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挽張大千聯


  國畫大師張大千病逝臺北後,他的生前友好紛紛致送挽聯。選幾副談談。

  「治喪委員會同人」送的挽聯是:

  過蔥嶺,越身毒,真頭陀苦行,作薄海浮居,百本梅花,一竿漢幟;
  理佛窟,發枯泉,實慧果前修,為山河生色,滿床退筆,千古宗風。

  此聯概括了張大千平生,文筆樸厚,堪稱佳作。聯中所涉本事,僅就所知,略加注釋。

  抗戰期間,張大千曾攜門人子侄,親往敦煌調查石窟,歷時三載。在這三年當中,他做了兩件大事。一、將發現的石窟(共三百零九窟)標明號數,並就其壁畫之時代與風格,編撰成《莫高山石窟記》;二、臨摹敦煌壁畫二百餘幀。是為我國從事研究敦煌藝術的第一人。「理佛窟,發枯泉」即指此事。敦煌一帶缺水,游方和尚遇到有泉水的地方才結庵,稱為「坐泉」,和中土和尚結庵坐禪為「坐庵」不同。但當年有泉水的那些地方,現在早已枯了,所以張大千發掘的就只能是「枯泉」了。

  一九五〇年張大千赴印度,研究印度壁畫與敦煌壁畫之關係。印度古稱「身毒」,見《史記·大宛傳》:「大夏東南有身毒國。」這是「過蔥嶺,越身毒」的本事。其後二十多年,他曾先後在巴西建「八德園」,及在美國西岸舊金山附近建「環蓽庵」,至一九七八年始回臺定居。此是他「薄海浮居」的本事(挽張大千聯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