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閒話閑說 | 上頁 下頁


  26

  從世俗本身來講,也是一直在變化的,不妨多看野史、筆記。

  不過正史也可讀出端倪,中國歷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漢人。孟子就說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稱為「戎狄」。常說的唐,皇家的「李」姓,是李家人還沒當皇帝時被恩賜的。這李家人生「虯髯」,也就是卷毛連鬢鬍子,不是蒙古人種,唐太宗死前囑咐「喪葬當從漢制」,生怕把他當胡人埋了。

  陳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裡的考證非常詳細,你們有興趣不妨讀讀,陳先生認為種族與文化是李唐一代史事的關鍵,實在是精明之論。

  我去陝西看章懷太子墓,裡面的壁畫,畫的多是胡人,這位高幹子弟交的盡是外國朋友,更不要說皇家重用的軍事大員安祿山是突厥人,史思明是波斯人。安祿山當時鎮守的河北,通行胡語,因此有人去過了河北回來憂心忡忡,認為安祿山必反。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你們若有興趣,拿來當閒書讀,一天一小段,唐的世俗典故,物品來源,寫得健朗。

  也是唐朝人的崔令欽的《教坊記》,現在有殘卷,裡面記的當時唐長安、洛陽的世俗生活,常有世俗幽默,又記下當年的曲名,音樂大部分是外來的,本來的則專稱「清樂」。

  27

  我想唐代多詩,語句比後世的詩通俗,是因為新的音樂進來。

  唐詩應該是唱的,所謂「裝腔」,類似填詞,詩配腔,馬上就能唱,流布開來。

  唐傳奇裡有一篇講到王之渙與另外兩個大詩人在酒樓喝酒,聽到旁邊有一幫伎女唱歌,於是打賭看唱誰的詩多。

  我們覺得高雅的唐詩,其實很像現在世俗間的流行歌曲、卡拉OK.

  白居易到長安,長安的名士顧況調侃他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意思是這裡米不便宜,留下來難哪,這其實是說流行歌曲的填詞手競爭激烈。

  白居易講究自己的詩通俗易懂,傳說他做了詩要去念給不識字的婦女小孩聽,這簡直就把通俗做了檢驗一切的標準了。

  做詩,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為什麼會引起生存競爭?看來唐朝的詩多商業行為的成分,不過商品質量非常高,偽劣品站不住腳。

  唐代有兩千多詩人的五萬多首詩留下來,恐怕靠的是世俗的傳唱。

  唐的風采在燦爛張狂的世俗景觀,這似乎可以解釋唐為什麼不產生哲學家,少思想家。

  28

  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漢人。辛亥革命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若說的是恢復到明,明的朱家卻是回族,這族譜保存在美國。

  漢族種性的純粹,是很可懷疑的,經歷了幾千年的混雜,你我都很難說自己是純粹的漢人。在座有不少華裔血統的人生連鬢鬍鬚,這就是胡人的遺傳,蒙古人種的是山羊鬍子,上唇與下巴的鬍鬚與鬢並不相連。

  中國歷代的戰亂,中原人不斷南遷。廣東人說粵語是唐音,我看閩南語亦是古音,以這兩個地區的語音讀唐詩,都在韻上。

  北方人讀唐詩,聲音其實不得精神,所以後來專有金代官家的「平水韻」來適應。毛澤東的詩詞大部分用的就是明清以來做近體詩的平水韻。

  所謂的北方話,應該是鮮卑語的變化,例如入聲消失了。你想北方遊牧民族騎在馬背上狂奔,入聲音互相怎麼會聽得到?聽不到豈不分道揚鑣,背道而馳?入聲音是會亡族滅種的。

  內地說的普通話,臺灣說的國語,都是北方遊牧民族的話。杭州在浙江,杭州話卻是北方話。北宋南遷,首都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轉成了南宋的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想來杭州話會是宋時的河南話?

  殷人大概說的是最古的漢話,因為殷人是我們明確知道的最古的中原民族,不過炎帝治下的中原民族說的話,也可算是漢話,也許我們要考一考苗瑤的語言?不過這些是語言歷史學者的領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