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蔣家文膽之聯


  秦孝儀的挽聯是:

  妮燕樓空,影娥池冷,剩鶴怨猿驚,涕淚幾筵如昨日;
  敦煌編絕,匡廬圖高,顧塵塵筆塚,蒼茫衣缽亦何常。

  張大千因藏有韓熙載的《夜宴圖》,因榜其所寓曰「妮燕樓」;他又曾在摩耶精舍鑿池,囑秦孝儀作篆曰:「影娥池」。大千晚近為《廬山圖》,未竟去世。這是「秦聯」的一些本事,至於「敦煌編絕」則無需注釋了。

  秦孝儀是國民黨政府搬至臺灣後,繼陳佈雷、陶希聖而成為蔣介石「文膽」(文學侍從)的人。現任國民黨「中委」及臺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教授等職,但他這聯卻是略有瑕疵。

  秦孝儀的挽張大千此聯,有本事,有感情,大體來說,也還算對得相當工整,如不苛求的話,應該說是不錯的了。但若認真講究對聯藝術,則似有兩個微疵。一、下聯「匡廬」那個「廬」字,應以仄聲為宜;二、上聯的「涕淚」是實字,下聯的「蒼茫」是虛字,對仗稍欠工整。

  但秦孝儀的挽聯,又似乎比他的「前輩」陶希聖的挽聯高明一些,陶聯是:

  下筆起萬程風雲,宅心已是仙境;
  飛身出千層世界,遺愛猶在人寰。

  此聯對仗還算工整,但都是「浮泛」之辭,下聯的「遺愛」云云尤其俗套。一般來說,挽聯是應該道及挽者與死者的關係的。即使沒有,也當有若干與死者有關的事,這一聯則都欠奉。

  陶希聖和張大千同年,一九三一年曾任北大教授,一九三五年編《食貨》半月刊,那時所用名字是陶匯曾,在中國社會史的資料研究工作方面,有一定的貢獻。但可惜他熱中政治,做了汪派大將。抗戰初期,他曾跟隨汪精衛離開抗戰陣營,從事通敵的和平運動,不過到了一九四〇年他又與高宗武攜「汪日密約」逃出敵佔區,並公之於世,算是反正歸來。此後他曾任將介石的隨從秘書、《中央日報》總編輯等職。一九六八年在臺灣退休(挽張大千聯之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