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南疆飛龍記 | 上頁 下頁 |
七三 |
|
「侯爺新拜了西洋經略使,節略西洋和西南夷,其中有些秘密公務是要跟左侍郎秘密商討的,所以才造府拜訪,否則以侯爺之尊,還要去屈駕拜會他不成,想不到曾侍郎倒會擺架子,現在侯爺已經到林禦史公館去拜晤,請他具本彈劾了,曾侍郎到大人府上的時間是個很重要的證據,大人只要具實作證,就不會有問題的,打擾了,告辭!」 兩個人說了就走了。 曾應龍從內間出來,卻嚇白了臉。 陳大其苦笑道:「錦衣衛行事無孔不入,梅侯是跟鄭三寶一起征西洋回來的,他們那個圈子咱們實在惹不起,小弟也無法為曾兄遮掩什麼,為今之計,曾兄還是趕快到林玉堂府上去,找到梅侯,自承錯失,道歉了事。」 曾應龍道:「算起來我還是他長輩,要我去跟他道歉,這不是太丟臉了嗎?」 陳大其歎了口氣道:「曾先生要是受不得這些小委屈,就只有等候參劾了,否則那些世爵公侯,聯合起來跟你過不去,你的日子就很難過了,這種事皇帝也不便為你撐腰,朝廷正在攏絡他們之際,曾兄實在不該去得罪他們的。」 曾應龍沒有辦法,只有滿懷委屈地一腳趕去。左都禦史林玉堂是剛起來的,跟鄭和很好,也是鄭和的死黨之一。 鄭和要整誰的時候,他手下的密探自會搜齊證據,交給林禦史,具本參奏,十有十中,因為鄭和搜的證據十分齊全,使人無法脫逃的,因此也造就了林禦史鐵面之名,他的奏本提到誰,誰就遭殃。 到達林公館的時候,汝南侯的車駕儀從還在門口等著,曾應龍頭皮又是一麻,明知這一進去,黴是倒定了,一場閒氣也是受定了,但是也慶倖來得及時,如果等明天早朝後,林玉堂的狀子在朝房掛了號,撤都撤不回來了。 滿懷希望地遞上了名帖,裡面倒是沒有擋駕,而且連聲催請,曾應龍到了客廳中,但見梅玉身著侯爵服,大馬金刀地坐在正中間,林玉堂在一側相陪。 按照廷律,他的官階比林玉堂還低,既是這種正式的場合,他只有依禮晉見了。先向梅玉請了安,又向林玉堂見了禮。 梅玉冷冷地道:「曾侍郎來得正好,本爵出任新職,要用幾個人,本來是造府先作商量的,哪知侍郎公不在,本爵只有先到林禦史這兒來報備了。現在大致已有了結果,名單在林禦史這兒,侍郎公跟林大人商量一下好了,本爵事忙,要先走一步……」 他說走就走,站起來淡淡點個頭,就這麼走了。 林玉堂恭送如儀,曾應龍少不得也只有陪著站起送,梅玉也不客氣讓他們一直送到大門口,才吩咐儀仗起行,揚長而去。 林玉堂和曾應龍一直彎腰相送,等他走遠了,才直起腰來,曾應龍的臉都氣得雪白。 林玉堂看見曾應龍的臉色,知道他心中的感受,笑了一笑道:「曾大人,這倒怪不得梅侯爺擺架子的,他初次投帖造府,是依子侄之禮前去的,可是曾大人志行清高,不講世誼,他只好動用公事了。」 曾應龍道:「公事該上衙門去談。」 林玉堂道:「話說得不錯,但汝南侯在京未設行寓,他那個部門剛成立,也沒有辦事處,故而暫借舍間一個院子治公,正要將大人召來……」 曾應龍憤然道:「彼此不相隸屬,這個召字欠妥。」 林玉堂冷笑道:「他是上憲,他以侯爵兼西洋都護使,職敘一品,若以公事相商,只有一個召字。」 曾應龍憤然道:「他的官再大,管不到我兵部來。」 「原來是管不到,可是他要徵召的那些人,都在曾大人治下。所以恰好與大人有關。」 「什麼?他要從兵部徵召人員過去。」 「是的,都護西洋,半文半武,從兵部調人最方便。」 「那要跟吏部去行文,與下官無關。」 林玉堂笑道:「梅侯爺這次徵調的人員,都是一些書吏案首等類文員,大部分是兵部自行聘任的,而且這都是大人治下的業務,所以非找大人不可。」 他說著遞過一張紙條,道:「名單在此,請過目。」 曾應龍一看,不禁涼了半截,名單是有一批名字,也的確是由兵部聘雇令文吏閣而錄用的。 這些人辦文書檔案工作,那也不算什麼機密性,調出去也沒什麼了不起。 但其中又有不足為外人道及之處,那是每一個主官於例可以吃幾個空缺,而且有一些則是主官的人情,弄幾個親戚在衙門中生領一份乾薪,這些人除了關俸的時間外,平素是不上衙門的。 所以這一個部門,通常只有一半不到的人在真正處理公事,那是由曾應龍主管的,他可以裝迷糊,自然也沒有人徹查。 但是梅玉卻偏偏要調用這批人,而且名單上所列的人,九成是與他身上有關,不是他身上吃的空缺,就是他的親戚…… 六部首長,若非一清如水,多少是有點虛頭的,在本部自行聘雇的文員上吃幾個空缺,也是例行公事,每一部都有的,不過那只是暗中心照不宣而已,要是認真辦起來,那還是犯法由。 曾應龍一看名單,分明是沖著自己而來的,而且名單上是由林玉堂提出的,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林玉堂不懷好意地笑笑道:「侍郎公,侯爺要這些人一兩天內到舍間都護府報到,你回去通知一聲。」 名單上的人一半是空的,一半是雖有其人卻連大字不識得幾個的,這要如何報到才好呢! 