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獨秀 > 陳獨秀文集 | 上頁 下頁
現代歐洲文藝史譚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

  歐洲文藝思想之變遷,由古典主義(Classicalism)一變而為理想主義(Romanticism),此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文學者反對模擬希臘、羅馬古典文體,所取材者,中世之傳奇,以抒其理想耳,此蓋影響於十八世紀政治社會之革新,黜古以崇今也。十九世紀之末,科學大興,宇宙人生之真相,日益暴露,所謂赤裸時代,所謂揭開假面時代,喧傳歐土,自古相傳之舊道德、舊思想、舊制度,一切破壞。文學藝術,亦順此潮流,由理想主義,再變而為寫實主義(Realism),更進而為自然主義(Naturalism)。

  自然主義,唱於十九世紀法蘭西之文壇,而左喇(Emile Zola,法國巴黎人,生於一八四〇年,卒於一九〇二年)為之魁。氏之畢生事業,惟執筆聳立文壇,篤崇所信,以與理想派文學家勇戰苦鬥,稱為自然主義之拿破崙。此派文藝家所信之真理,凡屬自然現象,莫不有藝術之價值,夢想理想之人生,不若取夫世事人情,誠實描寫之有以發揮真美也。故左氏之所造作,欲發揮宇宙人生之真精神真現象,於世間猥褻之心意,不德之行為,誠實臚列,舉凡古來之傳說,當世之譏評,一切無所顧忌,誠世界文豪中大膽有為之士也。與氏最稱莫逆者,法蘭西小說家龔枯爾(Goncourt)、佛羅倍爾(Guctave Flaubert,法國Rouen人,生於一八二一年,卒於一八八〇年)及都德(Alphonse Daudet,生於一八四〇年,卒於一八九七年)。吾國胡適君所譯《柏林之圍》(Le Siege de Berlin,見《甲寅》第四號)及《割地》(原義最後之課Derniere Classe)二篇皆都德所作。俄羅斯小說家屠爾格涅甫(Ivan Turgenev,生於一八一八年,卒於一八八三年),即本志譯錄之《春潮》作者。當時青年文士及美術家,承風扇焰,遍于歐土。自然派文學藝術之旗幟,且被於世界。法人裴利西(Georges Pellisier)不滿意於自然主義者也,所著《現代文學之運動》(Le mouvement litteraire contem porain)中,有言曰:「自然主義,果真失敗乎?即其毀壞無複存續,而于堅持文學上之觀察力,及現實界真誠之研究,其功跡亦未可沒。其最可稱道者,莫如小說,若佛羅倍爾,若龔枯爾兄弟〔兄名Edmond de Goncourt(1822—1879),弟名Jules de Goneourt(1830—1870)〕,若都德,若左喇,若莫泊三(Henri Rene Alburt Guy de Moupassant,生於一八五〇年,卒於一八九三年),若法白兒,求之吾國歷代文學史中,以小說得名之正,未有能過之者也。」讀此可見今日歐洲自然派文學之勢力矣!

  現代歐洲文藝,無論何派,悉受自然主義之感化。作者之先後輩出,亦遠過前代,世所稱代表作者,或舉俄羅斯之托爾斯泰,法蘭西之左喇,那威之易蔔生(Heurik Ibesn,1828—1906),為世界三大文豪。或稱易蔔生及俄國屠爾格涅甫,英國王爾德,比利時之梅特爾林克(Maurice Maeterliuck,生於一八六二年,今尚生存),為近代四大代表作家。

  現代歐洲文壇第一推重者,厥唯劇本,詩與小說,退居第二流。以其實現於劇場,感觸人生愈切也。至若散文,素不居文學重要地位。作劇名家,若那威之易蔔生,俄羅斯人安德雷甫(L.N.Andreycv,今尚生存),英人王爾德、白納碩(Brnard Shaw)、伽司韋爾第(Galsworthy),德意志之郝蔔特曼(Hauptmann),法人布若(Brieud),比利時之梅特爾林克,皆其國之代表作家,以劇稱名於世界者也。

  裴利西原語如下:Le naturalisme fit-il réellement faillite?S』 it ne laissait rien de durable,encore aurait-il bien mérite de la littérature en la ramenant 'l』 observation,a l』 étude sincère de la rèalite,Mais,pour ne parlerici que du roman,nous lui devous Flaubert,les Goncourt,Daudet,M.Emile Zola,Guy de Maupssant,Fadin and Faber;et peutetre aucune autre époque de notre histoire litteraire ne fournirait,daus·un seul genre,plus de noms justement illustres.

