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蔡元培文集三 | 上頁 下頁 |
美術批評的相對性 |
|
我們對於一種被公認的美術品,輒以「有目共賞」等詞形容之。然考其實際,決不能有如此的普遍性。孔子對於善惡的批評,嘗謂鄉人皆好、鄉人皆惡均未可,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美醜也是這樣,與其要人人說好,還不如內行的說好,外行的說醜,靠得住一點。這是最普通的一點。至於同是內行,還有種種關於個性與環境的牽制,也決不能為絕對性,而限於相對性。請舉幾條例。 (一)習慣與新奇我們對於素來不經見的事物,初次接觸,覺得格格不相入。在味覺上,甲地人嘗到乙地食物時,不能下嚥;在聽覺上,東方人初聽西方音樂時,覺得不入耳。若能勉強幾次,漸漸兒不覺討厭,而且引起興味。所以一切美術品,若批評者尚未到相習的程度,就容易抹殺他的佳處。反之,我們還有一種習久生厭的心理。常住繁華城市中的人,一到鄉村,覺得格外清幽;而過慣單調生活的人,又以偶享繁複的物質文明為快樂。美術批評,或慣於派別不同的,而嚴於派別相同的,就起于這種心理。 (二)失望與失驚對於平日間素所聞名的作家,以為必有過人的特色;到目見以後,覺得不過爾爾,有所見不逮所聞的感想,就不免抑之太甚。對於素不相識的,初以為不足注意,而忽然感受點意外的刺激,就不免逾格的傾倒。 (三)阿好與避嫌同一瑕不掩瑜的作品,作者與自己有交情的,就取善之從者的態度;若是與自己有意見的,就持吹毛求疵的態度,這是普通的偏見。但也有因這種偏見的普通而有意避免的,他的態度,就完全與上述相反。 (四)雷同與立異對於享受盛名的人,批評家不知不覺的從崇拜方面說話;就是有不滿意處,也因懾于權威而輕輕放過。但也有與此相反的心理,例如王漁洋詩派盛行的時候,趙秋穀等偏攻擊他。文西在弗羅綾斯大受歡迎的時候,彌楷朗賽羅偏輕視他。這也是批評家偶有的事實。 (五)陳列品的位置與敘次美術品的光色,非值適當的光線,不容易看出;觀賞者非在適當的距離與方向,也不能捉住全部的優點。巴黎盧佛兒對於文西的《摩那麗賽》,荷蘭國之美術館對於蘭勃郎的《夜巡圖》,都有特殊的裝置。就是這個緣故,在羅列眾品的展覽會,每一種美術,決不能均占適宜的地位。觀察的感想,就不能望絕對的適應。又因位置的不同,而觀賞時有先後,或初見以為可取,而屢見則傾於厭倦;當厭倦時而忽發見有一二特殊點,則激刺較易。這也是批評者偶發的情感,不容易避免的。 右列諸點,均足以證明一時的批評,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批評者固當注意,而讀批評的人,也是不能不注意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