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常識與通識 | 上頁 下頁 |
藝術與催眠(2) |
|
我認為C小姐不是要說謊,她只是將遺忘了的閱讀在催眠狀態下又回憶出來了。所以當我聽到" 臺北催眠秀"裡的明星們在催眠中敘說的"前世"差不多都是某外國公主、貴婦,我猜她們日常最動心的讀物大概是"白馬王子",也是西方古代"純情片"的票房支持者。 被催眠後,人的回憶力增強。美國有個馬爾庫斯(F·L·Marcuse)博士寫過一本《催眠:事實與虛構》(Hypnosis:Facts&Fictions),書裡提到一個例子,說有個囚犯因為遺產的事需要找到他的母親,但是他從小就離開家鄉了,結果怎麼也想不起來家鄉在哪裡,而且連在哪個州都忘了。監獄裡的醫生於是將他催眠,讓他回到小時侯的狀態,但還是想不起來,不過這個囚犯卻想起來小時候搭過火車,醫生就叫他回想站上播音器報站的聲音,於是在催眠的誘導下,小站站名的發音浮現腦海,可惜叫這個名字的站全美有六個。不料囚犯又想起來家鄉小鎮上一個家族的姓,結果站名和姓,讓他最終找到了母親。 催眠能幫助成年人回憶出他們幼兒園時期的老師和小朋友的名字,當然,你也猜到了,催眠也可以誘導受害者或目擊者回憶出不少現場細節,幫助警方破案。 一九九四年初美國加州有個案子,是一個叫荷莉的女子因為厭食症求醫,醫生伊莎貝拉告訴荷莉,百分之八十的厭食症是因為患者小時候受過性侵犯。結果荷莉後來想起自己五到八歲時被父親葛利騷擾、強暴過十多次。伊莎貝拉在羅斯醫生的協助下,用催眠藥催眠荷莉,荷莉於是在催眠狀態下回憶起被父親強暴的更多細節。 催眠後的第二天,荷莉開始當面指控父親,隔天,荷莉的母親要求離婚。事情鬧開了,葛利工作的酒廠解雇了葛利。 覺得莫明其妙的葛利,一狀告到法院,控告伊莎貝拉和羅斯催眠他的女兒,將亂倫的想法輸入她腦中,法院舉行了聽證會,哈佛大學的厭食症專家說兒童期遭到的性騷攏與厭食症的發展沒有關係,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心理系教授則認為催眠不具確定真相的功能,但是病人會變得敏感。結果是法庭判兩位醫生"無惡意,但確有疏忽",賠償葛利先生五十萬美元。 因為美國這類官司每年大概有三百件,所以有一群蒙受過不白之冤的人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協助控告"胡亂植入記憶"的醫生。 因此催眠雖然會增強人的記憶力,但是人也會在被暗示的催眠狀態下產生虛構和扭曲,出現極為尷尬的結果。法國是搞催眠研究比較早的國家,因此法國法院不許催眠資料作為證據,美國大多數法院也規定如此。 前面提到的馬爾庫斯的那本書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案例是講有個男子常常會冒出一段自己也不明白的話來,聽來像一種古代語言,譬如我們突然聽到"制書律不分首從擬監斬候"的感覺。細查之下,有本書裡真有那樣一段話,這個男子在圖書館裡偶然看到過一眼。 有一種催眠學英語的方法,據說效率非常之高。我沒有去試過,我怕被誤植了一些莫明其妙的東西在腦裡,改就難了。有一個美國人當面向我指出過《洛杉礬時報》的一些拼寫錯誤。我只不過是個寫書的,又不必"打入主流社會"(天,"融入"已經能叫人假笑得臉都麻了,"打入"會是一副什麼嘴臉呢),日常在舌頭上滾來滾去的就是那麼多詞兒,應付個警察,打個問訊足夠了,碰到不懂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誰還能宰了你? 扯遠了,回來說催眠。俄國的催眠學家瑞伊闊夫(V·Raikov)在六十年代(那時還是蘇聯)以一百六十六個容易進入深度催眠的小有藝術基礎的人為實驗對象,分別暗示他們是某某藝術大師。結果這些人在有了新的"身份"之後,不再對自己原本的名字有反應,甚至對鏡子裡的自己都不認識了。瑞伊闊夫讓他們在催眠狀態下畫畫兒,拉琴,下棋,結果下棋者的棋術令前世界國際象棋王塔爾(M·Tal)印象深刻,畫畫兒者的畫很有拉斐爾的樣子,拉提琴者的演奏像極了克萊斯勒。瑞伊闊夫據此在莫斯科舉辦過"催眠畫展"。 而且,現代"心理神經免疫學"開始注意到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怎樣影響其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其實古希臘就有祭司暗示病人"會在夢中見到神,神會有指示"的療病法,中國的《黃帝內經》則實在得多,不涉及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