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和森 > 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 | 上頁 下頁 |
十 |
|
3.黨的第三次大會關於加入國民黨問題的討論。前次曾說過關於加入國民黨問題,在當時是極嚴重的。這時接到第三國際的訓令,要中國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並指明這是目前重要的工作,但應保存自己獨立的組織。在當時工人運動很發展,如南方海員罷工得勝利,可是京漢路罷工是失敗了。這次失敗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訓,教訓就是孤軍奮鬥。此時在政治上是曹吳及英帝國主義統治之時,故政治的壓迫很嚴重,因此第三次大會無論客觀上與主觀上都有加入國民黨找得政治上的同盟者的條件。但當時党中曾發生一個問題,就是「二七」事件初失敗,工人們心中都惑恐,欲用京漢路總工會名義在上海辦報,公開反吳。我們知道這種復仇的感情是原始的,在策略上絕不應如此,因為我們的進攻是有策略與有步驟的。另一方面這種傾向在客觀上,是要求中國共產黨有一很正確的政策,即是對國民黨之聯合政策,因為國民黨在中國革命史上是有地位的。此時加入國民黨本來已根本不成問題,但如何這會上再發生爭論呢?就是出於當時此問題的解釋不同。在第三次大會所爭論的主要點:第一,是否保留產業工人組織的問題;第二,國民黨是否是中國集中的和唯一的政黨。關於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結果是產業工人加入國民黨,在國民黨中去吸收我們的同志,此問題爭論甚大,到大會中乃解決。至於第二個問題則在委員會中解決了。加入國民黨問題已通過於大會了。今後的問題就是如何實行這個議決案的問題。第三次大會後,北方曹錕上臺,隨著臨城事件發生,而帝國主義者就借此威嚇曹錕與直系軍閥,當時輿論為之一變。而在南方則孫中山重新得著政權(這是當時的政治情形)。這時國民黨的政策是借臨城案來反曹、吳,孫中山曾拍出一通電,但這若以革命觀點來看,對於革命是不利的,因為主觀上雖是反曹、吳,但在客觀上間接幫助了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曾派代表欲與國民黨聯合宣傳反對臨城事件。可是孫中山不同意,故結果只得單獨發表宣言。此時大資產階級多是反對曹、吳的,大資產階級同小資產階級曾聯合組織了一《民治報》。當時我們的宣言召集國民會議,引起了外報的嘲笑,此時孫中山並未發出號召,以致這口號不能擴大,這不能不說是國民黨的一大缺點。此時在政治上雖有鼓動的機會,一般民眾都反對,但因國民黨只注意廣東軍事運動,故革命的浪潮不久就消沉下去了。第三次大會後不久到一九二四年一月國民黨乃召集第一次代表會議,舉行改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政策一方面是宣傳國民大會,另外又主張國民黨組織的改組。但在這個時候,正是反曹、吳的時候,可是國民黨沒有利用此機會出來活動,故不久反曹的空氣就消沉下去了。如上海資產階級的「民治委員會」,不久就瓦解下去。在第三次大會中,於工人運動之決議案多是保守,而實際上因「二七」失敗,故不能不保守,但同時也有進攻的。 4.國民黨之改組。一九二四年國民黨實行改組,因此我們第三次大會對國民黨所定的政策有實行的可能了,這證明第三次大會之政策是正確的。雖在當時有左傾的主張,這是不可免的。在七月之前主觀上我們的黨決定了此政策,而今客觀上都已成功。再看國民黨改組的意義,第一,國民黨以前的態度是猶疑的,尤其是反對帝國主義,當第三次大會時,我們黨中央移廣東,公開發表宣言,國民黨尚恐怖,簡直不願意我們的黨公開發表政治主張,另方面廣東離香港太近。但改組後就確定了正確的反帝國主義之綱領,這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從來所未有的。自鴉片戰爭八十餘年以來,也曾經過了許許多多次的反帝國主義運動,但都沒有正確的反帝國主義之政策。孫中山雖有三民主義,可是對帝國主義之態度尚有些曖昧,直到此時才有明確的政綱。一方面這是證明中國八十年的經驗,另一方面又是證明是世界革命的產物,是蘇聯十月革命和西方工人運動及第三國際的影響。這次大會確定了革命的目標,即是中國革命的要求,勞動平民的解放,把中國從帝國主義和軍閥壓迫之下解放出來,又在綱領上具體規定了工農之要求,確定了國民黨之政治趨向,又規定了要與世界革命發生關係及聯合蘇俄,而以前國民黨的口號,是中國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國民黨之改組又是證明了我們第三次大會之成功。