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雲中岳 > 草莽芳華 | 上頁 下頁 |
一六二 |
|
▼第三十六章 秋水伊人 近午時分,趙子玉姑娘穿了一身青儒衫,出現在蕪湖碼頭,女扮男裝翩翩濁世佳公子,確是惹人注目。 安慶來的船緩緩靠上了碼頭,下船的旅客中,出現了紫金鳳與尹琴姐妹倆,帶了兩名侍女與兩名從人,匆匆上了碼頭。 尹琴看到了急步排眾而來的趙姑娘,不由一怔,訝然迎上問:「咦!趙公子,你的臉色怎麼這樣難看?你……」 趙姑娘滿臉愁容,惶然道:「尹姑娘,天磊哥走了。」 「怎麼?他……」紫金鳳驚問。 趙姑娘苦笑,幽幽一嘆道:「昨晚上走的。他的傷還沒好,昨天我有事,離開寧宣一個時辰,他便匆匆走了。」 「哎呀!說好了等我們回來接他回安慶,他怎麼走了?可留有口信?」 「沒有。」 「不辭而別?熊東主怎麼說?」尹琴搶著問。 「據熊東主說,我離開不久,有個五十來歲的人,登門求見天磊哥,說是有要事面陳。之後,天磊哥打發來人走後不久,便悄然從後門走了。」 「老天爺,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的傷尚未養好,就不怕人家擔心。」紫金鳳焦急地說。 「會不會有了意外?」尹琴問。 趙姑娘搖頭道:「不可能是意外。我知道,他不願與我久處,上次在九江,他也是一聲不響便一走了之。」 「咱們得設法找到他。」尹琴急急地說。 趙姑娘滿懷幽怨地說:「我已經派人四出打聽了,迄今仍無消息。」 「咱們趕快分頭尋找……」 趙姑娘黯然地說:「恐怕我不能留下來了。昨日我接到家書,須盡早動身返家,這裏的事,只好勞駕你們兩位了。我等你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走吧,咱們到住處再商量。」 紫金鳳出動了不少人,四出打聽銀漢孤星的消息。可是,她們失望了,猶如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兩月前,河南府嵩縣,小地方。 地方雖小,卻出了一位大名人伊尹,商朝的賢相,助湯伐桀名標青史。伊尹的出身大有問題,事蹟近乎神話。據說,有莘氏女採桑於伊川,得子於空桑中,長而相殷;他的姓採桑澗是伊河的一條小支流,在嵩縣南北流入伊,目下仍稱為空桑澗河。 出南門沿小徑南行,約八里地便到了空桑澗。這一帶全是山,整個嵩縣位於山區的一處小盆地內,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只有一條小官道通向東北一百六十里的府城。另有一條小道至伊陽縣。西南,是伏牛山區,走上百里不見人煙並非奇事,生活在這一帶,不啻置身化外。 距空桑澗的里餘,有一座小村莊,地名柏谷鄉。這是南入山區的最後一座小市集,也是附近四鄉的農產聚散地。北面兩里地,另有一座小村叫唐聚。 唐聚,顧名思義,便知是一姓村,是姓唐的族人聚居之所。在河南府,以「聚」為名的村落平常得很。在陝西西安附近,則稱曲,如韋曲、武曲、樊曲等等,與河南的聚性質相同;凡是冠以姓者,定是一姓村。 唐聚由於是一姓村,而且人丁甚旺,因此形成嵩縣數一數二的大族,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可左右地方的潛勢力。村位於南北要道,小徑貫村而過,實際控制住南面的柏谷鄉,控制住柏谷鄉的咽喉。很久很久以前,相谷鄉進城的小娃娃們,經常與唐聚的小娃娃衝突。 久而久之,柏谷鄉的人,與唐聚的人便成了仇敵。到底仇是如何結的?恐怕誰也弄不清,也許是上一代又上一代,某一方面的小娃娃吃了虧,然後是報復又報復。小娃娃們長大了,就這麼一代又一代地交代下來,彼此勢成水火,挑剔報復循環不絕,愈演愈烈。終於,在四五十年前演成了大火拼,開始出人命。 總之,柏谷鄉在先天上便吃了虧,人不夠團結是原因之一,最要命的是鄉人進城,非走唐聚不可,除非一二十人結夥而過,不然保證會被打得頭破血流。 