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獨秀 > 陳獨秀文集 | 上頁 下頁
直奉衝突之迫近與各方應取的態度


  (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自吳佩孚通電護法討赤到國民軍退出北京,這四個月間是英日、吳張合作支配北方向中國民眾進攻時期。自國民軍退出吳、張勢力進了北京,因為互爭政權,吳、張間及其背後之英、日間便發生了衝突,這種衝突日益發展,到現在已由暗鬥而進於明爭。他們的暗鬥明爭,表面上雖然是護憲與反護憲,實際上乃是內閣與總統之爭。

  依據憲法恢復顏閣,已為張作霖所不悅;此次閣員分配,除奉派一個半員外內鄭陸張,幾乎是清一色的直系內閣,此為奉張所不能容忍,因此有電京反對顏氏攝政之說;張學良、張宗昌遂於十二日相繼出京,石老娘胡同辦公處完全結束。內閣問題即或能以易人及重新分配而消弭爭端,恢復國會選舉總統之爭即代之而起。賄選國會議員,直系占大多數,事前直方對於總統選舉問題若無對奉屈服之協定,奉方豈甘心屈服于直方承認國會之恢復?張作霖即礙於前此協定而不便公然反對顏閣與國會,其消極抵制亦足使顏閣及國會均不能實際存在,如此醞釀日久,又加安福派之活動,英日、張吳的聯合戰線終必破裂。

  此聯合戰線破裂時,民眾對之應取何態度呢?民眾對英日、吳張,始終是一致反對,同時也注意他們的聯合戰線之破裂,是有利於民眾的一個事實;民眾因不必援助何方,即對於擁護賄選國會之直吳,比對奉張更加反對,對於盤據中國腹地為害中國更是國家的而非地方的之英、吳,比對日、張更加反對。

  國民政府及國民軍,對於吳、張衝突,將取何種行動呢?不用說國民政府對吳、張兩派軍閥是一致反對的;又是其北伐的軍事行動,一開始便與直吳觸接,不倒吳莫由討張,況且眼前進攻湖南同時又正在準備援助馬濟進攻廣西的,是直吳不是奉張:「先討吳後討張」,這是國民政府不易的軍略。國民軍若聯直攻奉,則所得的除熱河外將一無所有,所失的是為直吳利用,助其恢復全國唾棄的賄選國會,斷送國民軍的政治生命,因此國民軍也只有和國民政府取一致的態度,采同樣的軍略,才能得民眾的同情,才能由山西一直向南發展和國民政府北伐討吳的軍事勢力相連接。

  以上只是國民政府及國民軍反軍閥戰爭的目前一部分軍事工作,這一部分工作如果成功,其意義就是為中國革命的軍事勢力立下一個比現在穩固的基礎,可是全國的民眾,尤其是受奉系軍閥蹂躪最甚的直隸、山東、奉天民眾,應同時奮起反抗當地的軍閥,引導所有傾向革命的軍事勢力,使此次戰爭成為普遍全國的反軍閥戰爭,一直到摧毀一切軍閥的政權,建立革命的人民政府。

  署名:獨秀

  《嚮導》週報第一五四期

   1926年5月22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