曾應龍將心一硬道:「這些人是兵部聘雇,任用之權在本部,本部可以拒絕調用的。」 林玉堂冷笑道:「曾大人,你還是接受的好,名單是由征西特使鄭和鄭內相提供的,他開口要的人,誰也不敢打個回票,下官只是受鄭內相指示經手而已,但一旦變成了下官的公事,牽連就大了。」 這是明擺著威脅了,曾應龍再笨也明白了,長歎一聲道:「下官明天就上表乞辭,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調人的事,下官不管了,請向右侍郎陳大人接洽吧!」 他惶惶然地回到家裡,當夜就遞了辭呈,理由是體弱多病,不勝所任…… 這份辭表遞得很不甘心,因為他的身體還很好,才五十多歲,正值壯年,最少還可以幹個十年的。 可是永樂帝居然批准了他的辭表,只不過給了點面子,派個太監賞了兩枝高麗進貢的老山人參給他補一補,慰問他生平為國宣勞。 這很明顯的是被梅玉整下去的,而永樂帝的表現,更是捧梅玉的場。 這件事在朝房中引起很大的震盪,有幾位閣老的銜書房中也談及這件事,他們雖不敢直接批評永樂帝蔑視重臣,卻也旁敲側擊地說曾應龍在兵部已經十年,又沒有重大缺失,而且還年富力強,應該是個人才…… 永樂帝卻微微而笑道:「孤用人的原則是先器識,而後才是才幹,曾員在兵部十年,雖無大錯,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已經算不得是個人才了。」 那位大老還不服氣:「他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永樂帝慍然道:「兵部左侍郎上輔尚書,下領群僚,主理全國軍政,責任何等重大,豈是盡點苦勞就可以交代的,而且孤說過了,孤用人以器識第一,器者,胸懷度量也,識者,見事識人之明也。曾應龍於此二者都欠缺,何以當此重任。」 這意思很明顯,真正對曾應龍不滿意的是永樂帝自己,否則梅玉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整不掉他的。 永樂帝笑笑又道:「現在滿朝文武,都是朕的患難之交,朕是個最重感情的人,當朕未顯之時,幫助朕的人朕不會忘記,朕也是個最重義氣的人,像梅玉他始終沒有表示對聯臣服過,現在接受了繼承汝南侯,也是萬分的不得已,但膚卻對他十分尊敬,膚最看不起的就是牆頭之草,風隨勢倒,這曾應龍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的意思總算明白了,他老早就是燕王了,既富且貴,所謂未顯之時,是指他還沒當皇帝之前,那時已有很多人跟他來往,暗助他成事,這些人在他登基之後,都得到了重用,表示他是個不忘恩的人。 有些人是建文帝時的舊臣,永樂帝初登大寶,政事未熟,還用得著這些人,所以仍予留用,現在已經過了四年,他所提拔的新人也可以接替了,是該請那些人捲舖蓋的時候了。皇帝作了表示,大家自然也明白了,先後兩個月內上表乞辭的人有幾十個之多。 除了一兩個皇帝特旨慰留外,其餘一律照準,朝廷上換了一大批新面孔。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最好的寫照。 ▼第十八章 行宮遇險 梅玉在整倒了曾應龍之後,跟姚秀姑私下談話,還感到略有歉意:「我只是想給曾老兒一點教訓,卻沒有想到會害他丟了官。」 姚秀姑也道:「侯爺也是的,不相投機就少來往好了,何必一定要去找他的麻煩呢?」 「因為這老頭兒最可恨,他本來只是一個兵部閒員,以詩酒的關係而攀上了我家的關係。更得我爹的照應,讓他在兵部一帆風順,爬到左侍郎的地位,我爹關在獄中時,別的老友都不避嫌疑去探望過了,就是他避不見面。」 「他不去探望是他的本分,那怪不得他。」 「可是這傢伙平索道貌岸然,把什麼氣節品德掛在口上,我最討厭這種偽君子。」 「算了,你已經把他整倒了。」 「看起來是我,其實真正整倒他的是林玉堂,也可以說是鄭和。馬大江告訴我,要教訓一下曾老兒,不妨去拜訪一下林玉堂,結果林玉堂一口答應,當天就逼得曾老兒上了辭呈,看來他的確神通廣大。」 姚秀姑一歎道:「真正神通廣大的是永樂皇帝,如果不是他有了指示,林玉堂也沒有這麼大的能耐,侍郎吃幾個書吏的缺,這根本是一種變相的貼補,京師各大部堂都是如此,沒有人會去翻這個案子的。」 「吃空缺的案子沒人翻,但是曾應龍吃得太狠了,除了他本分的空缺外,還有七個親戚的事,而節賞時又比別人少,我聽了也忍不住想整他一下。」 「算了,反正整也整了,最近,建文舊臣都紛紛上辭呈獲准,這分明是永樂帝有意在整肅舊臣,只是借著侯爺的手做個引子。」 「是的,我也知道了,所以頗為後悔,皇帝又盡是在忙,沒空召見,大哥的信也送不上去,否則我早想離開了。」 「侯爺,你真要幹這個西洋都護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