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中國倫理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一期 第一章 總論 |
|
第一期 先秦創始時代 第一章 總論 倫理學說之起 源倫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學說以為實行道德之標準,實倫理之現象,早流行於社會,而後有學者觀察之、研究之、組織之,以成為學說也。在我國唐虞三代間,實踐之道德,漸歸納為理想。雖未成學理之體制,而後世種種學說,濫觴於是矣。其時理想,吾人得于《易》、《書》、《詩》三經求之。《書》為政事史,由意志方面,陳述道德之理想者也;《易》為宇宙論,由知識方面,本天道以定人事之範圍;《詩》為抒情體,由感情方面,揭教訓之趣旨者也。三者皆考察倫理之資也。 我國古代文化,至周而極盛。往昔積漸萌生之理想,及是時則由渾而畫,由曖昧而辨晰。循此時代之趨勢,而集其理想之大成以為學說者,孔子也。是為儒家言,足以代表吾民族之根本理想者也。其他學者,各因其地理之影響,歷史之感化,而有得于古昔積漸萌生各理想之一方面,則亦發揮之而成種種之學說。 各家學說之消長 種種學說並興,皆以其有為不可加,而思以易天下,相競相攻,而思想界遂演為空前絕後之偉觀。蓋其時自儒家以外,成一家言者有八。而其中墨、道、名、法,皆以倫理學說占其重要之部分者也。秦並天下,尚法家;漢興,頗尚道家;及武帝從董仲舒之說,循民族固有之理想而尊儒術,而諸家之說熸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