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鄧中夏全集 > 鄧中夏年譜 | 上頁 下頁
1921年(3)


  7月2日,由上海來到南京,出席在南京召開的少年中國學會年會,主持了會議,為少年中國學會採用某種主義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中夏極力主張學會應該有主義,他認為「學會須講學實行兼重。但為決定二者緩急先後,全會應有共同的目的以為標準,故必採取或創造一種主義,以為學會的主義。」他又說:「學會以往的對社會無甚效力,都因無共同主義之故。必須規定了主義,大家求學做事才不誤入歧途;才便於分工互助;向外活動才旗幟鮮明,易結同志團體。」這次少年中國學會還成立了教育、哲學、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土木工程學和地質學的研究會,中夏參加了文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研究會。被推舉為經濟學研究會連絡人。

  7月4日,由南京返回上海,繼續與已到會的一大代表共商建黨大事,並參與了一大文件的制定。

  8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鄧中夏擔任北方分部的主任。

  8月,出席在重慶召開的重慶夏令講學會。正趕上重慶女二師在鬧學潮。在同學們的熱情要求下,他幫助同學們修改宣言,寫傳單和改稿件,並隨時指點鬥爭的方法和策略。在回北京的路上,還寫信鼓勵她們。經過艱苦努力,年輕的女學生們終於取得了勝利!重慶女二師的「擇師運動」,在整個四川都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9月10日,當選為少年中國學會第三屆評議員,當選的還有李大釗、惲代英等七人。

  10月20日,在北京,少年中國學會北京總會開會,決定成立「社會主義研究會」,雖然鄧中夏還未回,不能出席,但到會同志一致推舉中夏同志為該會的書記。

  10月22日,參加完重慶夏令講學會,沿長江而下,過洞庭湖來到湖南長沙。應毛澤東之約,為湖南新民學會會員和進步青年作講演。題目是《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比較》。之後,走訪了衡陽宣傳馬克思主義,又趕到宜章。

  同月,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大學二院地質研究會開會,到會者李守常……鄧仲澥……七位。首先由楊鐘建報告……會員終身志業表已付印。並歡迎沈君。議事有:

  「社會研究會,亦不必定無聊的規約,由鄧仲澥擬定數題目,由會員擔任研究。自下月起每月開會二次,由研究中報告並推人記錄,寄交月刊。」

  下半年,北京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他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11月17日,由於統治者放鬆了對北京大學的監管,在李大釗的努力下,蔡元培同意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公開活動,並且撥出房間和少量的維持經費。於是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員聯名,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登出招收成員啟示,他們是:高崇煥、王有德、鄧仲澥、羅章龍、吳汝銘、黃邵谷、王複生、黃日葵、李駿、楊人杞、李梅羹、吳容滄、劉仁靜、範鴻劫、宋天放、高君宇、何孟宏、朱務善、范齊韓。後來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廣,也有中間退出的,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堅持到了最後。研究會的活動地點,搬到了學校撥給的北大二院內。

  11月17日,在《宜章之光》上發表的文章《與鄺鴻鈞書》,署名:鄧仲澥。幻想著用「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的結合,在農村實現社會田園式的革命來開發故鄉。

  鄧中夏的田園夢想,也是中國先進愛國青年為了拯救中國的一次嘗試。

  11月21日,在《少年中國》上發表了《少年中國學會社會主義研究會研究方法和題目》。署名:鄧仲澥。

  11月30日,鄧中夏在《宜章之光》第3期上,發表了一篇《紳士和學生》,清晰地給出了鄧中夏對農村社會鬥爭的認識。

  1.
  2.農村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紳士與學生」的矛盾。
  3.社會改造的主力軍是「學生」。根本沒有提到農民。
  4.社會進步的主要障礙是「紳士」。
  5.「紳士」中有好的,可以勸說和教化的;也有壞的,是不可以教化的,它們將被「學生」警告、攻擊或者驅逐。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鄧中夏這個正在成熟起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於中國農村社會鬥爭的朦朧的不成熟的分析觀點是:在城市:

  一、階級鬥爭的理論不存在。
  二、他的兩篇文章,都特別注重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革命都需要革命的知識分子。
  三、首先需要革命的知識分子,去摸索在中國進行革命的理論,並去組織提高工人思想和認識水平,去組織並建立工人的隊伍。

  但是,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們,還沒有認識到農村革命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只把力量集中在城市的革命中去了。這也預示著,中國的革命將會出現一段曲折的道路,會遇到大的挫折。鄧中夏等中國先進的馬克思主義者們,還沒有建立起中國農村革命的概念,沒有建立起農村階級鬥爭思想和革命的理論。

  12月(至1922年3月)任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