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諸葛青雲 > 血連環 | 上頁 下頁 |
二 |
|
「你我邂逅於此橋,定情於此橋,分離也於此橋,為何偏偏不能重逢於此橋?這莫非天意,常言道:『真情上可感天』,難道說你我的情不夠真?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今夜,天雖不老,月卻不圓,這說明了天本無情,月亦有恨,但你呢?我呢? 「你說過,期以三年,三年不見,不等也罷,這是第三年了,你仍然不來,偏偏今夜我不能徹宵久等,因為我另外有個約會,這約會關係我的一生,我不能不去…… 「蘇東坡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你我已然悲離,歡合卻在何時?我……我幻滅了三次希望,還敢存第四次的希望嗎?只有虔心默誦『但願人長久』的詞句,代作祝禱而已。」 「嗆……」 喃喃自語暫歇,清越龍吟忽起,寒芒如電之下,使拂面秋風,更添了幾分寒意。 青衫人手中,多了一柄長劍,發出一聲自嘲苦笑,又複喃喃說道: 「江湖人所共知,我被群推為第一流的罕世髙手,但這對我有什麼用?你說過,很喜歡這柄劍,如今教我怎樣送你?唉!名號、寶劍,不要也罷!」 語音落處,挺腕忽震,長劍劇抖,竟把柄百煉精鋼,震抖得寸寸斷折,化為一串銀星,飛瀉橋下。 轉瞬間,手中只剩下七寸斷劍,和一個劍柄。 青衫客目注劍柄,又是一聲苦笑,倏然翻腕下插。 「錚」然脆響,石火星飛,斷劍沒入石欄,只剩下劍柄在外,絲穗迎風,不住飄拂。 這時,青衫客騰身而起,人影如星,電閃不見。 騰身時,隨風灑落了幾點晶瑩之物,那是傷心熱淚。 晶瑩熱淚,直墜橋下,隨著無情逝水,漸漸東去。 人去、橋空,茫茫夜色中,又是一片如死沉寂。 只剩下那僅露劍柄,深沒石欄的斷劍,以及絲絲縷縷的迎風劍穗。 其他,毫無痕跡。 但,這寂靜未能保持多久,不知何時,那古老、殘破、寂靜的十三孔橋之上,多了一條白影。 這白影身段美妙,胖瘦適中,分明是個白衣女子。 月未升,雲亂橫,星不朗,夜色黑暗之下,看不淸她的面貌。 但由於她那無限美妙的身段,霧轂冰紈的白衣,以及無形流露,宛如仙人,淩波仙子般的髙華氣質之上,可以想像得出,她必然很美,而且美得不帶半點人間煙火氣。 她站在石欄斷劍之前,一動不動,恍若一尊名手雕刻,栩栩如生的女神石像,一任那獵獵西風,吹起白衣,拂亂雲鬂。 旋即,那顆已然為夜風拂亂的烏雲螓首,緩緩垂了下來,香肩也緊接著一陣輕微聳動。 須臾,白衣女子香肩聳動的動作,漸趨停止,螓首緩抬,人影騰空疾射。 白衣女子不見了,那柄深深沒入石中的斷劍,也隨之失去蹤跡。 橋欄上,只剩下一個劍痕宛然的傷心石洞。 *** 這是一座巨塚。 這座巨塚,坐落在一處陰森、深邃、黯黑的山坳裡。 巨塚,由一塊塊的大石砌成,或許因乏人祭掃,石縫之中,業已長滿雜草。 因此,原本色呈深灰的巨塚,竟變成了一座青塚。 塚在山坳的最深處,緊靠著奇陡如削,高高矗立的峭壁。左邊,是一片稀稀疏疏的白楊林。 這地方,荒蕪人跡,白日裡已經夠懾人的,在夜晚更顯得鬼氣森森,猙獰可怖。 荒山無梆鼓,也不知是三更將近?抑或四更初敲? 一條人影,掠進山坳,直落那巨石青塚之前。 來人正是那位在十三孔橋之上,懷人傷情,斷劍寄恨的青衫客。 他來到了巨塚之前,向塚前巨大墓碑,看了一眼,立即揚聲說道:「司空遠應約而來,請示門……」 「請示門戶」的「戶」字尚未出口,一縷遊絲般的語聲,業已透塚而出答道:「老朽恭候多時,請進。」 一陣輕微異響,巨塚正前方,突然下陷,現出半人高的一個洞穴,又深又黑,一眼望不見底。 話聲又起,這回更覺清晰,似是由地下傳上,帶笑說道:「老朽病足,不利於行,未能於墓外恭迎,司空大俠要多多原諒。」 司空遠答道:「老人家言重,司空遠殊不敢當。」 語畢,毫無所怯,飄然舉步,低頭走進巨塚。 人剛進塚,背後異響又起。 适才所陷的洞口,業已合上,不見半絲縫隙,巧奪天工,佈置極妙。 洞內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但這難不倒功力高絕無匹的司空遠,他夷然無懼地,踏著蜿蜓下降層層石階,飄身而下。 石階走盡,眼前突然一亮,有人燃起了燈。 這石階盡頭,是一間圓形石室,室中,別無長物,只在中央部位的一個石墩上,放了一具棺木。 棺蓋之上,置放著剛剛點燃的一盞孤燈。 憑藉孤燈的光亮,雖然微弱,也可看見對面那略呈弧形的石壁上,有兩個緊閉著的石門。兩個石門中央,再複稍前方的地上,盤膝坐著一個五旬有餘的黑衣老者。 黑衣老者瘦削、精悍、長眉、細目,相貌清秀,有修然出塵之概,使人一望之下,便覺得定是位高人隱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