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戴望舒 > 夜鶯 | 上頁 下頁
都德的一個故居


  凡是讀過阿爾封思·都德(Alphonse Daudet)的那些使人心醉的短篇小說和《小物件》的人,大概總記得他記敘兒時在裡昂的生活的那幾頁吧。(按:《小物件》原名Le Petit Chose,覺得還是譯作《小東西》妥當。)

  都德的家鄉本來是尼麥,因為他父親做生意失敗了,才舉家遷移到裡昂去。他們之所以選了裡昂,無疑因為它是法國第二大名城,對於重興家業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在一八四九年,那父親萬桑·都德(Vincent Daudet)便帶著他的一家子,那就是說他的妻子,他的三個兒子,他的女兒阿娜,和那就是沒有工錢也願意跟著老東家的忠心的女僕阿奴,從尼麥搭船順著羅納河來到了裡昂。這段路竟走了三天。在《小物件》中,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到裡昂時的情景。

  在第三天傍晚,我以為我們要淋一陣雨了。天突然陰暗起來,一片濃濃的霧在河上飄舞著。在船頭上,已點起了一盞大燈,真的:看到這些兆頭,我著急起來了……在這個時候,有人在我旁邊說:「裡昂到了!」同時,那個大鐘敲了起來。這就是裡昂。

  裡昂是多霧出名的,一年四季晴朗的日子少,陰霾的日子多,尤其是入冬以後,差不多就終日在黑沉沉的冷霧裡度生活,一開窗霧就望屋子裡撲,一出門霧就朝鼻子裡鑽,使人好像要窒息似的。在《小物件》裡,我們可以看到都德這樣說:

  我記得那罩著一層煙煤的天,從兩條河上升起來的一片永恆的霧。天並不下雨,它下著霧,而在一種軟軟的氛圍氣中,牆壁淌著眼淚,地上出著水,樓梯的扶手摸上去發黏。居民的神色,態度,語言,都覺得空氣潮濕的意味。

  一到了這個霧城之後,都德一家就住到拉封路去。這是一條狹小的路,離羅納河不遠,就在市政廳西面。我曾經花了不少的時間去找,問別人也不知道,說出是都德的故居也搖頭。誰知竟是一條陰暗的陋巷,還是自己瞎撞撞到的。

  那是一排很俗氣的屋子,因為街道狹的原故,裡面暗是不用說,路是石塊鋪的,高低不平,加之裡昂那種天氣,晴天也像下雨,一步一滑,走起來很吃勁。找到了那個門口,以為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卻仍然是那股俗氣:一扇死板板的門,虛掩著,窗子上倒加了鐵柵,黝黑的牆壁淌著淚水,像都德所說的一樣,伸出手去摸門,居然是發黏的。這就是都德的一個故居!而他們竟在這裡住了三年。

  這就是《小物件》裡所說的「偷油婆婆」(Babarotte)的屋子。所謂「偷油婆婆」者,是一種跟蟑螂類似的蟲,大概出現在廚房裡,而在這所屋裡它們四處地爬。我們看都德怎樣說吧:

  在拉封路的那所屋子裡,當那女僕阿奴安頓到她的廚房裡的時候,一跨進門檻就發了一聲急喊:「偷油婆婆!偷油婆!」我們趕過去。怎樣的一種光景啊!廚房裡滿是那些壞蟲子。在碗櫥上,牆上,抽屜裡,在壁爐架上,在食櫥上,什麼地方都有!我們不存心地踏死它們。噗!阿奴已經弄死了許多隻了,可是她越是弄死它們,它們越是來。它們從洗碟盆的洞裡來。我們把洞塞住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它們又從別一個地方來了……

  而現在這個「偷油婆婆」的屋子就在我面前了。

  在這「偷油婆婆」的屋子裡,都德一家六口,再加上一個女僕阿奴,從一八四九年一直住到一八五一年。在一八五一年的戶口調查表上,我們看到都德的家況:

  萬桑·都德,業布匹印花,四十三歲;阿黛琳·雷諾,都德妻,四十四歲;易奈思特·都德,學生,十四歲;阿爾封思·都德,學生,十一歲;阿娜·都德,幼女,三歲;昂利·都德,學生,十九歲。

  昂利是要做教士的,他不久就到阿裡克斯的神學校讀書去了。他是早年就夭折了的。在《小物件》中,你們大概總還記得寫這神學校生徒的死的那動人的一章吧:「他死了,替他禱告吧。」

  在那張戶口調查表上,在都德家屬以外,還有這那麼怕「偷油婆婆」的女僕阿奴:「阿奈特·特蘭蓋,女僕,三十三歲。」

  萬桑·都德便在拉封路上又重理起他的舊業來,可是生活卻很困難,不得不節衣縮食,用盡方法減省。阿爾封思被送到聖別爾代戴羅的唱歌學校去,曷奈斯特在裡昂中學裡讀書,不久阿爾封思也改進了這個學校。後來阿爾封思得到了獎學金,讀得畢業,而那做哥哥的曷奈思特,卻不得不因為家境困難的關係,輟學去幫助父親掙那一份家。關於這些,《小物件》中自然沒有,可是在曷奈思特·都德的一本回憶記《我的弟弟和我》中,卻記載得很詳細。

  現在,我是來到這消磨了那《磨坊文劄》的作者一部分的童年的所謂「偷油婆婆」的屋子前面了。門是虛掩著。我輕輕地叩了兩下,沒有人答應。我退後一步,抬起頭來,向靠街的樓窗望上去:窗閉著,我看見靜靜的窗帷,白色的和淡青色的。而在大門上面和二層樓的窗下,我又看到了一塊石頭的牌子,它告訴我這位那麼優秀的作家曾在這兒住過,像我所知道的一樣。我又走上前面叩門,這一次是重一點了,但還是沒有人答應。我佇立著,等待什麼人出來。

  我聽到裡面有輕微的腳步聲慢慢地近來,一直到我的面前。虛掩著的門開了,但只是一半;從那裡,探出了一個老婦人的皺癟的臉兒來,先把我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

  「先生,你找誰?」她然後這樣問。

  我告訴她我並不找什麼人,卻是想來參觀一下一位小說家的舊居。那位小說家就是阿爾封思·都德,在八十多年前,曾在這裡的四層樓上住過。

  「什麼,你來看一位在八十多年前住在這兒的人!」她懷疑地望著我。

  「我的意思是說想看看這位小說家住過的地方。譬如說你老人家從前住在一個什麼城裡,現在經過這個城,去看看你從前住過的地方怎樣了。我呢,我讀過這位小說家的書,知道他在這裡住過,順便來看看,就是這個意思。」

  「你說哪一個小說家?」

  「阿爾封思·都德。」我說。

  「不知道。你說他從前住在這裡的四層樓上?」

  「正是,我可以去看看嗎?」

  「這辦不到,先生,」她斷然地說,「那裡有人住著,是蓋奈先生。再說你也看不到什麼,那是很普通的幾間屋子。」

  而正當我要開口的時候,她又打量了我一眼,說:

  「對不起,先生,再見。」就縮進頭去,把門關上了。

  我躊躇了一會兒,又摸了一下發黏的門,望了一眼門頂上的石牌,想著裡昂人的紀念這位大小說家只有這一片頑石,不覺有點悵惘,打算走了。

  可是在這時候,天突然陰暗起來,我急速向南靠羅納河那面走出這條路去:天並不下雨,它又在那裡下霧了,而在羅納河上,我看見一片濃濃的霧飄舞著,像在一八四九年那幼小的阿爾封思·都德初到裡昂的時候一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