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蔡元培文集三 | 上頁 下頁
北京大學之進德會旨趣書


  今人恒言:西方尚公德,而東方尚私德,又以為能盡公德,則私德之出入,曾不足措意。是誤會也。吾人既為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於全體。如疾疫然,其傳染之廣,往往出人意表。昔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司馬遷曰:「夏之亡也以妹喜,殷之亡也以妲己。」子反湎于酒而楚以敗。拿破崙惑于色而普魯士之軍國主義以萌。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諸如此類,不可勝數。又如吾國五六年來,政治界實業界之腐敗,達於極端。而禍變紛乘,浸至亡國者,寧非由於少數當局驕奢淫逸之餘,不得已而出奇策以自救,遂不惜以國家為犧牲與?《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勿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勿以小惡為無傷而為之。」鄙人二十年前,鑒於吾國談社會主義者之因以自便,名為提倡,實增阻力,因言「唯於交際之間一介不苟者,夫然後可以言共產;又唯男女之間一毫不苟者,夫然後可以言廢婚姻。」(見《民國野史》乙編蔡孑民事略)正此意也。民國元年,吳稚輝、李石曾、汪精衛諸君,發起進德會於上海。會員別為三等:持不賭、不嫖、不娶妾三戒者,為甲等會員;加以不作官吏、不吸煙、不飲酒三戒,為乙等會員;又加以不作議員、不食肉,為丙等會員。當時論者頗以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條為疑。然題名入會為甲等會員者踵相接矣。未幾,鄙人以事由海道北行,同行者三十余人,李汪二君亦與焉。舟中或提議進德會事,自李汪二君外,同行者率皆當時之官吏若議員一,群以官吏議員兩戒為不便。乃去此兩戒,別組會,即以同舟之三十余人為發起人,而宋遁初君提議名為「六不會」,眾贊成之一。又同時發起「社會改良社」,所揭著者凡三十六條一,第曰不狎妓,第二曰不置婢妾,第十九曰不賭博,第二十九條曰戒除傷生耗財之嗜好,猶六不會意也。其後為政潮所激蕩,「六不會」若「社會改良社」之發起人,次第星散,未及進行。而進德會之新分子,則閑見於上海之報紙焉。北京自袁政府時代,買收議員,運動帝制,攫全國之公款,用之如泥沙,無所顧惜,則狂賭狂嫖一,方面驅於僥倖之心一,方面且用為鑽營之術。謬種流傳,迄今未已。鄙人歸國以後,先至江浙各省,見夫教育實業各界,凡嶄然現頭角者,幾無不以嫖賭為應酬之具,心竊傷之。比抵北京,此風尤甚。尤可駭者,往昔渾濁之世一,必有部分之清流,與敝俗奮鬥,如東漢之黨人,南宋之道學,明季之東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而今則眾濁獨清之士,亦且踽踽獨行,不敢集同志以矯末俗,洵千古未有之現象也。曾于南洋公學同學會(中央公園)及譯學館校友會(江西會館)中,提議以嫖賭娶妾三戒編入會章,聞者未之注意也。其後見社會實進會規則,有此三戒,而雍君所發起之社會改良會,則專以此三者為條件。吾道不孤,助以張目。惜其影響偏於一隅。既承乏北京大學,常欲以南洋同學會、譯學館校友會所提議而未行者,試之於此兩千人之社會。會一年來鞅掌於大體之改革,未遑及此。今改組之議,業已實行。而內部各方面之組織:若研究所,若教授會之屬;體育會,書畫研究會之屬;銀行,消費公社之屬,皆次第進行。而進德會之問題,遂亦應時勢之要求,而不能不從事矣。會中戒律,如嫖賭娶妾三事,無中外,無新舊,莫不認為不德,懸為厲禁,誰曰不然。官吏議員二戒,在普通社會或以為疑,而大學則當然有此(法科畢業生例外)。教育者專門之業,學問者終身之事。委身學校而縈情部院,用志不紛之謂何?且或在學生時代,營營于文官考試,律師資格,而要求提前保送,此其躁進與科舉時代之通關節何異?言之可為痛心!古諺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加特力教之神父,佛教之僧侶,例不婚娶;西洋大學問家,亦有持獨身主義者:不婚尚可,不宦何難?至於煙、酒、肉食三戒,其貽害之大,雖不及嫖賭娶妾,其紛心之重,亦不及官吏議員,然而衛生味道之樂,亦恒受其障礙,故並存之。春秋三世之義,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粗粗,及曆升平而至太平,用心乃深而詳,故崇仁義譏二名。今仿其例而重定進德會之等第如左:

  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

  乙種會員于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戒。

  丙種會員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肉三戒。

  入會之條件:

  一、題名於冊,並注明願為某種議員。

  二、凡題名入會之人,次第布諸日刊。

  三、本會不咎既往。傳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袁了凡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凡本會會員,入會以前之行為,本會均不過問。(如已娶之妾亦聽之。)同會諸人,均不得引以為口實。唯入會以後,於所認定之戒律有犯者罰之。

  四、本會俟成立以後,當公定罰章,並舉糾察員若干人執行之。

  入會之效用:

  一、可以繩已。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吾國人在鄉里多謹飭,而一到都會租界,則有放蕩者;歐美人在本國多謹飭,而一到外國,則亦有放蕩者。社會之制裁,有及有不及也。今以本會制裁之,庶不至於自放。

  二、可以謝人。歐美之學者、官吏、商人,均視嫖、賭、娶妾為畏途;偶有犯者,均諱莫如深。而我則狎妓征優,文人以為韻事;看竹尋芳,公然著之柬帖。官吏商賈,且以是為聯絡感情之一端。苟非畫定範圍,每苦無以謝人。今以本會為範圍,則人有以是等相嬲者,徑行拒絕,亦不致有傷感情。

  三、可以止謗。語曰:止謗莫如自修。吾北京大學之被謗也久矣。兩院一堂也,探豔團也,某某等公寓之賭窟也,俸坤角也,浮豔劇評花叢趣事之策源地也,皆指一種之團體而言之。其他攻訐個人者,更不可以摟指計。果其無之,則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然請本校同人一一自問,種種之謗,即有言之已甚者,其皆無因而至耶?既有此因,則正賴有此謗以提撕吾人,否則淪胥以鋪耳!不去其因而求弭謗,猶急行而避影也。其又何益?今以本會為保障,苟人人能守會約,則謗因既滅,不弭謗而自弭。其或未滅,則造因之範圍愈狹,而求之不難盡多數之力以滅之,豈無望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