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三劍樓隨筆 | 上頁 下頁 |
棋壇歷史開新頁 |
|
——寫在全國象棋大比賽之前 如果不是臨時有什麼更改的話,全國象棋大比賽後天(十二月十五日)就要在北京開始了!這是象棋壇空前的盛事,全國性的大比賽,在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 過去,雖然也有許多名聞全國的「棋王」,也有人榮獲「國手」稱號,但到底不是經過全國公開比賽而獲得的,所以是不是全國第一,尚未能肯定。即算地區性的冠軍,也多是成名好手較量的結果,而不是經過一級級選拔賽「打出來」的。例如二十多年前在香港舉行的華東華南象棋賽,華南的選手是馮敬如和李慶全,馮敬如是當時廣東省單人象棋賽的季軍,李慶全是殿軍,第一名的黃松軒和第二名的盧輝都沒有參加。我不是說馮李二人的棋藝比黃盧低(事實上馮敬如的實力恐怕還在黃松軒之上),而是說那不是「正式」的各區冠軍的較量。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與各省軍閥的割據,更加上成名好手的保名避戰,事實上全國性的大比賽也不可能舉行。這次的全國象棋大比賽,卻是先由各省市公開選拔賽選出代表,即算是最出名的棋手,也都要參加選拔,才能取得代表資格(例如楊官璘,就是以七勝三和的成績,在廣州市十一名選手中榮獲第一,而當選出席全國棋賽的廣州代表)。所以經過這次大比賽所產生的「棋王」,那自然是名符其實的全國棋王了。 中國象棋雖然很流行,可是一直沒有嚴密的組織與評選制度。日本圍棋有九段分段制,有棋院組織,比起中國的象棋,那是精密得多。我們談起象棋好手,雖然也常有「一流頭」 「二流尾」等說法,但根據什麼標準來分「一流」「二流」,卻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沒有大家公認的分級標準。我不知道這次全國大比賽之後,會不會產生全國象棋院的組織,但我希望能因此而把象棋運動推上一個新的階級,在組織和評級上都能創立一個新的制度。 我和香港的象棋名手多數認識,談起全國大比賽的事,他們都很興奮。我們也談過組織和評級的問題。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意見,可以將這次大比賽的前十名,授以棋院院士或象棋大師銜,正式組織棋院,由政府培養專業棋手,地位和其他藝人一樣,讓他們完全不需顧慮生活,而專心研究棋藝,並經常作公開表演賽,滿足棋迷的要求。事實上,政府也正在培養專業棋手,例如楊官璘和陳松順在廣州文化公園供職,盧輝在廣州文史館,他們都是以象棋的一技之長,獲得國家的培養的。 談到評選制度,我也有一個不成熟的意見,可以仿日本的九段分段制,全國冠軍是九段,每段約差三分之一步數。即九段可讓初段單馬或「三先」,讓二段兩盤單馬一盤「二先」,讓三段兩盤「二先」一盤單馬,讓四段「二先」,讓五段「一一二」(即兩盤一先,一盤二先),讓六段「長先」,讓七段「先相先」(即三盤中讓兩盤先),與八段「平先」。至於要讓到單馬以上的,那便不入段了。這只是個人不成熟的意見,也許全國比賽委員會已有更周密的計劃。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多聽一些香港棋友的意見。 確立評定等級的制度有個好處,即可以確定誰有資格做專業棋手。以上述的分級法而論,上五段的可稱「高段」,可入棋院做「研究員」,也有資格做各縣市文化宮的象棋指導。上七段的有資格做棋院院士。