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陵樵子 > 丹青引 | 上頁 下頁 |
一五一 |
|
法慧上人向法本禪師問道:「今日盛傳本門第三代弟子十九人被戮斃命,師弟可知內情麼?」 法本禪師輕輕咳了一聲,道:「小弟就是為了察明此事,幾乎與李少俠動武爭執。」 「甚麼?」法慧上人面色微微一怔!道:「師弟你可是說,本門弟子之死,是李少俠所為麼?」 法本禪師赧然道:「不是……」繼而將內情詳細說出。 法慧上人面色一沉,說道:「師弟,你也太糊塗了,事實真相未清楚明白,就讓申、向兩位檀樾替本門出手,申、向兩位檀樾與本門篤交誼厚,雲天義薄,自然需處處關護,但你既未查究事實,又不勸攔於後,傳揚開去,武林之內豈不斥責少林妄啟釁端,挑激江湖殺劫。」 法本禪師做聲不得,申公泰、向青雲兩人愧赧之色泛襲於面。 李仲華忙道』也難怪法本大師起疑,晚輩也是方才推測明白上讓晚輩辯釋二法慧上人微笑道:「老衲恭聆。」 李仲華恭身道:「上人這般說話,晚輩愧不敢當。」繼而目光移注在盧祥臉上,道:「盧老師,在下有三件事要請教,可否做答?」 盧祥面色一怔!答道:「少俠有話要問,盧某若然知道,無不謁誠相告。」 李仲華略一沉吟,問道:「盧老師在何處相遇「紫衣無影」褚神風前輩?當場對方尚有何人?拚搏起於何時?」 盧祥想了一想,答道:「在楚雄鎮南之間一片荒山野嶺中,傍臨驛道不遠,只有褚神風老師一人,日尚偏東未中,時交申末午初。」 李仲華連連搖首道:「這就不對了,在下相隨褚前輩同行,片刻未離,只在驛道中奔行,何況抵達楚雄鎮南之間,天色已交末正,顯然有人冒名假扮,遂其借刀殺人之計。」 盧祥面現驚愕不已。 李仲華微微一笑,問道:「當時盧老師相遇褚前輩,他的語聲與現在的並無絲毫不同麼?」 盧祥立時舉手重重擊了下腦袋,自責道:「盧某實在糊塗,怎麼這點竟未想起?相遇之人語聲帶有濃濁的豫音,目前褚老師卻是瓊粵之音,截然不同,少俠所測一點不錯。」 李仲華又道:「斃命少林十九弟子,內中可有大空、大通兩人?」 盧祥搖首正待作答法本禪師情不自禁接道:「大空、大通死了麼?」 李仲華點首道:「正是,與太行三狐及一干妖邪等棄屍驛道旁山溝之內。」 法慧上人長歎了一聲,道:「老衲相信小友說話,但老袖卻不明白這人為何假扮褚檀樾?小友可知這人是誰?」 李仲華緩緩啟齒,朗聲答道:「六合陰掌」衛長民。」 此言一出,群雄不由面面相顧動容。 只聽李仲華又道:「衛長民並非主謀,只是從凶而已,主謀者另有其人;天南道人武林雲至畢集,無不與「內功拳譜」有關,主謀者借刀殺人,挑起武林恩怨是非,藉此攔阻捱延,遂其奪譜之志,一石二鳥,心機不可不謂狠毒。」 法慧上人微訝道:「小友可是心疑浦六逸或「惡子房」聶豐兩人。」 「不是。」李仲華望了呼延長吉一眼,呼延長吉以目示意請暫勿說出,李仲華當即會意,接道:「另有其人,不過上人請至大理彌海一帶,當可捕獲衛長民。」 昊真子忽道:「莫非戴雲山等人亦在大理。」 李仲華微作沉吟,道:「風聞如此,當在點蒼無疑,不過戴雲山、神機先生。 羅令鐸慣使聲東擊西之計,傳聞之事是否捕風捉影,亦未可知。」 法慧上人道:「這樣說來,浦六逸當亦風聞。」 李仲華猛然想起一事,與法慧上人附耳說了片刻。 法慧上人微露驚容!低聲道:「若真個如此,浦六逸必勢孤身危,落在叛徒手中,後患無窮,老納急需趕去。」說著,對法本禪師道:「師弟,事實既已判明,你我與諸位檀樾趕去大理,趁著匪徒尚未發動陰謀之前,及時制止,並擒獲衛長民解回少林治罪。」 法本禪師道:「教遵師兄之命。」 這時「紫衣無影」褚神風躍身上前,道:「你我志同道不合,不如分著兩路,免得心有芥蒂。」 法慧上人微笑道:「褚檀樾既有此意,老納也不好勉強。」 褚神風大笑道:「那麼後會有期!李少俠,我們走!」 李仲華當即與法慧上人等人告辭。 五人走出大怫守後上勁往大理賓士而去。 &&&明月在天,樹影鋪地,三鼓時分,五人已自趕抵大理郊外,此刻城門己閉,五人越城而入,投在下關一家客棧內。 翌晨,金輪乍湧之際李仲華獨自一人徜徉漫步,穿在熙攘菜市人群之中,緩緩走去。 大理居滇西,當康滇交通要衝,上關與下關分據南北,商賈絡繹,而下關尤盛,為大理城精華所在。 每逢春季之「漁潭會」為貿易盛會,一如江南當圩趕集,人山人海,五光十色,惜時已過。 城倚點蒼山,面臨彌海,地勢海拔二千公尺,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湖光山色,風景秀麗,不遜于昆明。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彌海月。」稱為大理四景,點蒼山盛產大理石,著稱於世。 李仲華懷著舒暢的心情,觀賞大理街景及漢苗雜處樸實不欺之交易。 一踏出城外,凝目望去,不禁目曠神怡,彌海風光,一覽無遺,波光萬頓,一碧無際,毫不遜色於五百里滇池。 海旁婦女濯衣,白足如雪,孩童逐水為嬉,叫囂為樂,此樂天氏之民,無愁無掛。 彌海居大理城東,長九十裡,廣十裡至二十裡,因其形如耳,故又名彌水。 源出彌源縣,瀝山間巨流,而成巨浸,繞大理城西南流,會于漾濞江,波濤萬頃,澄泓一色,饒魚蝦之利。 海西傍依點蒼山,層巒蒼翠,古木蔭森,湖光山色,風景極佳。 李仲華漫步於洱海岸旁,公瑾玉面,惆儻瀟灑,濯衣少女不時偷覷,私心欣羡,竊竊耳語後又響起一片嬌脆笑聲。 他見海旁築有飛簷方亭,下有磚石為基,由十方石堤伸入,不禁向石堤走去。 他日來滿腔憂煩,為此如夢水光山色,洗滌一淨,不禁沉浮其中。 同行四人各自為政,外出踩探戴雲山行蹤,及正邪各派舉措,分可不易惹人耳目,招致疑心?李仲華卻認為浮生得偷幾日閑,趁機覽賞洱海風光,然後再去崇聖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