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廢名 > 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 | 上頁 下頁
莫須有先生教國語(2)


  「我認為這是先生教學上的大失敗!倘若要我出算術題,我要忖度兒童心理,怎樣他們便算得對,使他們能得到算對的歡喜。這樣他們慢慢地都對了。先生則是教他們錯,萬一他們對了,又養成他們的好奇心,不是正當的理智的發展。再說算術文字題都與算術這個學科本身無關,完全是日常生活上的經驗。算術本身只有加減乘除,亦即和差與偌,不論整數也好,小數也好,分數也好,原則一貫,而在小學生,整數的乘除他們能懂得,分數與小數的乘除每每發生疑惑。「整數是積大商小,分數小數何以積小商大呢?」這是我自己做小學生時常發生的問題,因此應用分數乘除的文字題我總做不了,即做得了亦無非記得一個死法子而已,毫無意義。

  我想這是發展學生理智作用的最好的練習,當教師的要使得他們懂得加減乘除的原則是一貫的,如以1為本數,本數的2倍,3倍,4倍……寫在左邊,本數的1/2,1/3,1/4,……寫在右邊,知道本數求左右是用乘法,知道左右求本數是用除法,那麼學生不容易懂得道理是一個嗎?即是理智是一個。沒有疑惑的地方。再說,我小時算年齡問題最令我糊塗,其實我想這應該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先問學生,知道二數的倍與差求二數應該用什麼方法,學生一定答曰以倍之差除二數之差,那麼年齡問題正是偏差算法,用事實告訴他們這裡的差是一定的,今年之差與去年之差與明年之差是一個數目,於是學生懂得算術本來簡單,把經驗上的事實加進去乃有許多好玩的題目,所以數學簡單得有趣,事實複雜得有趣。我覺得這樣才算得算術教學,練習以簡馭繁。若專門出難題目,便等於猜謎,與數學的意義恰恰相反。」

  這一番話余校長甚為感動,他在學校裡帶了六年級算術功課,從此大大的採取莫須有先生的教法了,確是很收效果。同事中還有一位先生,也想在此留個紀念。這是教務主任汪先生,其人有讀書人風度,平常不大言語,不輕易同人來往,但不拘謹,而幽默。有一回,黃梅縣長來校視察,戰時當縣長的多是軍人,加之這個縣長為人能幹,具勘亂之才,且有勘亂之事實,威風甚大,先聲奪人,人人都怕他,余校長不知為什麼也怕他了,其實大可不必,而校長怕他,因之做先生的有點為難,縣太爺來了,學校空氣緊張起來了,余校長首先自己發現學校門口牆壁上沒有「國民公約!」這是臨時補寫不了的!看了余校長倉皇失措,汪主任也確是發愁道:

  「這真是一個大缺憾,但不是污點,沒有關係。」

  因為他的話空氣忽然緩和了,大家都笑了,莫須有先生實在佩服他的態度,漸近自然。

  余校長等於發命令,又等於哀求,覺得要做到故有命令之意,恐怕做不到故有哀求之情。他請諸位先生出大門——大約要走五十步與百步之間迎接縣長。其時同人集於校政廳,將服從命令,將出校政廳,校長前行,已出門檻,汪主任次之,尚未出門檻,而汪主任忽然站在門檻以內,向校長道:

  「教員等就在這裡迎接縣長可以。」

  汪先生的話是來得那麼自然,其態度是那麼和平,而其面上的幽默之情近乎憂愁之色,使得余校長忽然自告奮勇,他一個人趕快迎接縣長去了,留了諸位先生在校政廳。從此懦弱的余校長也同「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一樣,他同縣太爺談話旁若無人了。莫須有先生真真的佩服汪主任君子愛人以德,不陷朋友于不義。以後每逢跨這校政廳的門檻便感激汪先生,——感激者何?莫須有先生的傳記裡頭沒有迎接縣長之污點也。

  兩年之後,莫須有先生曾訪汪先生于其家,至今尚記得那個招待的殷勤,汪先生亦曾在莫須有先生之家小酌,那時縣中學恢復,余校長同莫須有先生都換到中學當教員去了,汪先生則由主任遷為金家寨小學校長。不久汪校長受了地方強豪的壓迫,縣政府將其校長撤職,因而憂憤成疾,戰亂之中死於家,生後蕭條,孤兒寡婦無以為生,莫須有先生每一念及為之淒然。