但此時我們黨中就發生了不好的趨向,因為努力於國民黨的工作,故對於我們黨的工作與組織就忽略了,同時把共產黨與國民黨弄不清楚,這是由於党尚幼稚的結果。 (七)黨的第一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議。在一九二四年五月在上海召集黨的第一次擴大執行委員會。這時的情形:第一,因國民黨改組後已有五個月的努力,我們努力工作亦有五個月的經驗;第二,政治的環境在南方,國民黨在廣東並沒有好的成績,而在北方仍是曹錕執政,同時工人運動尚是保守的,故這次擴大會的責任,就是審查過去的工作,重新決定以後的政策,開會時國際代表已到中國,這次會議的主要問題如下: 1.討論我們在國民黨的工作; 2.討論工人運動新的責任; 3.討論農民問題; 4.討論黨與團的關係。 在第一個問題中包括了審查第三次大會的決議案。因為第三次大會中曾發生了爭論,第三國際亦知道,同時第三國際在土耳其國民革命運動中得著了不少的經驗,國際代表以土耳其的經驗,故對第三次大會的決議稍有所修改。他主張工人運動保留其獨立的組織,工人是我們的基礎,同時工人加入于小資產階級的政黨中。第二對國民黨性質的估量,謂國民黨是小資產階級的政黨,故本身上是不能集中的如無產階級的政黨。同時在實際上如國民黨的組織太集中了,則工農加入不便。第三對於國民黨工作確定了最正確的政策,就是我們唯一的工作是國民革命之宣傳組織工作,是很需要的。因為在理論上國民黨是小資產階級的政黨,本身不能集中,同時在五個月的經驗中,國民黨的組織是過於集中而機械化了,同時我們在國民黨的工作過去偏重於組織,甚至於中央執行委員會大部分都到國民黨中去工作,而黨的會議停止,有許多問題拿到國民黨中去解決,因為有些地方全是我們的同志,在事實上已發生了這個危險。第二個問題就是關於工人運動的議決案,中國的產業工人數量上雖少,但在革命運動中是集中的,共產黨要把他們集中與組織起來,然後才能領導與推動中國的革命,組織工人是我們唯一的責任。我們的基礎應建築於工人階級之上,又因當時工人階級的覺悟需有共產黨的指導才會走正確的道路,因此把第三次大會的錯誤完全糾正了,在關於組織上指明應注意工人基本的組織。第三個問題是農民問題,在這次擴大會議中討論農民問題尚有一議決案,但當時的理論很少,唯一決定了許多口號(如組織農民自衛軍、反對苛捐雜役、反對預征錢糧、反對土豪劣紳及苛租等)。以後的農民運動都是在這些口號之下去做的。第四個問題就是黨與團的關係問題,在這次會議中何以會發生問題呢?因為在實際上弄不清楚,發生了許多困難,在此次擴大會上,第一確定了青年團的責任,指明了青年團的工作,其次確定了入青年團的年齡,青年團員至少不能超過二十五歲,同時又因青年的分子有很多是成年工人,都在青年團中,故使青年團發生獨立的傾向,另外使許多黨員及負責同志視青年團為黨的預備學校,當青年團在南京開第二次大會時就發生了獨立的傾向,議決案寫下了青年團的工作,是獨立的,不受黨的支配,如北京青年團的負責同志,完全不受党的指揮,故這次黨的大會,特加以指明。經過這次決議後,於是就有大批的團員到党中來了,以後團與黨的工作及組織漸分化了。這次擴大會議的意義:第一,把第三次大會的錯誤糾正了,把未解決的問題確定了,同時又把不好的影響洗脫,對於國民黨的工作有很正確的答覆,即是應以宣傳工作為主要,而組織工作次之,但是並不是不作組織工作。一九二四年五月開第一次擴大會議,而一九二五年開第四次大會。在第一次擴大會以前就有同志發生一種疑問,就是我們目前工作即是加入國民黨作國民革命,然則共產黨是否可以取消呢?這種錯誤是由於同志對主義的瞭解或是對党的理論同志們的觀點尚未穩固的原因,這個錯誤若不糾正,不特對黨危險,即對國民黨的工作亦危險。但自第三次大會以後,因得了正確的瞭解,故把同志們的錯誤完全糾正了。其次,把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組織分開,即是把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獨立起來。再其次,在國民黨中的工作,把以專門做組織工作糾正而轉到注意作宣傳工作,因為我們之所以加入國民黨是要到國民黨中去做政治的鼓動及煽動。另外對於農民運動,當時只有廣東作起來了,都有很好的成績,組織了十幾萬的農民群眾在我們口號之下。其次在工人運動方面,雖然當時還是保守的,但注意了黨的組織了,以前不過是工會的組織,在第三次大會以後,就使各地同志明白了工人運動的意義與必要。再者團與黨的關係也在第三次大會確定了,這些都是第三次大會後所得的成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