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鄧中夏全集 > 鄧中夏年譜 | 上頁 下頁 |
1930年(3) |
|
9月28日,當中夏召集前委開會,討論紅二軍團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時,已是午夜,中央派慕汝鳴趕到,傳達了中央給二軍團的口頭命令。「停止行動,等待(中央)命令!」 同日深夜,中央第二道口頭命令到達。中央命令「二軍團向南、向北或者向西,對敵人展開進攻,最大限度地牽制敵人的兵力,向南可向武長線進攻,可佯攻長沙,以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當夜,偵察人員報告,武長線敵人已有戒備。於是決定先向北打沔陽占仙桃。會議還討論了中央關於任命湯慕禹為六軍軍長一事,大家認為段德昌就職不到數日,又變動不好,最後根據賀龍提議,任命湯慕禹同志為總指揮部參謀長,孫得清改任二軍軍長(賀龍專任總指揮)。 此後,紅二軍團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完全是圍繞著這個以大量牽制敵軍兵力的戰略而進行著。就是說,三中全會最初帶有「左」傾的軍事計劃,在紅二軍團還沒有真正執行時,就已經被中央命令停止了,並制定了新的計劃。 同日,中央向各紅軍發出了三中全會後制定的各種文件。 9月29日,召開緊急會議,再次改變軍事行動計劃,決定首先攻下新堤(今洪湖縣城)及收復沔陽,而後再看形勢,如果無須立時渡江,或移師西向進攻沙市。 9月末,在朱河時開始發瘧疾,發高燒,一天三次。 9月(至1931年3月)任中共湘鄂西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湘鄂西軍事委員會委員、紅二軍團政治委員、前敵委員會書記。 10月初,當得知新堤敵人防禦堅固,鄧中夏、賀龍等研究改變軍事計劃,準備移師北上先攻沔陽縣的仙桃,再打天門縣的嶽口。 10月5日,部隊分兵兩路向仙桃前進。 同日,蘇區唯一河口白螺磯被陷,紅軍後方軍事政治學校學生組成的遊擊隊,奪回了失地。 10月6日,二軍收復沔陽縣城,繼而在張家場殲敵兩個連,乘勝佔領裡仁口;六軍經尤拔攻佔大據,進抵彭家場。 10月6日,在戰火中,給中央寫了報告,指出: 一、關於紅二軍團 A.紅二軍團存在著的嚴重問題 B.紅二軍團存在的核心問題 C.彙報了紅二軍團和湘鄂西蘇區的人事變動 二、指出蘇區政權存在的嚴重問題 三、通過了政治、土地、聯縣政府、經濟、軍事和黨組織五項決議(將組織和軍事決議案合併) 四、正確對待柳克明等同志,雖然曾經是立三路線的極力推行者,但是,仍然是個好同志,仍然留在軍中,得以重用 10月7日,兩軍會攻仙桃,殲守敵一部,繳槍200余支,殘敵退守至襄河北岸,佔領仙桃。 10月7日晚,在仙桃參加數百工人大會,成立總工會。 同日,召開前委會議,由於地方組織太薄弱,紅軍攻下地域百餘裡,地方組織無力接受。且再北上,敵情複雜,後方失去聯繫為軍事所忌。 10月8日,午,召集群眾大會,成立蘇維埃政府。決定過河,無奈,所有船隻都被敵人拉到對岸。向北,打沔陽,占仙桃。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政策,解決了北極會的問題,戰鬥中紅軍死10餘人,傷20餘人,敵人死傷七八十人,截獲槍支200餘隻,俘虜200餘人。 9月底至10月8日的北征戰鬥中,除了紅二軍團他還隨軍帶領著地方幹部和軍隊兩千餘人,在實戰中,實地的教育他們,如何對待敵人的官兵、白區的群眾;如何對待俘虜?促使他們提高階級覺悟、政策水平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入夜,中夏觀察地形,突然領悟,「部隊已經進入北有漢水(襄水),對面可見漢川、漢陽動向,東及東南有長江,極其危險的楔形地段。如敵之一部,插入我身後南路,整個軍隊將陷入敵人和兩江包圍的險境!且現在的紅二軍團與武漢的距離,比立三路線打武漢時的距離還要近得多!」當即命令,停止前進,移師南征。 當夜,根據前委會議決定,率二軍團離仙桃,向峰口撤退。敵兩團援軍趕到,尾隨追擊至彭家場,幸我早有準備,被我六軍反攻而擊潰追敵。戰略上避免一次冒進的險境。 10月9日晚,率二軍團安全退返峰口(今洪湖縣屬)。召開前委會議。決定在此休整一周。 同日,與賀龍參加了在峰口召開的特委會議,特委會議上傳達了9月28日中央交通員口頭傳達的戰略意圖。「決定向南進擊,即可鞏固和擴大蘇區,又可大造聲勢,以牽制敵軍,支援中央蘇區反圍剿的鬥爭」。會議還「決定由石首過江,進攻南(縣)、華(容)、安(鄉)、公(安)、澧(縣)、常(德)等縣,造成湘鄂西更大赤色區域」的作戰計劃。 10月15日,與賀龍騎馬由峰口趕到監利縣城,出席在監利召開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 同日,在監利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 10月16日,在監利召開了湘鄂西蘇維埃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代表800余人,開會六天。向全聯縣人民宣傳三中全會的路線,並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 10月16日至21日,在監利縣城召開了湘鄂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大會的第一天,鄧中夏作了政治報告,把9月24日特委和前委聯席會議上通過的,由鄧中夏起草的六項黨的決議案,融會到蘇維埃政府立法工作中,通過了「政治任務」、「土地問題」、「蘇維埃組織」、「經濟政策」等方面的蘇維埃政府決議,制定了「土地革命」、「保護工農」等法令。並將鄂西聯縣政府改為湘鄂西聯縣政府。這些決議和法令雖在個別問題上受「左」傾錯誤的影響(如政治任務),但基本方面是正確的,尤其是在土地革命問題上,不僅明確抵制了「左」傾政策,而且還糾正了過去土地工作中的錯誤,規定「土地國有,此時只是宣傳口號,而不是實行口號,所以土地不禁止買賣」。對待富農問題上,會議認為,現階段只應反對「富農的半封建半地主性」,規定「沒收富農所余出佃的一部分土地」,對中農,除一般規定「不動中農的土地」外,還將中農分為「富裕的中農」和「非富裕的中農」,富裕中農不能與富農「同等看待」。而在分配土地有餘時,「可分一部分給非富裕中農」。 會後,特委整頓和健全了縣、區、鄉各級政權組織,制定了工作制度,培養了一批地方幹部,發動農民鬥豪紳、批湖霸、廢舊債、燒田契,分配土地,從政治上經濟上把封建地主權力打得落花流水,從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在大好的形勢下,湘鄂西從原先洪湖蘇區七八個分散的縣蘇維埃政權、湘西蘇區從原先的幾個分散的縣蘇維埃政權,擴大到幾個大塊蘇維埃蘇區,以至後來發展到管轄三十餘縣的紅色蘇維埃蘇區;大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在財政經濟和文化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先後建立了鄂西人民銀行,統一貨幣,開辦了一些服務於革命戰爭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兵工廠、被服廠、造紙廠、制鹽廠;興辦了學校、醫院;出版了宣傳刊物。總之,湘鄂西蘇區有了全面地發展。(注: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八卷;姜之錚、張廣立:《周逸群傳》,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6日晚,參加堤燈會,與監利城郊萬餘群眾一起,慶祝蘇維埃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10月17日,會議繼續進行,鄧中夏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