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獨秀 > 陳獨秀文集 | 上頁 下頁
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


  ——在中國公學第二次演講會上的講演(一九二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如若有人問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大概的答詞必然是愛國救國。我以為五四運動的發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國政府的兩種壓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說不是愛國運動。但是我們的愛國運動,遠史不必說,即以近代而論,前清末年,也曾發生過愛國運動,而且上海有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校。十年前就有標榜愛國主義的根據運動。何以社會上對於五四運動無論是讚美、反對或不滿足,都有一種新的和前者愛國運動不同的感想呢?他們所以感想不同的緣故,是五四運動的精神,的確比前此愛國運動有不同的地方。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運動特有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

  (一)直接行動;
  (二)犧牲精神。

  直接行動。就是人民對於社會國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動,加以制裁,不訴諸法律,不利用特殊勢力,不依賴代表。因為法律是強權的護持,特殊勢力是民權的仇敵,代議員是欺騙者,決不能代表公眾的意見。清末革命的時候,人人都以為從此安寧了,不料袁世凱秉政結果,反而不好。袁世凱死的時候,人人又以為從此可以安寧了,不料現在的段祺瑞、徐世昌執政,國事更加不好。這個時候,中國人因為對於各方面的失望,大有坐以待斃的現象。自從德國大敗俄國革命以後,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變。於是,中國人也受了兩個教訓:一是無論南北,凡軍閥都不應當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動的希望。五四運動遂應運而生。一般工商界所以信仰學生,所以對於五四運動有新的和前次愛國運動不同的感想,就是因為學生運動是直接行動,不是依賴特殊勢力和代議員的卑劣運動呵!

  中國人最大的病根,是人人都想用很小的努力犧牲,得很大的效果。這病不改,中國永遠沒有希望。社會上對於五四運動,與以前的愛國運動的感想不同,也是因為有無犧牲的精神的緣故。然而我以為五四運動的結果,還不甚好。為什麼呢?因為犧牲小而結果大,不是一種好現象。在青年的精神上說起來,必定要犧牲大而結果小,才是好現象。此時學生犧牲的精神,若不如去年,而希望的效果,卻還要比去年的大,那更不是好的現象了。以上這兩種精神,就是五四運動重要的精神。我希望諸君努力發揮這兩種精神,不但特殊勢力和代議員不是好東西,就是工商界也不可依賴。不但工商界不可依賴,就是學界的份子好朋友,都不可依賴。最後只有自己可靠,只好依賴自己!

  署名:陳獨秀
  《時報》
  1920年4月22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