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故意「不對」的對聯


  人所共知,對聯的特點就是要講一個「對」字,但也有不講對仗而居然成為「名聯」的。例如抗戰初期,有一副挽四川省主席劉湘的對聯就是。聯云:

  劉故主席千古;
  中華民國萬年。

  據說劉湘不肯出兵抗日,某夕突然暴斃,死因惹人疑猜。有人遂戲擬此聯。或問:「『劉故主席』怎能對『中華民國』?」撰聯者答:「一點不錯,劉故主席是對不起中華民國呀!」

  內地解放前夕,由於金圓券的大貶值,人人重物輕幣,到處發生搶購潮。不知何人作了這樣一副對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另加橫批「南北」。聯語與橫批亦流傳甚廣。蓋上聯缺的「一」字與「衣」諧音,下聯缺的「十」字與「食」諧音,意即「缺衣少食」也。橫批「南北」則是「缺少東西」。但這副對聯,平仄是不合對仗的。或問:「平仄不調,恐怕不對吧?」答者道:「失調的豈只一樣,這樣的世局,根本就不對呀!」

  此聯大概是從蒲松齡所作的一副諧聯得到的靈感,其聯云: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義廉。

  蒲松齡即《聊齋志異》作者,此聯是譏諷降清諸顯要「忘八」「無恥」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