  1915年11月15日《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三號署名:陳獨秀

  *** 

  西洋所謂大文豪,所謂代表作家,非獨以其文章卓越時流,乃以其思想左右一世也。三大文豪之左喇,自然主義之魁傑也。易蔔生之劇,刻畫個人自由意志者也。托爾斯泰者,尊人道,惡強權,批評近世文明,其宗教道德之高尚,風動全球,益非可以一時代之文章家目之也。西洋大文豪,類為大哲人,非獨現代如斯,自古爾也。若英之沙士皮亞(Shakespeare),若德之桂特(Goethe),皆以蓋代文豪而為大思想家著稱於世者也。

  托爾斯泰之遠祖,出於普魯士,德文原姓曰狄克(Dick),俄譯曰托爾斯泰(Tolstoi)。十七世紀之末,俄帝大彼得,與其姊爭政權。托爾斯泰家,以助帝受爵,世為名族。大文豪托爾斯泰,生於一八二八年,為其父之第四子,三歲失母,九歲喪父,以姑母之助,學于莫斯科大學。自幼天性高逸,時作遐思,曾自述其七八歲時,發奇妙之想,以為人苟熟練,不難飛行空中,有時攀登樓窗,試飛空之技,墜地負傷,家人大驚。二十歲時,卒業於聖彼得堡法科大學,得法學士學位。不事獵官運動,歸耕故鄉三年,投身高加索遠征軍,任炮兵士官,屢冒危險,建殊功。暇時博飲漁色,豪邁作樂,為同行士官之中心。俄土戰爭旋起,托爾斯泰轉任軍令部參謀,是役也,托氏於槍林彈雨之下,三軍氣阻之時,毅然揮眾以禦敵。一八五五年,任山炮隊指揮官。黑山劇戰,勇名益著,依功應授侍從武官之職。乃以肆口批評軍令部長官,賈老將之怨,遂以見阻。旋以報告戰況之任務,急歸彼得堡,堅請免職,軍隊生涯自此終,文學生涯自此始。

  托氏從征高加索也,感其地天然之美,文思勃發,馳聲帝京。及其歸也,彼得堡人以貴族而兼勇士文豪歡迎之。宴飲無虛夕,一時美人名士,靡不樂與握手訂交。著名小說家屠爾格涅甫,稱托氏為俄羅斯拔群之著作家。當時之盛名,可以想見。然托氏理想超凡,又銳於觀察力,脫身帝都歡迎文家讚賞聲中,若棄弊〔蔽〕屣。複歸耕故鄉,時年二十有六。彼嘗自述此時代之思想曰:余自戰場凱旋,初以文明為人生之最大目的,而促進此文明者,文學家美術家是也。然叩之於我及我之心中,果何所能,何所知?而不能答。又覺文明之為物,不少可疑之點。因自認所信之誤,遂欲脫卻文學家美術家之浮名矣!又氏之「自白」書中有言曰:由文章而得之浮名與金錢,足蔽餘之靈眼,數年間不能忘此結習也。彼隱居後,專心農事,暇則讀書自娛,或著短篇紀事之文,然閑淡之田園生活,猶非青年托爾斯泰之所能安。居未久,遂作遠遊之計,首赴波斯,次至意大利,次至法蘭西,得愛兄尼古喇死耗,急遽歸國,傷悼之餘,注全力于人生大問題「死」之研究。此托爾斯泰生平道德思想大革新之遠因也。時值俄皇尼古喇一世歿,曆山二世踐祚,解放農奴之問題發生,俄羅斯之志士,群起以求善後之策,托氏以為此輩毫無教育之農奴子弟,乏獨立生活之知識,放任置之,終無良果,應如何教導之,使為德義健全之農民,遂以此動西歐觀察之念,首赴德意志,調查農民教育之組織,繼遊意大利、瑞典,經法之巴黎,英之倫敦,再至德意志,考察幼稚園,歸國從事鄉土之教育事業,時在一千八百五十九年。

  署名:陳獨秀
  《青年雜誌》第一卷第四號
  1915年12月15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