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
首次慶祝雙十節聯 |
|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武漢各界在都督府召開首次「慶祝『國慶』雙十大會」(又名「武昌開國紀念會」),會堂正門的對聯是: 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革新中國河山,憶自去年今日始; 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崇拜英雄義烈,知從九死一生來! 「秋陽以曝之」句出《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秋陽,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陽也。」「周」「夏」指周曆和夏曆,「秋陽」象徵光明普照,將此成語用於聯中,並含有恢復「正朔」之意(正朔本指正月初一,但古王者易姓,例改正朔,即正月初一在各個朝代的曆法是不相同的。例如商代以夏代的十二月為正月,周代以夏之十一月為正月。秦代以夏之十月為正月,漢初仍之,至漢武帝改用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歲首,以迄於清末。民國改用陽曆,其制始廢)。同時「秋」字也是點明時間的(辛亥年的陽曆十月十日是農曆八月十九),「江漢以濯之」則是點明起義的地點。上比是說明「雙十節」的由來,下比是說明辛亥革命的精神(以「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這兩句成語概括之)。堂廡開闊,堪稱佳構,惜不知出自何人手筆。 黃興題「武昌開國紀念會」聯云: 百折不回,十七次鐵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筆勾盡,四千年帝王歷史,才成民主共和。 「十七次鐵血精神」是指在革命進行中經過的十七次比較重要的武裝起義。另外一副在會場中懸掛的對聯也值得一錄: 雍容樽俎,望晴川閣聳,黃鶴樓高,慷慨重談天下事; 混一車書,看五色旌旗,萬方冠冕,聯翩高會武昌城。 「樽俎」(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後世用「折衝樽俎」來代表在外交上取得勝利,典出《晏子春秋》:「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於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聯中的「樽俎」有雙關意義,既是指在「今日」的「雙十宴會」,亦是指孫中山的「雍容揖讓」(以和袁世凱妥協來取得革命成功),作者認為這個手段是對的。黃鶴樓、晴川閣是武昌名勝。晴川閣在龜山東端禹功磯上,與蛇山磯頭上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晴川閣始建於明代,取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詩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句之意命名,清光緒年間增修,但到了辛亥革命時,只僅存平房三間了。聞現已計劃重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