  莫須有先生專任的功課是五六年級國語。照學校習慣,一門主科,是不夠一個教師應教的鐘點數目的,故於主科之外得任一門或兩門輔科。在定功課的時候,不是汪教務主任同莫須有先生接洽,是余校長親自同莫須有先生接洽,所以莫須有先生與汪先生相見甚晚,起初莫須有先生簡直不知道學校有教務主任,以為諸事由校長一人包辦。余校長替莫須有先生擬定的輔科是歷史或地理,他以為這是決不成問題的,由文學家而照顧一下歷史或地理有什麼問題呢?太史公不就是文學家游過名山大川的嗎?中國的歷史不都是文學家做的嗎?只不過莫須有先生是新文學家,(此時余校長尚未與莫須有先生認熟,故理想上以為如此)而邏輯上新文學家是文學家,故新文學家亦必擔任歷史或地理,總之余校長的意思以國文(他的國語的意思即國文)史地為一家子的事情,歷任教員都是教國語兼教歷史或地理,在定功課的時候他便這樣同莫須有先生說明:

  「我們想請先生教五六年級國語,另外教一班歷史或地理。」

  「歷史地理我不能教。」

  余校長聽了這話,頓時感得新文學家真是名不虛傳,即是說新文學家要擺架子,諸事要有否決權,不好惹,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為什麼竟遭拒絕呢?後來莫須有先生卻是替他解決了困難,因為自然一科諸教師都在謙遜之中,而莫須有先生肯擔任了,他所不能教的歷史地理旁人認為是一樁好交易。搶去了。這樣功課表順利地通過了,只是給余校長留了一個問號,「他肯教自然?」這個他字代表新文學家,即莫須有先生。

  光陰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莫須有先生之為人余校長一天一天地認識了,他懂得莫須有先生肯擔任自然之故,也懂得莫須有先生不能教歷史地理之故,理由均甚正確,而且關係重大,關乎一個學問的前途,關乎國家的命運,簡直使余校長感到慚愧,他深知自己是一個世俗之人了,對於真理是道聽途說態度,有時在莫須有先生面前學莫須有先生說話而已。

  莫須有先生擔任自然,因為他喜歡這門功課,即是喜歡常識。莫須有先生後來成為空前的一個大佛教徒,于儒家思想數學習慣而外便因為他喜歡常識。他喜歡常識是從他做中學生時候喜歡實驗來的。他記得他旋轉七色板因而呈現一個白色的輪子,在透鏡的焦點上放著的紙片因而燒著了,氫氧化合而成水,水分解仍是氫氧,其他如觀察動植物標本,對於他都有不可磨滅的印象,產生了不可度量的影響。他常說,「人生如夢」,不是說人生如夢一樣是假的,是說人生如夢一樣是真的,正如深山迴響同你親口說話的聲音一樣是物理學的真實。鏡花水月你以為是假的,其實鏡花水月同你拿來有功用的火一樣是光學上的焦點,為什麼是假的呢?你認火是真的,故鏡花水月是真的。世人不知道佛教的真實,佛教的真實是示人以「相對論」。

  不過這個相對論是說世界是相對的,有五官世界,亦有非五官世界,五官世界的真實都可以作其他世界真實的比喻,因為都是因果法則。而世人則是絕對觀非相對觀,是迷信非理性,因為他們只相信五官世界,只承認五官世界的事實。須知絕對的事實便非事實,據物理學不能有此事實。物理學不能有絕對的事實,即物理學不能成立,因為「物」字是絕對的。「物」字不能成立,則「心」字成立,因為必有事實,正如不是黑暗必是光明。「心」字成立,則不能以「生」為絕對,因為世人「生」的觀念是「形」的觀念。「形」滅而「心」不能說是沒有。「心」不能說是沒有,正如「夢」不能說是沒有,「夢」只是沒有「形」而已。那麼「死」亦只是沒有「形」而已。

  據莫須有先生的經驗,學問之道最難的是知有心而不執著物。知有心便知死生是一物,這個物便是心。於是生的道理就是死的道理,而生的事實異於死的事實,正如夢的事實異於覺,而夢是事實。莫須有先生生平用功是克己復禮,而他做中學生的時候科學實驗室的習慣使得他悟得宗教,即是世界是相對的。由相對自然懂得絕對,於是莫須有先生成為空前的大乘佛教徒了。但莫須有先生教小學生常識功課,決不是傳教,他具有科學與藝術的修養,只有客觀沒有主觀了。他認他是最好的小學自然教師,得暇自己到野外去替學生找標本,卻是沒有一個學生肯陪同莫須有先生去。有時純同爸爸去。

  莫須有先生不肯擔任地理,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不會繪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