平句麗所樹諸碑之一,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七月由奉天省輯安縣設治局員發現于輯安縣境板石嶺之西岔。碑文凡七行,下部殘闕,所存不及五十字。其文曰:

  正始三年高句驪宮(舊釋宮作官,今未見拓本,僅據鋅版,難遽定之。然官字頗不辭,宮則正是此時高句驪王之號。)

  督七牙門討句驪五

  複遺寇六年五月旋(第二字明是遺字,而舊釋作遣。旋下應為師或軍字,則遣寇不成文理也。)

  討寇將軍魏烏丸單子(末字僅存一角。)

  威寇將軍都亭侯(舊釋侯下有六字,今據照像鋅版印本,看不清晰。)

  行裨將軍領

  裨將軍(舊釋第二字作裨,今所見照像鋅版印本不清晰。果此字為裨,其上字當為行。)

  按,前三行是記事。宮者,此時高句驪王名(見《魏志》)。後四行應是從征諸將之記名。第四行乃烏桓主帥之從征者。(據《魏志·烏丸傳》引《魏略》:「景初元年秋,毌丘儉討遼東,右北平烏桓單于寇婁敦率眾降。遣弟阿羅槃等詣闕朝貢,封其渠帥三十余為王。」是正始六年之魏烏丸單于非寇婁敦即其嗣也。魏平烏丸後,烏桓從征,已見本章第一節末。)儉名及官號當在第一行之末,出於敘事中也。據此碑,知毌丘儉平高句驪非一年事,《魏志》紀系於七年者,系其成功之年耳。

  58

  魏毌丘儉平高句驪石刻之一

  據《魏志》,足征毌丘儉之征高麗,不但破其國都,且積極的經營其地,故雲「穿山灌溉,民賴其利」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