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潭秋 > 陳潭秋文集 | 上頁 下頁
汪精衛銷假與革命前途


  汪精衛銷假與革命前途(1)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一日)

  國民政府出師北伐,未及三月的工夫,一路下長嶽,克武漢,沖出武勝關以外;一路越大庾嶺,攻下贛州,包圍南昌,這種迅速的進展,不單是革命軍勇敢善戰,得了民眾的擁護與幫助,確實不小。

  就現在的形勢而言,福建已全部動搖。浙江自夏超[1]獨立後,雖未得進展,浙江早已非孫傳芳[2]所有。江西革命軍的勝利,乃是遲早的問題。鄂西鄂北雖未完全入革命軍領域之內,但可無用多慮。四川楊森[3]已就任國民革命軍軍長之職。就整個形勢來看,國民革命軍確有勝利的希望。

  國民革命軍的勝利,不能說就是國民革命的勝利。國民革命軍的勝利,只是軍事的勝利。國民革命的勝利,除軍事的勝利以外,還要有切實的保證,才能完成。國民革命勝利的切實保證是什麼?第一要革命党的健全與發展,第二要革命政治的統一與積極的建設,第三要革命領袖誠摯的合作。不然,這次北伐的結果,又逃不出辛亥革命的覆轍。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敗,其原因雖多,而一般黨人放棄了黨的工作,實是最大原因之一。那時的口號「革命軍起,革命黨消」足以表示那時的革命黨人對於黨的認識的薄弱,也可說是沒有認識。革命党是革命的總指揮機關,革命工作愈緊張,革命的党更應愈加發展,愈加健全,才能勝任指揮,完成革命的工作。

  辛亥革命失敗的又一重大原因,乃是誤於當時的南北和議,使封建的殘餘勢力仍得保留。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自然不能並存,故在短期間內,微弱的革命勢力,終不免盡被摧殘,以至中國在北洋軍閥統治之下,延長到十五年之久,同時政治上的積極建設,毫無表現,一般民眾並未感受革命的利益,故對於革命的勝利亦無擁護之必要。現在革命勢力的發展,已超出長江以北,正需要一種統一的革命的政治,而民眾的政治要求更加迫切,倘沒有積極的政治建設與統一的政治勢力,決不能適應目前形勢的需要。

  辛亥革命失敗的又一重大原因,乃是革命領袖的分裂。中山先生主張徹底革命而黃克強[4]、宋遁初[5]諸人則趨於妥協,主張和議,革命事業遂因此而遭重大打擊,以致完全失敗。現在革命發展的形勢,並不差于辛亥,而民眾對於革命的需要,也深刻瞭解,此時革命成功的最大關鍵,乃在於各革命領袖,能誠摯地合作,紓除一切不必要的隔離與猜忌,尤須防備反革命派從中挑撥。

  最近國民黨的聯席會議,正在革命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舉行,提出適應於革命需要的重大議案數件,足證國民黨對於這次革命,不像辛亥革命時的忽視,而最值得我們滿意的,乃是在正式提案以外的「汪精衛銷假」的消息。

  汪精衛[6]在國民黨的歷史上以及在事實上已取得了領袖的地位。從全國各級黨部請汪銷假的熱望中可以證明,汪精衛銷假複職以後,國民黨的發展與鞏固,至少比現在多有幾分把握。汪在政治上的地位與在黨的地位相同,自國民政府成立以後,汪即為最主要的人物,而國民政府政治之設施,亦能令民眾滿意。汪銷假後各方面將更加振奮,當能與革命前途以更多的希望。

  這次請汪精衛銷假複職,不單發動於各級黨部之請求,蔣介石[7]亦有極懇切的電文,並請張靜江[8]、李石曾[9]代表達意,這是國民黨革命領袖誠摯合作的表現。

  依據上述國民革命勝利的切實保證是要革命黨的發展與健全,革命政治之統一與積極的建設,各革命領袖的誠摯合作。汪精衛果願念革命的前途即時銷假複職,則革命勝利的保證,我們雖不能十分肯定,對於革命的前途是有極大的裨益的。

  【注】

  [1]夏超(一八八二——一九二六):字定侯,浙江青田人。一九〇三年入浙江武備學堂,加入光復會。一九一三年任浙江省警察廳廳長。一九一五年響應蔡鍔的反袁起義,與周鳳岐等密謀,於一九一六年驅走浙江將軍朱瑞,宣佈浙江獨立。任浙江省警務處處長。一九二四年九月任浙江省省長。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五日起義響應北伐,宣佈浙江脫離孫傳芳自立,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兼浙江省民政長。旋被孫傳芳部擊敗,於十月二十二日被捕殺。

  [2]孫傳芳(一八八五——一九三五):山東泰安人,北洋直系軍閥。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以後,曾經統治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五省。他鎮壓過上海工人的起義。一九二六年九月至十一月間,他的軍隊主力在江西的南昌、九江一帶,被北伐軍擊潰。

  [3]楊森(一八八四——一九七七):四川廣安人,原北洋軍閥,後為國民黨將領。參加了護國戰爭。依靠直系軍閥吳佩孚,在四川與劉湘、鄧錫侯、袁祖銘等進行角逐。一九二六年底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兼川鄂邊防司令。一九三三年曾率部圍攻紅軍,被擊敗。一九三九年製造了「平江慘案」。

  [4]黃克強(一八七四——一九一六):即黃興。湖南善化(今長沙)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一九〇四年二月和陳天華、宋教仁等組織華興會。一九〇五年擁護孫中山組成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後,從香港到武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指揮作戰。一九一二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辛亥革命後,意見與孫中山有所分歧。

  [5]宋遁初(一八八二——一九一二):即宋教仁。湖南桃源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一九〇四年與黃興、陳天華等組織華興會。一九〇五年八月加入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和《民報》撰述。武昌起義後促成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起義,並籌建臨時政府。一九一二年一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總裁,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幾個小黨派於八月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在一九一二年底至一九一三年初的國會議員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多數席位後,試圖成立政黨內閣,制約袁世凱。一九一三年三月在上海車站被國務總理趙秉鈞所派刺客刺殺。

  [6]汪精衛(一八八三——一九四四):原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廣東番禺。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一九二五年在廣州任國民政府主席。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在武漢發動政變。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國國民黨副總裁。一九三八年底公開投降日本帝國主義,後任日本帝國主義扶植的南京傀儡政府主席。

  [7]蔣介石(一八八七——一九七五):浙江奉化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一九二三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到廣東。一九二四年五月任黃埔軍校校長。一九二六年先後製造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打擊共產黨人,並出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會主席、組織部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在上海發動政變。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行政院院長和國民政府主席等職,並對紅軍先後發動了五次「圍剿」。九一八事變後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抗戰勝利後,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開始的全面內戰中失敗。一九四九年國民黨統治被推翻後率殘部逃往臺灣。

  [8]張靜江(一八七七——一九五〇):浙江湖州人。當時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代理主席,是國民黨元老之一,為蔣介石出謀劃策的人。

  [9]李石曾(一八八一——一九七三):河北高陽人。一九二四年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一九二八年後曾任國民黨北平臨時政治分會主席、北平大學校長、北平師範大學校長。

  (1)這是陳潭秋發表在中共湖北省委機關刊物《群眾》週刊第一期上的文章,他把北伐戰爭與辛亥革命作比較。他認為革命勝利必須有三個方面的保證,即革命党的健全與發展,革命政治的統一與積極的建設和革命領袖誠摯的合作。因此,陳潭秋也熱忱歡迎汪精衛銷假複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