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雅俗共賞的社戲聯


  舊日鄉村,都有個土地廟。土地古稱「社公」,故祭社之日演出的戲稱為「社戲」,社有春社、秋社之別。社戲的戲臺聯多以通俗為主,間亦有甚雅的。現在選幾副雅俗共賞的介紹。

  誰蒼鶻,誰參軍,描摹得世間人鬚眉畢現;
  有院本,有雜出,難為他說戲的口舌都忙。

  「蒼鶻」和「參軍」是古代「參軍戲」中的腳色名稱。「參軍戲」原名「弄參軍」,是唐、宋時流行的一種表演形式,淵源于秦、漢時的俳優。「參軍」並非相當於現代做「參謀」的那種軍事幕僚,而是在戲中扮演做官的腳色。「蒼鶻」是和「參軍」做對手戲的,以插科打諢為主的腳色,相當於醜生。「參軍戲」主要就是由「參軍」與「蒼鶻」兩個腳色作滑稽的對話或動作,引人發笑,以諷刺朝政或社會現象。唐詩人李商隱有「忽複學參軍,按聲喚蒼鶻」的詩句。「院本」「雜出」,戲曲名詞。前者是整套的雜劇(「院本」為金、元時演出所用的腳本,體制與宋雜劇相同,故元人陶宗儀《輟耕錄》云:「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後者是雜戲中的一段,即「折子戲」。

  另一聯是專為在四月間演出的社戲題的:

  舊雨盡來遊,破些些忙裏功夫,休說鄉村四月閒人少;
  浮雲俄頃過,看出出空中樓閣,須知世上千官似此多。

  下面這副社戲聯,也是雅俗共賞的。

  灣有廿三,鬧吵吵白叟黃童,賞此乍暖乍寒天氣;
  班名四六,亂紛紛高冠長劍,演出半文半武排場。

  這鄉村有廿三灣,戲班則名「四六班」。吳恭亨評此聯云:「摹寫村場景象逼真。」

  又聯云:

  會真古記性情多,小字低呼,北曲好如南曲;
  春戲今年重疊做,大家高興,西村看到東村。

  此聯亦可當上述評語。

  下面一聯,雖然也是題社戲的,但用詞十分典雅,恐怕只能為文人所賞了。聯云:

  萬事皆雪浪淘沙,問誰鐵板銅琶,為我唱大江東去。
  一年如春風過眼,只剩鯤弦羯鼓,留人到紅日西斜。

  社戲演出時,常有外鄉人來看戲的。下面一聯,即以此為題材:

  此間花鳥本親人,難得他社鼓多情,招遊客添來熱鬧;
  半日歌聲非卜夜,況又有茶棚歇腳,從開場看到團圓。

  此聯寫得甚為親切,從聯中也可看到舊日社戲情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