多年前,柏谷鄉的人不勝其擾,忍痛改道走西面的大王涌,寧可多走六七里,算是讓步放棄路權。 唐聚得意了許多年,但這幾年又蠢然欲動,似乎仍不滿足,不時派人辯說大王涌的人,要求大王涌的人封路。大王涌的人當然並不傻,如果封路,那麼,柏谷鄉可能以牙還牙,也斷絕大王涌的人至柏谷鄉趕集的權利,豈不兩敗俱傷?因此一直就沒答應。當然,大王涌的人也看不慣唐聚那些人的嘴臉。 唐聚的族長唐柱國,犯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不該惱羞成怒遷怒大王涌的人,兩面樹敵犯了大忌,竟然不擇手段威迫利誘,陰謀難逞終於引起了一場械鬥,那會有好處?一動刀槍,難保沒有人受傷。 柏谷鄉當然站在大王涌的一邊,雖不曾參與械鬥,但送糧送牲口致意在所難免。這一來,三方面壁壘分明,巨變在蘊釀中。 直至十餘年前,柏谷鄉蕭家竟然出了一位曾經高中進士及第,外放知縣的蕭宗慈,這件事方冷卻下來。 唐聚的子弟天膽也不敢與朝廷的命宮作對,仇恨暫且壓下靜待機會,不時請巫師施術,想降災蕭家除去眼中釘。 蕭宗慈是個深明大義的讀書人,從未想到公報私仇,甚至他派人迎接家小赴任,走的也是大王涌而不走唐聚,可知他的為人了。 十餘年來,他仕途多舛,不但不曾晉升,甚至曾經閒置了幾年,他絲毫不以為意,似乎對功名仕途並不熱衷。糟的是他年過半百,膝下猶虛,蕭夫人肚皮不爭氣,只替他生下兩位千金。 這天,唐聚殺豬宰羊筵開五十席,敦請城內的朋友與四鄉的戚朋前來大事慶祝,即席宣布蕭宗慈已告老致任,不久便可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返鄉。一個告老丟官的人像是落水狗,唐聚的人機會來了,十餘年的怨氣,終於等到這一天。 唐聚狂歡了三天,然後是數十天的等待。 這天,消息傳到,蕭宗慈的車馬已經到了縣城。 蕭宗慈傍晚時分抵達縣城,利用晚上至城中親友處拜會。次日一早,立即啟程返家,歸心似箭,自是意料中事。人是勢利的,一個告老致仕的小知縣,已沒有利用價值,因此送行的親友少之又少。 蕭宗慈一馬當先,他後面一騎,是一位年約三十慈眉善目的壯年人。再後面是四乘山轎,乘坐著蕭夫人、次女蕭珮芝、僕婦與姑娘的奶娘。山轎後,是乘馬的唯一老僕,與請來照料的兩名腳夫,四匹載了箱籠行李的健驢。 如果走唐聚,只有七里路。如改走大王涌,是十四里。他們走上了大王涌小徑,預計一個時辰便可到家了。 七八里路到大王涌,這段路很好走,小徑繞過五六處小山坡,路旁綠樹成蔭,暑氣全消。 走了一半路程,前面山坡下的樹林中,突然閃出六七名佩刀持叉挾槍的獵人,攔住去路呵呵大笑。當路攔阻的是唐聚的族長唐柱國,四十來歲年紀,壯得像一條大枯牛,三叉支地攔住去路,大笑著叫:「蕭老大,別來無恙,一別十餘年,哈哈!還記得唐老大麼?赫赫七品知縣大人衣錦還鄉,宦囊充足,不知刮了多少地皮回家?哈哈!恭喜恭喜。」 蕭宗慈勒住座騎,淡淡一笑道:「唐柱國,你還是老樣子,氣盛得很。至於我是否刮了地皮,恐怕得勞駕你親自去打聽了。我蕭宗慈做了兩任知縣,箱籠中有兩把萬民傘,卻沒有帶地皮。哦!一向可好?近年來收成不錯吧?」 唐柱國怪眼亂轉,陰陰一笑道:「還好還好,你總算替咱們嵩縣人增光不少,咱們嵩縣近百十年來,也曾出了不少官,但從沒聽說他們得了什麼萬民傘。不過,自己定製三五把萬民傘並不難,找幾個狗腿子出面起哄不就成了?喂!你那兩把萬民傘,是不是這樣得來的?」 唐柱國的話,幾乎沒有一句不帶挖苦。壯年人眉鋒深鎖,大聲問:「宗老,這人是怎麼一回事?幾乎每句話都帶刺,聽了委實刺耳。」 蕭宗慈苦笑道:「這位是老朽的鄰村唐聚的族長唐柱國,咱們自小即經常打打鬥鬥脫略成習……」 唐柱國哼了一聲,不悅地問:「蕭老大,這位是什麼人?」 蕭宗慈扳鞍下馬,笑道:「是區區的一位朋友,姓盛名永達。哦!柱國兄,可否借借路?十餘年久別,歸心似箭……」 「你慌什麼?路又不是你蕭家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