現在還沒有經過比賽,照我個人的看法,楊官璘有九段資格,香港的曾益謙、上海的何順安等可以有八段的資格。 國際象棋有「特級象棋大師」「象棋大師」等稱號,每三年舉行一次世界冠軍爭奪戰,制度也比中國象棋嚴密。關於國際象棋,我以後再寫一篇。世界象棋冠軍的產生,也是很有趣的。 這次全國象棋大比賽的冠軍,最「熱門」的是楊官璘,但正因為太「熱門」了,我很怕他心理緊張,反而會有失手。不過他是身經數千戰的棋手,也許我的顧慮是多餘的。 附錄:棋壇掌故二三事——請教梁羽生先生(何魯蔭) 昨讀十二月十三日《三劍樓隨筆》梁羽生先生的《棋壇歷史開新頁》一文,具見梁先生對於象棋藝術的發揚光大,極其愛護熱望。他同時希望我國象棋界加強嚴密組織,樹立評選制度,參考日本棋院的辦法,採用新的體制,把象棋運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級。這一呼籲,不啻是象棋界共同的心聲。只就發揚國粹而言,一個修明的政府,對於象棋運動之獎掖與提倡,是決不應予以漠視的,必須具體切實地扶助象棋運動之發展。我們希望梁先生繼續揮動生花妙筆,倡導此項理論,以促其實現。 梁先生在那篇隨筆裏,談及二十多年前在港舉行的華東華南象棋大比賽,華南代表李慶全、馮敬如兩位以粵省季軍和殿軍的資格出席,所以梁先生認為「不算正式的冠軍較量」。本來這是無關宏旨的插話,但既然作為棋壇掌故而談,我必須指出梁先生此一段敘述,是與當年的事實不符的。據我所知,當年東南大賽的緣起,是香港的華南象棋會(一九二九年成立,會長是粵東三鳳之一、年近八秩、健存居港的曾展鴻先生,亦即當代著名高手曾益謙之尊翁,黎子健之宗師)于一九三〇年六月函邀上海萬國象棋會謝俠遜先生以電訊聯絡舉行比賽。謝君以此項辦法雖新穎可喜,但時間及手續方面困難很多,提議推派周德裕、林奕仙兩君南來觀摩。港方欣然承諾,於是東南棋友首次聯繫之大比賽遂告實現。華南代表,原定黃松軒、李慶全兩位(馮敬如因有怯場毛病,未獲選取)。不料開賽前夕,黃君因母病沉重,不能來港,臨時改由馮敬如瓜代。當時並非以冠軍或殿軍的資格挑選的。其實所謂「四大天王」的名銜,是一九三二年廣東全省棋賽以後產生的。羽生先生對於當年情況,大約不甚清楚,所以就不免失諸臆度附會了。 其次,羽生先生在其大作裏又談到當代棋手實力方面,認為:「照我個人的看法,楊官璘有九段資格,香港的曾益謙、上海的何順安等可有八段資格……」云云,此一「看法」能否成立,就大有商榷餘地。據我們所知,去年穗港棋賽,楊官璘對曾益謙之役,不過平分春色,較前則何順安嘗敗于曾君手下。香港棋壇名手,與曾君實力相培者,尚大有人在。據港九國奕會理事長歐陽長先生于本年度全港棋賽頒獎席上說過:「目前本港棋壇,高手雲集,陣容鼎盛,實力強勁,為各地之冠。任何外埠棋友,如組隊來港比賽,本會將予熱烈歡迎,……我們且對港隊之水準具有充分信心……」此話驟聽似覺誇張,但若揆諸實際,卻並不過分。試觀年前港澳棋賽,今年的港臺棋賽,港隊均以絕對的優勢制勝,可見一斑。我國散居東南亞各地之僑胞數千萬人,其中棋藝超卓能夠見諸經傳者寥寥可數,而香港以一隅之地,擁有實力可以晉入如羽生先生所謂「八段」「九段」資格之棋手,卻可動輒以十數計。羽生先生既然「和本港象棋名手多數認識」,應該不至於一筆抹煞香港棋壇的地位。人是感情的動物,有時總不免會「阿其所好」,但「獎飾過情」,就不見得會令人折服。所以對於羽生先生的「看法」,我雖然自歎老夫耄矣,仍然未敢苟同,這就難怪一般棋友們對此紛紛論列了。羽生先生高明不知以為如何? 〔1956.12.13〕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